首页 理论教育 葡萄牙探险家是强盗不是商人

葡萄牙探险家是强盗不是商人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葡萄牙人是世界范围探险航海的先行者。葡萄牙人到达印度、西班牙人到达美洲,的确是另辟新路,但这几条航路未必是商路,甚至不是为“经商”而开辟的。很显然,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躲开了地中海世界的商业竞争。1469年之后,葡萄牙沿西非海岸向南探险,1474年到达比夫拉湾的拜特,于是,更多的奴隶、胡椒、铁、黄金等为葡萄牙人所获取。总体来看,葡萄牙早期的探险、殖民、扩张,主要是抢占和开辟新土地,与东方商路问题关系不是太大。

葡萄牙探险家是强盗不是商人

葡萄牙人是世界范围探险航海的先行者。一般的说法是,传统商路被阻,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辟了新航路。葡萄牙人到达印度、西班牙人到达美洲,的确是另辟新路,但这几条航路未必是商路,甚至不是为“经商”而开辟的。

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必然经过地中海东岸。很显然,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躲开了地中海世界的商业竞争。他们不愿在原有的商业链条上获得利益,并不意味着他们非得另找一条“商路”。从葡萄牙早期的历史看,不去地中海经商,可以选择出洋探险,直接获得财富。后来证明他们做到了,土地、黄金和奴隶都得到了。发现通往印度的航路,非但不是寻找新“商路”,相反,探险的目的地起初并不明确。

大西洋上的扩张开始于14世纪。1336年之前葡萄牙组织了远征加那利群岛的行动。1390年,一艘阿拉贡船开到加那利群岛,并带回几名俘虏,一些学者把这一事件看做最早的探险。1402年卡斯蒂利人占领了加那利群岛。有组织、有步骤的殖民探险开始于葡萄牙“航海家”亨利(1394—1460)时代。“亨利网罗各色人才,向他们灌输一种使命感。从地中海或北非来的犹太人、伊斯兰教徒、基督徒团结一致,努力去实现梦想。”[1]葡萄牙开始征服摩洛哥的城市,首先是1415年占领休达。休达是交通要道,也是商业中心,从苏丹运回的黄金都要经过这里。这次征战,亨利担任舰队统帅,亲自指挥军队。三年后,摩尔人包围了休达,亨利率兵到达休达,在此住了三个月。亨利了解到北非穆斯林商人往南穿过撒哈拉沙漠与沙漠南面的“绿色国家”贸易的情况,即通过这条商路可以获得非洲胡椒、黄金、象牙。所谓“绿色国家”,即今天的几内亚、冈比亚、塞内加尔一带。葡萄牙人不敢像穆斯林那样穿过沙漠,但亨利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越过沙漠到南方,直接获得黄金和香料。1419年,亨利来到葡萄牙最南边的阿尔加维尔省任总督,并把总督驻地安顿在圣维森特角上的萨格里什,准备把这里当作向大西洋进军的基地。1419—1420年,亨利组织对马德拉群岛和圣岛的探险和移民。1427—1432年之间,发现亚速尔群岛。这些无人居住的岛屿变成了葡萄牙帝国移民和垦殖的实验场地。粮食、葡萄、甘蔗的种植被引入马德拉群岛,甘蔗成为马德拉的巨大财富,也是葡萄牙主要出口产品之一。亚速尔群岛上,畜牧业、粮食种植业、渔业成为主要经营领域。

其后的航海活动是:1433年,吉尔阿内斯乘船沿西非海岸航行,首次绕过博恰多尔角(一说为1434年)。1441年发现布朗角。这一年派出的探险队从非洲带回十几名奴隶,这是近代欧洲人到非洲直接从事奴隶贩卖的开端。1443年发现阿尔金岛。1456年发现佛得角(一说为1444年),不久发现塞内加尔。由此,葡萄牙人终于看到了“绿色国家”,一个新的非洲地区向葡萄牙人打开大门。这一年,从西撒哈拉海岸带回235名奴隶。1460年,即“航海家”亨利去世时,葡萄牙人到了塞拉利昂(南航此后停止)。

伊比利亚半岛的卡斯蒂利人占领加那利群岛、葡萄牙人在亚速尔群岛和非洲西海岸探险殖民,只是掀开1450—1550年更大规模的殖民扩张的序幕。在这一世纪中,欧洲人向那些以前只有贸易往来而没有建立统治的地区扩展。非洲的黄金、铁和奴隶,美洲的金、银以及各类作物,都成了欧洲人的资源。从1443年装载着非洲奴隶的第一艘船离开非洲海岸,到15世纪50年代,每年有1000名奴隶被带到欧洲。1469年之后,葡萄牙沿西非海岸向南探险,1474年到达比夫拉湾的拜特,于是,更多的奴隶、胡椒、铁、黄金等为葡萄牙人所获取。1479年之后,葡萄牙在黄金海岸的埃尔米纳建立据点,开始系统的探险活动。1487年,巴托罗缪·迪亚斯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的航行终于到达印度,完成一次伟大的创举。此前,西班牙派遣的哥伦布船队也于1492年到达美洲。西班牙人大规模航海探险时,葡萄牙已经在西非海岸占据优势,于是西班牙人主要朝大西洋西岸发展。

总体来看,葡萄牙早期的探险、殖民、扩张,主要是抢占和开辟新土地,与东方商路问题关系不是太大。正如一些学者所言,15世纪葡萄牙商人已经从西非海岸的贸易中获利,他们把黑人贩卖到里斯本做奴仆,或卖到大西洋新发现的岛屿上,这些黑人成为当地种植甘蔗的劳工。[2]

分析相关史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葡萄牙探险者最初并没有去印度的明确目标。

葡萄牙关于东方真实的地理和商业知识是在到达印度后获得的。记录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有这样一段:“所有在西方、在东方、在葡萄牙并在一切国家里所能尝到的香料,是从卡利库特,即印度运来的。......不过所有的香料,除生姜、胡椒和肉桂外,不是都生长在卡利库特本地的。而且,这里肉桂的品质远不及来自锡兰奥岛(锡兰)的肉桂,该岛距卡利库特八天的路程。那里所有肉桂整批地转运到卡利库特,但也有运到麦里甲岛(马六甲岛)上去的,从那里把丁香运到卡利库特去。在卡利库特,那来自麦加的船只装载香料,把它们运到麦加城的一个叫做热德亚的港口(吉达)去。......在热德亚卸下货物,缴纳关税给埃及的素丹,在那里把香料装载在较小的船上,沿红海上溯直到位于西奈半岛上,近圣喀德琳的地方,叫做吐茨(苏伊士城),在这里,再缴付关税。此后,把商品装在骆驼背上——每只骆驼的租费需四个金币——运到开罗,需时十昼夜。在那里再缴付关税(在路上常常有被袭击的危险)。在开罗,再把香料装在船上,沿河航行,该河叫做尼罗河,发源于祭司约翰的国家(传说中的基督教国家)。沿尼罗河航行两昼夜后,可到达罗克塞特城(罗塞达)再缴付关税。在那里,又把香料载在骆驼背上,经过一昼夜,到达那个沿海城市,即亚历山大港。威尼斯商人和热那亚人乘着自己的船只来到这里购买香料。”[3]这表明,到达印度前葡萄牙并不完全了解东西方商贸的具体路径。

中世纪的地理知识中,“把尼罗河而不是红海当作亚洲的起点,因此把现代的埃塞俄比亚的大部分领土划入亚洲,同样,也扩大了‘印度’一词的含义,包括现在的非洲东部。历史上曾有过数个‘印度’,其中一个生活着一位伟大的基督教皇帝(教士国王),他统治着一个国土辽阔、人口稠密、非常富饶和十分强盛的国家。教士国王这个传奇人物对于阐明葡萄牙扩张的目的以及扩张的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4]。葡萄牙人把埃塞俄比亚国君与教士国王联系起来,因此要设法到达埃塞俄比亚。《葡萄牙简史》作者萨拉依瓦等西方学者都持这种看法。阿拉伯人传播或者杜撰出一个黑暗阴森的海洋神话,说一个浩淼的大洋里居住着妖魔鬼怪,一年四季不见阳光,过往的船只统统会被穷凶极恶的浪涛或沸腾的海水吞没。与其他的欧洲国家一样,中世纪的葡萄牙人既怀有向西和向南航行的愿望,但又害怕不能返回,在两者之间徘徊了相当长的时间。即使在决定寻找埃塞俄比亚基督教王国和印度时,葡萄牙人对非洲还是知之甚少,葡萄牙距离印度到底有多远,其实并不清楚。当他们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发现塞内加尔河之后,想到可能是尼罗河,以为离约翰的基督教王国不远了。

其二,葡萄牙最初的探险只是为了移民垦殖和掠夺财富。

其实历史学家对1487年之前的数十年远航的目的早就持有不同看法。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些航行是为了寻求一条通往非洲南部到达印度洋的海路。另外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这项计划是后来才提出来的,即在若昂二世提倡探险和发现的时候才提出来的。“迄今为止,我们所看到的资料和了解的事实,似乎确认了第二种看法。”一些学者怀疑那时葡萄牙人对香料的兴趣不仅仅是短暂而且不切实际的:“(亨利)或他同时代的葡萄牙人的活动真的是面向这些(东方)神奇国家的吗?这似乎很难是真的”[5]。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1487年葡萄牙派出的探险队有两支,除了迪亚士率领的海路一支,还有科维良和阿方索·派瓦率领的陆路一支。科维良扮作阿拉伯商人,经地中海进入埃及,然后来到红海和亚丁。阿方索·派瓦与科维良分手,南下东非寻找传说中的基督教王国,后来得热病而死。科维良穿过阿拉伯海,到达印度西海岸的果阿和卡利库特。后来科维良返回非洲,找到了埃塞俄比亚,被留在当地,因为30年后葡萄牙使者到埃塞俄比亚还见到科维良。[6]

葡萄牙独立时,社会局势紧张,经济入不敷出,这一阶段向外扩张的目的是扩大必需的资源,使国家拥有充足的经济,这是社会安宁的条件。扩张是解决国家集体生活主要矛盾的一种办法。从14世纪开始,扩张成了全国的大事,每个人都想从扩张中得到好处。许多葡萄牙人离开本土去海外发财,本土人口减少。虽然里斯本一度取代威尼斯成为东方商品交易中心,但葡萄牙人并没有用得到的财富改善农业,发展本地制造业。人们热衷于到东方快速致富,忽视了本国的生产和建设。即使在贸易方面,外国人很快掌握葡萄牙人的商业秘密,荷兰人在里斯本与安特卫普之间的贸易中获得财富,安特卫普也迅速取代里斯本商业中心的地位。较为合理的说法是:最初葡萄牙人喜欢占领、掠夺以获巨利,但是短短的十年之后,他们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短见的政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转而变为亚洲内部贸易的仲裁者和中介。

其三,葡萄牙冒险家不是温和的布道者,而是凶狠的殖民主义先驱。

“从事海外扩张的伊比利亚的先驱者肯定不是人文主义者。地理大发现的早期进行是在中世纪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亨利王子和他手下的船长们基本上都是中世纪的人。甚至哥伦布,从事他那举世闻名的冒险事业的思想大体上也是中世纪的、传统的。”[7]从《征服几内亚编年史》、《亚洲几十年》、《圣曼努埃尔编年史》等葡萄牙游记文学来看,其特点和主题就是歌颂冒险,海外扩张几乎符合每个阶层的愿望,而这种“民心所向”也是葡萄牙取得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征服者的事业能够前赴后继,除了利益驱动之外,主要还在于:冒险家前辈的冒险事业承担了很大风险、付出了代价,后辈就没有理由放弃[8],这是一贯的逻辑。穆斯林曾统治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是在反抗和驱赶穆斯林的斗争中崛起的。与穆斯林为敌并非仅仅是商业利益。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西欧人最初的扩张(十字军东征),一个诱因是拜占廷帝国的富庶,另一个就是打败穆斯林的愿望。葡萄牙人在非洲西北角的殖民及争夺,也是在宗教热情驱使下与穆斯林作战。

已有学者指出,葡萄牙的“航海家”亨利是典型的种族主义者。他的祖先——安茹王朝的英国贵族们初步具有种族主义倾向,而亨利首次把种族主义思想应用到国家政策中。亨利鼓励掠夺和贩卖黑人奴隶,毫不掩饰他的种族主义观念,他认为白皮肤就是“优良”的标志,白人就是优等人种,有色人种只配当奴隶,没资格进天堂;以前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教修士让百万阿拉伯穆斯林、柏柏尔人和犹太人信仰基督教,变成基督徒,这是一个大的错误,它使伊比利亚半岛居民的血统不再单纯。[9]亨利决心要纠正这种“错误”,开拓由优等人统治的广阔世界。

具体的例证是:到达印度的航路开通后,达·伽马在印度洋上展开杀戮。1502年,葡萄牙人到达今天坦桑尼亚的基卢瓦,背信弃义地拘押该城的首领。在接近印度时,遇到一艘载着380名朝圣客的船,达·伽马下令抢劫后放火烧了船,幸存者仅有20人。在进攻印度卡利库特城时,先把向他们提供鱼的38个渔民吊死在桅杆上,然后炮轰卡利库特。1503年达·伽马离开印度时,掠夺从红海驶往印度洋的阿拉伯船只,以此破坏埃及与印度洋之间的贸易。1505年,另一个殖民者阿尔梅达率领舰队出发了,他的任务是夷平所有印度和非洲的伊斯兰商业城市,在沿途的关键港口设立堡垒,保护葡萄牙到印度的航线。阿尔梅达沿途抢劫了好几个东非沿岸的城市。1507年,阿尔布克尔克率舰队前往霍尔木兹海峡,抢劫、烧毁两岸的村庄,打死许多阿拉伯人,用残忍的手段对待被俘者(砍手、割耳、割鼻)。1509年,在阿拉伯海的第乌港附近,阿尔梅达指挥的葡萄牙舰队击败了数量上占优势的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的联合舰队。1510年,阿尔布克尔克占领果阿,下令处死城内所有的阿拉伯男子、妇女和儿童。1515年,阿尔布克尔克重新占领霍尔木兹要塞(葡萄牙的占领达百年之久),牢牢控制了波斯湾的贸易。[10]一位印度尼西亚人首领批评葡萄牙冒险家:“你们这些人远离自己的家到这么遥远的地方来占领土地,事实清楚地表明,在你们身上除了无限的贪婪之外没有一点正义可言!你们远涉重洋,‘为的是取得上帝不曾给予的东西’。”[11]

总之,葡萄牙人只想通过掠夺获得财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毫不心慈手软。没有资料能证明,葡萄牙早期航海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开辟一条贸易之路,是为了和东方民族进行公平的贸易;倒是有丰富的资料证明,葡萄牙人为后来的欧洲人开辟了一条殖民掠夺之路。

【注释】

[1]德加兹·加亚尔等:《欧洲史》,蔡鸿宾等译,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321页。

[2]约翰·莫里曼:《现代欧洲史》,伦敦,1996年版,第45页。

[3]《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46-153页。

[4]奥里维拉·马尔格斯:《葡萄牙历史》,李均报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39-40页。

[5]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尤来寅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46页。

[6]王加丰:《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兴衰》,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31页。

[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吴象婴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8]罗伯特·巴特利特:《欧洲的形成:950—1350年的征服、殖民化与文化变革》,伦敦,1994年版,第94页。

[9]诺曼·坎托:《最后的骑士:中世纪的黄昏与现时代的诞生》,纽约,2004年版,第229-234页。

[10]爱德华·吉莱斯皮:《现代欧洲史:1500—1815年》,纽约,1939年版,第62-63页。

[11]约翰·莫里曼:《现代欧洲史》,伦敦,1996年版,第4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