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是教师,不是“教授”

是教师,不是“教授”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几次参加名优教师的评审,在面试的环节,看到一些青年才俊侃侃而谈、妙语连珠,恍惚间,以为是在面对一群大学教授,不禁自惭形秽。有些中小学教师,其学术与口才,比起一些教授来,确实毫不逊色。中小学教师中,出现了一些“教授化”的倾向。正因此,中小学教师要比大学教授格外多一些小心,少一些率性。而且,也不是那些胸无点墨、欺世盗名的大学教授能够玩的。

随着政府对职后教育的重视,中小学教师越来越多地返回大学,聆听教授的讲课——或者是参加各类培训班,或者是攻读在职硕士、博士。

他们的学识越来越渊博,视野越来越广阔,理念越来越先进。有几次参加名优教师的评审,在面试的环节,看到一些青年才俊侃侃而谈、妙语连珠,恍惚间,以为是在面对一群大学教授,不禁自惭形秽。有些中小学教师,其学术与口才,比起一些教授来,确实毫不逊色。

也有令人担忧的地方。中小学教师中,出现了一些“教授化”的倾向。他们不仅热衷于在学术上“独树一帜”,还喜欢在思想上标新立异,行事上特立独行,就是穿着上也要努力与众不同。

为一群高中老师做师德讲座。谈到教师仪表和气质,我说现在一些孩子,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不是好事情。我们做教师的,要对此保持警惕并负起导引责任来。男教师,就得像男人,有阳刚之气,大气儒雅;女教师,就得像女人,有阴柔之美,端庄优雅。绝不能搞得男不男女不女的——男人打着辫子,女人留个板寸头,就容易让学生性别角色认知错位。

结果引得下面一阵哄笑。我不解,继续往下讲。待到结束,才发现,有个男老师,留着一头长发,从后面看去,就像一个身材稍显粗壮的中年女性。

吃饭时,进修学校领导带着爱惜的口吻告诉我,这是某学校的美术老师,颇有个性,也很有才气,带的学生经常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大奖。虽然知道自己的讲话可能刺激或伤害了这位老师,但我不打算因此而懊悔。

有位名师,总喜欢穿一套唐装,一脸俨然,一副才高八斗、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课堂上则是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常愤世嫉俗,痛斥时世,而这痛斥,其实又非大义凛然的那种,通常是小题大做,偏激极端,对一切竭尽冷嘲热讽之能事。他的课自然深受那些感性而叛逆的年轻学生的欢迎,而且他这个班主任也同样深受欢迎。许多学生甚至对他崇拜有加。

这很正常,在任何一个社会,骂政府、骂当权者总是容易捕获部分人的心的,更何况他还是有那么些才气沾身的。他带的学生因此就有了一个鲜明的特点:目无规纪和尊长,怀疑和否定一切,凡是学校提倡的常常就反对,凡是学校批判的往往就声援,像极了这位才子老师。

还有位老师,打扮得极其性感前卫,戴美瞳,夹睫毛,露肩,露胸,露脐,露臀,今年流行什么,她就穿什么,总是走在时尚的前列,手指甲、脚趾甲都涂上了鲜红欲滴的指甲油,学生上课眼睛发花,不知道是盯着书好,还是盯着她的红指甲好,还是盯着她的肚皮好。更有女生也偷偷地涂红了指甲,戴上了美瞳,穿了低腰裤——大家哪里有心思去学习呢。

坦率说,我并不赞成中小学老师过分张扬“自我”,或者说,说话行事过分“任性”。这些在大学教授那里,或许还可称得上有“风骨”和“格调”,但在中小学里,总觉得和那些年少的孩子们格格不入。

我始终认为,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授当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身心尚未成熟,人格尚未健全,还缺乏基本的判断辨别能力。大学教授面对的是大学生,是成人,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鉴别能力。正因此,中小学教师要比大学教授格外多一些小心,少一些率性。

我接触过的大学教授中,有一位人称“怪杰”,据说才华出众。刚读研究生时,他说,什么是研究生?就是抽烟喝酒,会烟会酒,然后研究怎么生育。接着就是一番关于优生优育的理论,诙谐幽默,惹得同学们一阵大笑。

有一位教授则风格张狂,刚开始讲座,就劈头盖脸问我们什么是历史。不待我们回答,他就自答道:“历史是婊子,他娘的谁有钱就上谁的床!”接着就开始上课。他上课喜欢骂“他娘的”,喜欢骂政府腐败,骂领导窝囊,骂社会堕落。

这两位教授的确满腹诗书,也有些放纵张狂。但是,他们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内确有建树,我们喜欢他们的那份才识和个性,觉得听他们的课,是一种享受。不像一些教授,虽然正儿八经,但是每次讲座就是讲一些永远正确的废话,毫无自己的思想,令人昏昏欲睡。但我们绝不至于盲目去效仿这些骂爹骂娘的做派。他们的精彩也断不在于这些方面。

汪曾祺笔下金岳霖先生,每天和一只斗鸡一起用餐,找学生谈话的时候,能一边捉出个跳蚤来摆弄,还“甚为得意”;被称为“扫地僧”的中科院李小文院士,一头乱发,一撮胡子,一双布鞋,光着脚踝,不穿袜子,跷着二郎腿,坐在讲台上念稿子。这些派头,只有大学教授才能玩。而且,也不是那些胸无点墨、欺世盗名的大学教授能够玩的。

我们中小学教师,还是“规矩”些为是。这个规矩,倒不是否定独立思考,更不是排斥批判和创新,而是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美好的东西,多给学生展现一些通向美好的道路——走向美好的信心和力量。

中小学教师不是不可以有个性。而是要努力防止因为你的个性和爱好,而过早把学生诱导到一条原本不该属于他自己的路上去,让学生不得不放弃了原本更好的自己。

李希贵就曾反对有的教师因为自己喜欢化学,就引导许多学生纷纷报考化学专业的现象。我以为这倒还是在学术上的,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好事。但是,如果让学生认为除了化学,别的就毫无价值和意义,这就一定不是什么好事情。糟糕的是,我们的一些老师,把自己的并不十分正确和成熟的价值观,以诱人的方式或者隐蔽的方式,过早地灌输给学生,学生今后恐怕再也难以消除这种不良影响带来的后遗症了。这就是我担忧的原因。

有的教师却还为此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在学生中粉丝众多,一呼百应;而有的学生也还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认为遇见这样的魅力教师,乃三生有幸。殊不知,这样的教师,除了替自己扬名立万外,并不能真正给学生带来终身受益的教育,相反,容易给学生造成贻误一生的损害。

中小学教师理当拥有自己的个性,包括教育教学个性。但是,这一切,应当以引领学生走向正途,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为目的,而不是简单地以增强教师个人魅力或者学科成绩为目的。否则,这种个性难免会剑走偏锋,误入歧途。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宽打基础窄打墙。它的首要任务是打基础,基础不宽厚,不深厚,今后就难以有更好的发展。扎实的学识基础、能力基础以及品性基础,都是最为关键的。中小学教师无论从学识上还是人格上和个性上,乃至日常礼仪的细节上,都要努力给学生做出良好的垂范和引导,以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和选择的可能性,而不是过早地走上一条独木桥甚至死胡同。

教育不仅要维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还要教会学生学着去适应生活和社会,让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够更好地担负起促进和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来。好的教师,为学生打开一扇一扇通向外面美好世界的窗户,让学生未来之世界因此而更广阔和明亮。

如果我们所做的恰恰相反,学生未来之世界因此更逼仄和晦暗,未来之道路更狭窄和曲折,那么,我们就是罪人。

误把骂人当勇气,误把狂傲当个性,误把另类当风格,误把狭隘当深刻,误把自我当民主,误把人气当魅力,这样的教师,即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能把一个个学生送进知名高校,又能真正履行多少可以称之为“教育”的责任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