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刻在崖壁上的史诗

刻在崖壁上的史诗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贺兰山横亘在银川平原西部,南北绵延250公里,是银川的一道天然屏障。据专业人士介绍,这是迄今为止贺兰山岩画风景区内发现的动物岩画中单体面积最大的一幅。国内外岩画专家一致认为,贺兰山岩画真实记录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社会活动场面,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贺兰山岩画,被称作是刻在岩石上的史诗,是世界性的文化瑰宝。贺兰山岩画的神秘是多方面的:这些岩画是何人雕凿?

刻在崖壁上的史诗

宁夏有座贺兰山,贺兰山上有许多神秘的岩画。就因了这份神秘,中外专家学者和各地游客千里迢迢来到宁夏,为的是一睹它的芳容。贺兰山也因此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艺术圣地。

在我国,一共召开过两次国际岩画研讨会:一次是在1991年,一次是在2000年,两次研讨会都是在银川召开的,都是以贺兰山岩画为主要研讨对象。中外专家学者饶有兴趣地实地考察了神秘的贺兰山岩画,驻足品评,流连忘返。

贺兰山横亘在银川平原西部,南北绵延250公里,是银川的一道天然屏障。目前,考古专业人员已在山上20多个沟口两侧的崖壁上发现了岩画,总数达几万幅之多,其中组合图案就有3000多幅。有些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几乎是抬头可见。只要有块平整的石面,就被古人刻上了岩画,有些地方堪称是异彩纷呈的画廊。

去年底,考古专家曾在贺兰山南侧山坡发现了绵延1公里的大量岩画。在这些岩画中,一幅栩栩如生的巨“鹿”静静地站立在悬崖上,给人心灵以极大的震撼。这幅鹿形岩画位于其他贺兰山岩画1公里外的洪沟中,它被雕刻在一块高约3米的巨石上。画面上站立的鹿,浑身梅花,昂首远眺,构图奇特,造型优美,长约1米。据专业人士介绍,这是迄今为止贺兰山岩画风景区内发现的动物岩画中单体面积最大的一幅。

位于黄河中上游的贺兰山东麓,历史上曾是北方游牧民族驻牧和狩猎的地方。绵延数百里的贺兰山岩画以动物为内容的占大多数,其次有人物、车辆、植物、天体、手印、文字题刻和一些抽象符号图像。

国内外岩画专家一致认为,贺兰山岩画真实记录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社会活动场面,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尤其是岩画分布相对集中的贺兰口,在1000多米长的岩石壁上,有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以及以后时代的人面像、动物、太阳神等各种岩画。

贺兰山岩画,被称作是刻在岩石上的史诗,是世界性的文化瑰宝。其内容极为丰富,几乎可以包罗万象。既有大量的动物、人物、植物、建筑物等简洁明了的图形,又有日月星辰、文字题刻及象征性的抽象符号,也有表现放牧、狩猎、争战、集会等活动的复杂画面。有些图案,可以一目了然;有些图案,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回味无穷。

贺兰山岩画弥漫着多种神秘的色彩。虽然近年来中外学者怀着极大的兴趣对这些岩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难以搞清,仍有许多问题困扰着人们。贺兰山岩画的神秘是多方面的:这些岩画是何人雕凿?至今尚无一幅岩画可以断定作者身份。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岩画既不是一个作者,也不是一个时期的作者所作,它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作者精心完成的艺术杰作。曾有人认为那是牧羊人在无聊时信手所刻。这种看法显然失之于浅薄,因为多数岩画都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有些构图简洁明快,只有简单几条刻线就生动逼真地表现了一个物体或一组画面,绝非一般人所能达到。不仅作者身份无法确定,分析刻制年代也是个令人棘手的问题。专家学者曾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种方法试图解释这一问题,但由于岩画本身难以提供断代的直接而有力的依据,所以很难形成一致的意见。有人认为最早的岩画可能在人类发明了金属工具以后,有人则认为最早的可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有人根据岩画所刻内容,断定有些岩画已有1万年以上的历史,各种观点分歧很大。至于所用工具,有人认为是金属工具,有人认为是石质工具,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动物牙齿。从一些岩画笔画的粗细、凿点的大小、深浅、排列的疏密程度等因素来分析,其中多数应为金属工具所为,但也不能排除石质或其他材料的工具。

古人刻制岩画的动机,也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在很久远的年代,在人们所用工具还相当落后的情况下,人类在岩石上作画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有些岩画的刻制绝不是一日之功。有人认为,古人刻制岩画不是随心所欲,也许具有某种目的,或记事、或传情、或表达某种愿望和寄托。可以想象,在那遥远的时代,人们要刻写的内容一定很多,一定也刻了不少,只是到了今天,许多东西已荡然无存,只有刻在坚硬岩石上的东西才被保留了下来。

那么当年岩画作者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岩画具有哪些功能?这都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但有一点是中外学者都肯定了的:贺兰山岩画内容十分丰富、内涵丰富、独特。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是其他历史文献所无法比拟的。无论是研究历史、宗教、民族,还是研究绘画、美学,都可以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

(原载2001年8月3日《西部开发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