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刻在石碑上的家训

刻在石碑上的家训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因此而罢了他的官,但百姓仍不服,又把状纸告到了包拯手里。包勉在事实面前没有抵赖,但他请求看在母亲面上,让包拯饶他一次。  包拯生下之后,他父亲因他皮肤太黑,把他当做怪物抛弃了,是他大哥捡他回来的。为了养活包拯,王凤英忍痛将自己的儿子寄养到别处,抚养包拯到7岁。  包拯从侄子身上得到深刻的教训,对自己的后代更加注意严格教育了。所以他特意为子女们立下了那刻在石碑上的《家训》。

  北宋时期的开明知府包拯999-1062),为了教育子女专门写了《家训》刻在石碑上,竖在堂屋的东壁,以戒后世子孙。碑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为何立这样的碑文以警后世?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天,包拯去陈州灾区放粮,灾民纷纷来告他亲任包勉的状。原来,包勉做沙县知县时,侵吞救灾粮款,逼死人命。虽然因此而罢了他的官,但百姓仍不服,又把状纸告到了包拯手里。

  包拯见此民众气氛,大怒,把包勉拿来问罪。包勉在事实面前没有抵赖,但他请求看在母亲面上,让包拯饶他一次。他并且表示,决心今后不再欺压百姓,胡作非为了。

  包勉提出看在母亲的面上是有原因的。

  包拯生下之后,他父亲因他皮肤太黑,把他当做怪物抛弃了,是他大哥捡他回来的。这时大嫂王凤英生下包勉才个把月,同时带两个孩子,不仅精力照顾不过来,奶也不够吃。为了养活包拯,王凤英忍痛将自己的儿子寄养到别处,抚养包拯到7岁。所以包拯喊大嫂叫“嫂娘”。

  包勉以为一提看到母亲面上,包拯就会心软。可是包拯心想:赛如亲娘的嫂嫂一贯教自己做官要清正,替老百姓干好事,我要是顾念私情有意包庇,这不符合她的心愿。只要我给她养老送终,嫂娘是不会怪罪的。

  没想到,包勉的母亲听到儿子要被治罪了,一时想不开,痛苦不已。她找到包拯,想求个情。包拯恳切地说:“嫂娘,侄子有罪,应当与民同治。如若治了罪,就是出于公心;如若不治罪,就是询私包庇。嫂娘一向正直,并且一再教我为官清廉,如果包庇了侄子,叫我以后如何公正地为百姓做事呢?”嫂娘听了,觉得包拯的话在理,便擦了擦泪说:“人家都称你'包青天',这是咱家的光荣,你就按法律处置吧。”

  于是,包拯立即根据法律,用铡刀将侄子包勉铡了。

  包拯从侄子身上得到深刻的教训,对自己的后代更加注意严格教育了。所以他特意为子女们立下了那刻在石碑上的《家训》。

  教育是民族最大的生活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惟一手段。

  ——巴尔扎克

  暧昧而散漫的教育,造就了一大堆不可靠的人。

  ——歌德

  可以忠告,可以劝导,有时还可以谴责,但是应当格外当心,要把他们的动机表示明白,要确切地表明他动机的根据是严父般的慈爱……

  ——夸美纽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