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最早的史诗

现代最早的史诗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现代最早的史诗,是诗人、历史学家孙毓棠的《宝马》。史诗为诗体之一种,指古代以重大历史事件或传说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现时对那些集中概括时代风貌,描述重大事件,结构宏伟的新创作的长叙事诗也称史诗或史诗式作品。《宝马》这一史诗是介于历史与诗歌之间并兼有两者特点的边缘性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最早的史诗,是诗人、历史学家孙毓棠的《宝马》。1939年9月列入“文季丛书之十”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孙毓棠(1911—1985),江苏无锡人,生于天津。历史学家和诗人。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大、清华大学。1952年起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经济所、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1957年错划“右派”,1979年改正。诗集有《梦乡曲》(自印本,1931)、《海盗船》(1934)、《宝马》(1937)、《宝马与渔夫》(1992)等。

史诗为诗体之一种,指古代以重大历史事件或传说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其结构恢宏,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突出,带有幻想和神话色彩。它们先在民间长期流传,不断丰富发展,后经学者、诗人整理加工而成。现时对那些集中概括时代风貌,描述重大事件,结构宏伟的新创作的长叙事诗也称史诗或史诗式作品(如长篇小说)。

《宝马》全诗篇幅宏大,计十六节七百六十九行。其情节围绕宝马展开,抒写汉武帝派遣将军李广利两次西征大宛国以图获得汗血马的故事。第一次出兵,沿途遭到抵抗,加之饥寒交迫,汉军六千铁骑和几万将士只剩几千人败退玉门关。第二次汉军出动十六万之众。双方交兵,损失惨重。眼看难以招架,大宛领兵人物翁侯昧蔡献出宝马,斩杀了国王毋寡。待李广利班师回朝时,汉军也仅剩万余兵丁。在对历史的真实再现和深刻反思中,诗人对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予鲜明的批判,并对人民的愿望表现出强烈的同情。

《宝马》这一史诗是介于历史与诗歌之间并兼有两者特点的边缘性文学作品。作为历史学家和诗人,作者从整体故事情节到细节描写,均力求忠于史料。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诗人大量采用古词,尤其是古名词,以刻画历史的原物、原貌和氛围;诗人还喜好运用数量词,以追求细节的真实和精确。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可靠性,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历史风貌。

在史与诗之间,作者更倾向于后者。诗人以七百余行的诗句,以几十行一个诗节,以排比句的连用,以特有的长句式,建构起宏伟的结构和磅礴的气势。诗人又以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以十几万大军与沙漠风暴搏斗的情景,以长安城和汉宫殿的繁华富丽,铺陈出作品的叙事规模,也强化了诗作壮美的审美品格。诗人还以词性巧用(如“向四周邻国笑着火红的傲岸的笑”句中的“笑”字,分别作动词和名词用)和词句倒装(如“玉门在浩淼的平沙上耸立着雄伟”,通常的句式是“……雄伟耸立着”)的修辞手法,造成语言句式的奇异化,从而激起读者的新鲜感和反复玩味;以抛词法(如“在世界的屋脊上耸立着葱岭的/千峦万峰。峰顶冠着太古积留的/白雪,泻成了涩河,滚滚的浊涛”)打破诗行间意蕴的分割,达成连贯和一气呵成的效果,从而造就出诗行的旋律美。如此高妙的文字功底,难怪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赞其“字字细致,句句精巧,行行谨严”,“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以来唯一的一首史诗”。

【注释】

①抛词法:将上一诗行末尾的语词抛入下一诗行的句首,以显现诗中重要词的价值,并造成连续性的节奏和内涵的多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