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井庄农民自建“合作社”实践“新农村”

小井庄农民自建“合作社”实践“新农村”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小井庄,很多村民从事运输、粮食加工等二、三产业,但缺少周转资金是共同难题。顶着帽子、笼着袖筒,一如当年参与包产到户大会一样,2006年1月24日,26户农民按红手印入社,正式成立了“小井庄社区发展合作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而小井庄的合作社绝不仅是农民互助解决贷款问题。”

小井庄农民自建“合作社”实践“新农村”

当初最先“分”如今探索“合”

《合肥晚报》2006年3月10日

消 息

作者:屈凤丽

编辑:檀津生 甄 奎 高 恩

1978年,合肥市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农民秘密在全国率先分田到户,因“分”提高了生产力;28年后,小井庄农民自建合作社,再探“合”为自我发展带来的聚力。

在小井庄,很多村民从事运输、粮食加工等二、三产业,但缺少周转资金是共同难题。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村里32户农民酝酿组建合作社。顶着帽子、笼着袖筒,一如当年参与包产到户大会一样,2006年1月24日,26户农民按红手印入社,正式成立了“小井庄社区发展合作社”。合作社的核心是建“小银行”,首批资金除了农民们合作入股的7.2万元,还有国际著名扶贫和慈善组织“香港乐施会”无偿提供的15万元。目前,合作社已为急需资金的7户农民贷款11万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而小井庄的合作社绝不仅是农民互助解决贷款问题。”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所副主任张德元说,该所曾对小井庄作过专门调查,这里的农民普遍反映虽然温饱解决了,但村里的一些公共事情却无人过问,觉得大包干前的凝聚力不在了。

因此,农民们自我规定,合作社的利息收入,要用于全体村民都可享受的公益事业,如修水利、路、桥,绿化,卫生以及对特殊困难户的救助等。

“小井庄人推动了安徽乃至全国农村的第一步改革,其实质就是解决了‘分’的问题,提高了效率。而合作社,则是大包干后,小井庄农民想在‘合’的问题上再探一条路,他们先行的不仅是对自我组织起来发展的探索,更是想重拾过去的凝聚力和对公共事务的重新关注,这正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更重要内容。”张德元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