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操营建古邺城

曹操营建古邺城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邺城,位于今天河北省临漳县南,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所建。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领邺城,后被汉献帝封为魏公。曹操在此修建水利,营建城池,大筑宫殿,使邺城初具都城规模。经过历代建设,到隋代时,邺城已经成为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经过考古钻探,目前发现北、东、西、南各有一座城门。据史料记载,曹魏邺城共有七座城门。城东为建春门,城西为金明门。

四、曹操营建古邺城

邺城,位于今天河北省临漳县南,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所建。战国时候,它北扼韩国,东拒赵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成为魏国北部边疆重镇。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领邺城,后被汉献帝封为魏公。邺城,也就成了曹操的封国所在。曹操在此修建水利,营建城池,大筑宫殿,使邺城初具都城规模。十六国时期的后赵以及后来的东魏、北齐均立都于此。经过历代建设,到隋代时,邺城已经成为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曹魏时期,是邺城的大发展时期。曹操充分利用漳河河水,将邺城建设成一座水的城市。他引漳河水自城西东入邺城,经铜雀台下,这条河流又称长明沟。沟水注入城内文昌殿前东西大街两旁的水沟,并有支流分布在里坊之中。又流经止车门,东出石窦堰下,注入隍水。

整座城市平面为长方形,考古勘探和实测表明:东西长2400~2620米,南北宽1700米,面积超过400多万平方米。经过考古钻探,目前发现北、东、西、南各有一座城门。

当时的邺城,布局严谨,结构规整。据史料记载,曹魏邺城共有七座城门。其中南面有三座城门,中间为中阳门,东有广阳门,西有凤阳门。城东为建春门,城西为金明门。连接建春门和金明门的是一条宽约13米的东西大道,将邺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半部主要是宫城,集中建设有宫殿、衙署、铜爵园等建筑;南半部分布有一般官署和里坊,有长寿里、永平里、思忠里等。文昌殿位于全城的北部,其南有端门、止车门,和中阳门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成为城市的南北中轴线,将邺城分为东西两部分。这种规划思想对后来的洛阳城和长安城影响深远。

“铜爵园”即御苑“铜雀园”,位于城的西北部,紧邻宫城,内有铜雀台、金虎台和冰井台。

曹操在邺城北郊兴建一处离宫别馆,名字叫“玄武苑”,据《水经注》记载:“其水际其西迳魏武玄武故苑,苑旧有玄武池以肆舟楫,有鱼梁钓台、竹木灌丛。今池林绝灭,略无遗迹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三年(208)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肆舟师。”说明这里也是当时曹操训练水军的地方。

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为少数民族政权所占领,由于洛阳经过西晋八王之乱,屡遭破坏,已经逐渐衰落,邺城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曹魏奠定的城市宫苑基础而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朝都城,历时79年。

据《晋书·载记第五·石勒下》记载,十六国时,后赵石勒夺取邺城后,派其世子石弘镇守,配以禁兵万人和车骑所统五十四营,营建邺城宫殿,筑三台。当时中山西北发大水,漂来巨木百余万根。石勒大喜,对群臣说:“这是上天营建邺都啊!”于是派少府任汪、都水使者张渐等监营邺宫,“勒亲授规模”。公元335年,石虎继位,正式将都城从襄国迁到邺城。石虎在文昌殿旧址上新建东、西太武殿、太极殿、宣光殿、晖华殿、琨华殿、华林园,又修葺三台,对邺城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营建。他在襄国建太武殿时,用有花纹的石头为房基,每个殿内住宿五百武士日夜进行守护。“曲柱跌瓦,悉铸铜为之,金漆图饰焉”。又将长安、洛阳的铜人迁到这里,放在宫殿前,“以华国也”。

石虎荒淫无道,在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役使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大力营建邺城、襄国、洛阳、长安各地的宫殿。据《晋书·载记第七·石季龙下》:“季龙(石虎)荒游废政,多所营缮。……咸康二年(336)使牙门将张弥徙洛阳钟虞、九龙、翁仲、铜驼、飞廉于邺。……于襄国起太武殿,于邺造东、西宫,至是皆就。……兼盛兴宫室于邺,起台观四十余所,营长安、洛阳二宫,作者四十余万人。……冠军苻洪谏曰:‘……今襄国、邺宫是康帝宇,长安、洛阳何为者哉?’……乃停二京作役焉。”

“永和三年(347),沙门吴进言于季龙曰:‘胡运将衰,晋当复兴,宜苦役晋人以厌其气。’季龙于是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车十万乘,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广长数十里。赵揽、申钟、石璞等上疏陈天文错乱,苍生凋敝,及因引见。由面谏,辞旨甚切。季龙大怒曰:‘墙朝成夕没,吾无恨矣。’乃促张群以烛夜作,起三观。四门、三门通漳水,皆为铁扉。暴风大雨,死者数万人。扬州送黄鹄雏五,颈长一丈,声闻十余里,泛之于玄武池。郡国前后送苍麟十六、白鹿七,季龙命司虞张曷柱调之,以驾芝盖,列于充庭之乘。凿北城,引水于华林苑。城崩,压死者百余人。”

据《邺中记》记载:华林苑内开凿有大池“天泉池”,引漳水作为水源,再与宫城的御沟联通成一完整水系。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每年三月上巳,石虎与皇后百官临水宴游。苑内种植有大量果树,多为名贵品种,如春李、西王母枣、羊角枣、勾鼻桃、安石榴等。这些名贵树木多是从民间抢夺而来,为了便于抢夺,特制一种“蛤蟆车”,“箱阔一丈,深一丈四,搏掘根面去一丈,合土载之,植之无不生”。

另外,石虎还修建了“桑梓苑”,《水经注·浊漳水》载:“漳水又对赵氏临漳宫,宫在桑梓苑,多桑木,故苑有其名。三月三日及始蚕之月,虎帅皇后及夫人采桑于此。今地有遗桑,墙无尺雉矣。”

后赵时期的邺城东西宽七里,南北长五里。城墙外表用砖砌成,每百步建一楼。共有七个城门,南有凤阳门、中阳门、广阳门,东有建春门,北有广德门、厩门,西有金明门、白门等。其中凤阳门有三个门洞,城楼高三十五丈,“石氏作层观架其上,置铜凤,头高一丈六尺”。在东城墙上,石虎又建东明观,观上立有金博山,叫作“潞天”。北城墙上,立齐斗楼,其高度超过了所有的楼观亭榭,“孤高特立”。在所有宫殿、门台、隅雉、都加建“观榭”。“层反宇,飞檐拂云”,在其表面涂上丹青,以浅色和素雅为主。在它全盛时,在远离邺城六七十里处观望之,其高耸入云,就像神仙居住的地方。

公元357年,鲜卑人慕容儁将前燕的首都迁到邺城。后燕慕容熙继位后,又兴建御苑“龙腾苑”,据《晋书·慕容熙载记》:“(龙腾苑)广袤十余里,役徙二万人。起景云山于苑内,基广五百步,峰高十七丈。又起逍遥宫、甘露殿,连房数百,观阁相交。凿天河渠,引水入宫。又为其昭仪蒋氏凿曲光海、清凉池。季夏盛暑,士卒不得休息,渴死者太半。”

公元538年,东魏扩建南邺城于曹魏邺城之南。其面积为旧城面积的两倍,东、西城墙上各有四个城门,南城墙上有三个城门。宫城居中靠北,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呈前宫后苑的格局。

公元571年,北齐后主高纬在邺南城之西兴建仙都苑。这座皇家园林比以往的各个园林规模都大,内容更丰富。据《历代宅京记》:仙都苑周围数十里,苑墙设三门、四观。苑中封土堆筑为五座山,象征五岳。五岳之间,引来漳河之水分流四渎为四海——东海、南海、北海、西海,汇为大池,又叫大海。此水系通行舟船的长度达二十五里。

大海之中有连璧洲、杜若洲、靡芜岛、三休山,水的中央建有万岁楼。万岁楼的门窗垂五色流苏帐帷,梁上悬玉佩,柱上挂方镜,下悬织成的香囊,地上铺锦褥地衣。中岳之北有平头山,山的东、西两侧为轻云楼、驾(架)云廊。中岳之南有峨眉山,东有绿色瓷瓦顶的鹦鹉楼,西为黄色瓷瓦顶的鸳鸯楼。北岳之南有玄武楼,楼北为九曲山,山下有金花池,池西有三松岭。次南有凌云城,西有陛道名曰通天坛。

大海之北有七盘山及若干殿宇,正殿为飞鸾殿十六间,柱础镌作莲花形,梁柱“皆苞以竹,作千叶金莲花三等束之”。殿后有长廊,檐下引水,周流不绝。

北海之中建密作堂,这是一座用大船漂浮于水面之上的多层建筑物。每层以木雕成歌姬、乐伎、僧众、仙人、菩萨、力士等,体内装机枢可以动作,“奇巧机妙,自古未见”。北海附近还有两处特殊建筑群:一处是城堡,高纬命高阳王思宗为城主据守,高纬亲率宦官、卫士鼓噪攻城以取乐;另一处为“贫儿村”,仿效城市贫民居住区的景象而建,高纬与后妃宫监装扮成店主、伙计、顾客,往来交易三日而罢。其余楼台亭榭之点缀,更是不计其数。

仙都苑不仅规模宏大,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

目前邺城旧址内有许多遗迹为漳河泛滥的淤沙所掩埋,大型高台建筑仅存金凤台和铜雀台。铜雀台现仅存台基东南角,南北50米,东西43米,残高6米。

曹魏邺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历史有重要地位,代表一个新的阶段,它的许多都城设计思想影响后来隋唐长安、洛阳城等的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