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价一个人的德和才

评价一个人的德和才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是一个人立世的基本原则;德,是一个人做官的基本要求。一位士兵,要有为保卫国家而牺牲生命的觉悟,他别无选择,因为这是他的职责,是他最基本的德。一位医生,要为他的病人认真诊断,以治病救人为本,这是他的工作,拒收红包是他的职责要求,是他最基本的德。因为,他要瞄准一流的名牌学校,这是他的选择自由和个人期望。

评价一个人的德和才

好久以前,不经意地翻看了《南风窗》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道关于领导人的测试题,当时我就把它摘录下来了。(干国祥:《源头可有活水来》,《南风窗》2004年第17期,第46页。)昨天,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这个摘录。于是,有一种冲动,很想写点东西。

题目:假设我们要从以下三位候选人中选择一位来造福全世界,你会选择哪一位呢?

候选人A:笃信巫医和占卜家;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好马提尼酒。

候选人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读大学时曾吸食鸦片;每晚都要喝一品脱(大约一公斤)的白兰地

候选人C: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只偶尔来点啤酒;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

看了这个题目,我们会选择谁呢?这些介绍,其实主要是一些个人生活习惯。我曾问过一位姑娘,她首先就否定了A。说一听到有情妇的男人,就表示厌恶。而当我来思考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却无法判断。为何呢?我认为从其中看不出哪个人不适合当领导,也看不出哪个人适合当领导。因为,领导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关键能力不是个人生活习惯问题,不是个人经历问题,不是个人某些不影响别人利益的信仰问题,不是个人对待人类本能的态度问题,而是能否让服务对象幸福的问题,能否让服务区域发展、稳定与和谐的问题,能否做到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问题。

在湖南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我和几位同学随同周老师去某市发放问卷。当时,正值“两会”期间,我在周老师下榻的宾馆里碰到了一位政协委员。他说,前任领导是一位好领导,去乡下考察的时候,经常下田与农民一起插秧。我对他说,如果仅是这样,绝对不能说他是一位好领导,只能说他是一位爱民的好干部。中国历来强调以德治国,以德服天下。比如,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天下人找不出他有什么才能,要文不能文,要武不能武,于是,别人就说刘邦是天下最有德望的人,形成了“有德者王”的治国理念,即所谓的以德治国方略。从治国角度来看,如果有人要把它作为治国的大纲,甚至代替以法治国的主导地位,那么,天下肯定会大乱。以德治国,只能是一个补充。从领导者角度来看,如果人们把德作为最重要的领导要素,那么这个人未免有点四平八稳、无所作为。德,是一个人立世的基本原则;德,是一个人做官的基本要求。遵纪守法、尊重别人、忠于职守,等等,这些都是最低要求的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等,这些都是最为基本的德。我们讲求德,不是要别人去克己奉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些东西,既不切合实际,也没有任何现实价值。一位士兵,要有为保卫国家而牺牲生命的觉悟,他别无选择,因为这是他的职责,是他最基本的德。一位领导,要为他的百姓做点事情,而不能太计较自己的升迁荣辱,这是他的工作,是人民赋予他的工作职责,是他最基本的德。一位医生,要为他的病人认真诊断,以治病救人为本,这是他的工作,拒收红包是他的职责要求,是他最基本的德。一位教授,绝不能因为某种学术观点与其相左,而不顾一切地否定别人的观点,这就是最基本的德……到此,我们会发现,许多所谓高尚道德无非都是各自行业工作职责分内之事。既然如此,为何还要高扬什么道德呢?为何不从工作职责这个最基本的要求来规范呢?因此,我看一个人有没有德,主要看他这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行为,而不是一味关注他是如何的高尚、他为人民做了多少宣传性的好事……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两天向袁所长咨询工作的事。他问了我的本科和硕士专业及学校名称,然后说应聘的人员太多,要我晚点再联系。很明显,他拒绝了我。我在想,如果他们那边真的需要引进一位应届博士生,难道博士生的学校和专业就可以说明一切吗?事实上,在我看来,我先后获管理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即将获教育学博士学位,这是一种优势,除了教育学知识不比别人差,更有宽广的其他学科背景。有一句话说得好,强强相遇,通才胜。再看我的本科学校,湘潭大学虽然名声不大,可也是全国重点大学,该校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线都不低,许多学生是报考了北大、清华等名校但因分数差那么一点调剂过来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社会上已经形成了关于学生的新的“出身论”,那就是看他获得第一学位的学校是否名校。确实,我历来相信,高考获得的高分不只是一个分数,更是一个人学习效率和学习意志的表现,是一个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主要从应届考生来看,对于复读生,这种说法就没有任何意义。)这样的学生,走向社会或者新的领域之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一般要强一些,创造性也相对要高一些。因此,我很理解袁所长的做法。因为,他要瞄准一流的名牌学校,这是他的选择自由和个人期望。但是,将这个问题拓展开来看,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才,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看呢?我从来都坚信,知识是统一的,知识是相通的。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在思维素质上,他不仅适合做学问,而且适合从事其他行业。然而,各个领域都有许多潜规则或者说行业壁垒,使得许多人因非智力因素而一时跨不过这道坎。但,这绝不是有思想的人不知,而是他不想为,或者说“为”起来很痛苦。就拿做学问来说,一些学者喜欢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本来可以更清楚明了表达的事情,非要弄得别人琢磨半天才幡然醒悟——原来如此简单,这就是规则。虽然我才从事学术研究几年,但我已经感觉到,看一个人有没有真正的学术水平,不是看他出了多少书发了多少文章,不是看他旁征博引多少名篇佳话,不是看他说得多么玄乎其玄,而是看他有什么观点,如何得出这些观点。

由这个题目,自由畅快地写了这么一段话,差点忘了说一件事,那就是这三位候选人的真实姓名。A.富兰克林·罗斯福;B.温斯顿·丘吉尔;C.阿道夫·希特勒

(2005年12月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