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加工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加工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内容之一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央一号文件此次提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世界发达国家均将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农产品加工是把农产品按其用途分别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过程。

第二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加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内容之一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央一号文件此次提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伴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必然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新挑战,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主体,迫切需要强化内在能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使农民最大限度地享受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增值利润,从而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一、农产品加工的重要意义及现状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食品工业重要支柱的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城乡市场供应,对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积极作用。农产品加工业不但是农业生产的继续、发展和深化,也是消费品工业的主要行业之一,因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牧业生产、经济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的合理膳食结构,保障城镇居民在肉、果、菜、蛋、奶等方面的需要。这也是农业、营养和食物有机的统一,是农业宏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的现状。世界发达国家均将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从农产品的产值构成来看,农产品产值的70%以上是通过产后的贮运、保鲜和加工等环节来实现的。美国用于产前田间生产的费用仅占30%,而70%的资金都用在产后环节,从而保证了农产品高附加值的实现和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新鲜果蔬产后损耗控制在1.7%~5%,粮食损耗低于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陆续实现了农产品保鲜产业化,保鲜规模在意大利、荷兰为60%左右,其他西欧国家为50%,美国、日本高达70%左右;食品工业转化率,粮食在80%以上,果蔬在50%以上;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值的比例,美国为3.7∶1,日本为2.2∶1,我国仅为0.38∶1。世界各国有代表性、有影响的食品产业有:巴西的橙汁加工业、新西兰的乳业、法国的葡萄酒产业、日本的功能食品产业。

我国农产品保鲜加工业在近几十年来有了较快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我国食品市场的供应现状。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农产品产后处理和加工已由销地向产地转移。以水果贮藏为例,1985年全国冷库贮量约为39万吨,其中32.15万吨由城市商业系统贮藏,销地库藏量为产地的4.6倍,而1993年产地贮藏量达540万吨,约为销地的11倍。粮食贮藏也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粮库独家贮藏的状况,农民手中的贮粮总量也超过了国库贮量。

同时,“六五”规划以来,国家在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上加大了科研的投入,使一大批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七五”期间,我国果品商品质量明显提高,损耗下降,贮藏供应期大大延长。在贮藏技术方面,系列产地简易节能技术在果产区普遍应用,果品防腐处理已基本在生产上实施,正朝着产、供、销一体化流通领域冷链体系方面迈进。在产地、果品、加工技术方面,通过对国外设备的引进、消化和吸收,研制了适合我国的果汁、果酱生产线,取得了明显效益。蔬菜贮藏商品率达90%以上,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已在一些大城市实施。蔬菜加工及包装技术,如低盐酱菜防腐小包装技术等,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近几年来,在食品及农产品的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包装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几百项成果,有些成果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随着一些高新技术不断引入加工领域,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新包装材料等都在加工领域得到有效运用,促进了农产品加工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线不断地为人们提供更多、更新、更优质的新型食品。

过去10年,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生巨大变化的10年,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中国一大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优质原料基地的产业带基本形成;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部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迅速提高;现代流通体系迅速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作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

二、农产品加工的主要类别

农产品加工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狭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

1.按加工层次分

农产品加工是把农产品按其用途分别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过程。针对原料的加工程度而言,可以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加工程度浅、层次少,产品与原料相比,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变化小的加工过程可称为初加工;加工程度深、层次多,经过若干道加工工序,原料的理化特性发生较大变化,营养成分分割很细,并按需要进行重新搭配,这种多层次的加工过程称为深加工。如小麦初加工,即指通过对小麦进行清理、配麦、磨粉、筛理、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小麦面粉及各种专用粉。如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指通过淀粉生产初级农产品再深度加工利用制成的产品,如多种食品葡萄糖、果糖、维生素C、有机酸、氨基酸味精、酒精、丙酮、丁醇,以及某些抗菌素等。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水解反应或在酶的作用下,生产出的糖品总称为淀粉糖。水解程度完全的可制成葡萄糖,水解程度不完全,则可生成中间水解产物如糊精、低聚糖和麦芽糖等。玉米淀粉生产副产物还可再综合利用,如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物质、纤维素,以及若干微量成分等。经过再加工利用,则可制成高级食用油脂、植酸、醇溶蛋白、玉米黄色素、谷氨酸、高级饲料等产品。

2.按加工方法分

按加工方法分,可分为以下三类加工:

(1)物理机械加工。包括粉碎、筛理、搅拌、加热、浓缩、干燥、浸出、压榨、过滤、蒸馏等。如制米、磨粉就是以物理机械加工方法为主的加工类型。

(2)化学加工。包括水解、中和、沉淀、凝聚、解析等。如淀粉糖生产就是以化学方法为主的加工类型。

(3)生物加工。包括发酵、微生物的培养利用等。如酿造就是以生物方法为主的加工类型。

3.按加工对象分

根据农产品的加工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粮食作物加工、油料作物加工、果蔬加工等。

(1)粮食作物加工及综合利用。以稻谷加工为例:我国稻谷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全国约有2/3的人以稻米为主要食粮。稻谷含有大量淀粉、少量脂肪、蛋白质、纤维素、钙、磷等无机物和各种维生素。由于我国稻谷产区广、产量大、种类多,不同品种和不同等级的稻谷有不同的工艺品质,它直接影响成品大米的质量和出米率的高低。稻谷加工利用主要是制米、大米深加工、米糠加工及稻壳综合利用。

①稻谷初加工。就是指稻谷加工成大米的整个过程。其基本工艺流程为:稻谷—清理—垄谷—垄下物分离—碾米—成品整理—大米。

②稻谷深加工。区别于一般加工,其产品不仅精细美味,而且可以通过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保留大米自身的营养成分,或强化一定的营养素,以满足人们对美食和营养的需要。常见的有免淘米加工、强化米加工、营养米速食米饭、膨化米加工等。

③大米深加工。现已有许多国家将大米深加工用于造酒、生产发酵制品、制取葡萄糖浆和提取蛋白质。大米加工副产物米糠,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糠中脂肪含量较高),可以用来制取米糠油。糠饼又是很好的饲料。米糠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和工业用油。由于其价值高,富含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的特点,易贮藏,同时它还具有高烟点(213℃)、高着火点(352℃)的特征,很适合家庭使用,日本家庭食用较多,而我国由于产量小,家庭应用较少。同时,米糠油又是谷维素最佳提取原料。谷维素是一种可调节植物神经的脂溶性维生素药物,对人体具有促进生长、调节改善胃肠神经功能、促进微血管循环、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米糠的合理利用,可大大提高稻谷的经济价值。

④稻壳、稻草综合利用。稻壳的主要成分有粗纤维木质素等,经加工后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及可降解包装材料。稻草可以用于酿酒、制纸浆、纤维板、栽培食用菌、加工饲料等。

(2)油料作物加工及综合利用。油料作物含有丰富的油脂,种类很多,主要有大豆、花生、油菜子和棉籽,平均含油量为22%、32%、42%和20%。以大豆为例,其加工和综合利用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方面:榨油、提取蛋白质和提取其他产品等。

①大豆制油。我国现有制油方法有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水剂法,其中浸出法较为常用。

②油脂精炼。油脂精炼包括去杂、脱胶(脱磷)、脱酸、脱色、脱臭、脱蜡、冬化等过程。

③油脂深加工。深加工的目的是生产专用油脂,如氢化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等。

④制油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在植物油的提取和精炼等生产过程中,除了获得油脂产品以外,还可得到各种各样的副产品,如油脚和皂脚、油饼和油粕及油料皮壳等。这些副产品中分别含有丰富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成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副产品,既可充分利用油籽资源,还可开发新产品,增加经济效益。

(3)果蔬加工及综合利用。果品、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人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果蔬加工是以新鲜果蔬为原料,依不同的理化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机械,制成各种制品的过程。主要制品有果干和菜干、果蔬罐头、果酒、速冻制品、果汁和菜汁、腌渍制品和糖制品等。

①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果蔬加工对原料的要求是有合适的种类、品种,适当的成熟度和良好、新鲜完整的状态。加工前预处理是保证加工品的风味和综合品质的重要环节,一般包括选别、分级、洗涤、去皮、修整、切分、烫漂(蒸煮)、抽空等工序。

②果蔬加工制品。主要包括:

果蔬罐头。是将果蔬原料经处理后密封在一种容器中,通过杀菌将绝大部分微生物消灭掉,在维持密闭状态的条件下,能够在室温下长期保存的果蔬保藏方法。其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的预处理、装罐、排气、密封、杀菌与冷却等。近几十年来,保藏技术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包装材料与包装容器制造技术、杀菌工艺和杀菌方式及相应的设备等方面。

果汁、菜汁加工。果汁、菜汁一般指天然汁;人工加入他种成分的称果汁、菜汁饮料或软饮料;饮用时需稀释的加糖果汁称果饴或果汁糖浆;直接饮用的适当加糖果汁称果汁。近年来,果汁、菜汁加工技术发展较快,体现在冷冻、浓缩技术、无菌包装技术、反渗透和超滤技术的广泛应用。

果蔬糖制品。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果蔬糖制品具有高糖(蜜饯类)或高糖高酸(果酱类)的特点。糖制品加工是果蔬原料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制作工艺多沿用传统糖制加工技术。

蔬菜腌渍。是利用食盐的高渗透压作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作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增加产品的色、香、味的加工过程。

果蔬速冻保藏。将经过处理的果蔬原料采用快速冷冻的方法使之冻结,然后在-20~-18℃的低温中保藏的过程。它是当前果蔬加工保藏技术中保存风味和营养素较为理想的方法。

我国对果蔬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低,欧美先进国家很早就重视加工原料的综合利用,从中提取很多供食品、医药及日用化工等工业应用制品,如从果皮和果渣中提取香精油、果胶物质、单宁和色素;从种子中榨取油和提取蛋白质;用种壳制取优质活性炭等。

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

21世纪中国食品已不是农业食品的概念,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业食品将在食品消费中占主导地位。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及稳定的供给如何适应工业食品制造的要求已成为关键问题。农产品生产基地将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的食品工业基地。农业种植结构必须按食品工业制造的需求进行调整。农产品加工科研与技术开发将迅速发展。它的发展也必将是集多种学科、多项技术应用为一体的。如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和食品微生物学在农产品的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开发科学合理加工工艺的理论基础。食品生物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为农产品资源加工及综合再生利用打开了广阔的前景。食品工程学、食品机械学是实现农产品加工极其重要的保证和手段。一些新兴的高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广泛应用,将为高品质的农产品加工产品提供坚实的技术保证。

现代科学技术在化学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也给食品工业带来了一些颇具生命力的高新技术,这些高新技术将使农产品加工产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现代农产品加工中的高新技术主要有:超临界萃取技术、微胶囊技术、挤压技术、超高压技术、膜分离技术、辐照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

1.超临界萃取技术

这是以气体作溶剂,在超临界点范围进行提取的方法。在各种可作为超临界流体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最适合工业应用,它不但价格便宜,而且还有如下优点:(1)二氧化碳超临界温度接近常温(31.1℃),对一些热敏性物质和需热性差的物质无降解变质作用;(2)二氧化碳超临界压力为73.9MPa,易于达到;(3)二氧化碳是一种非极性溶剂,对非极性化合物有较高的亲和力;(4)二氧化碳的化学稳定性好,无毒、无色、无味,不污染提取物和环境;(5)二氧化碳具有防止氧化、抑制细菌等作用。超临界萃取尽管提取率不很大,但它没有溶剂残留,提取速度快,提取温度低,提取率和选择性控制好等特点,使它成为动、植物原料中所含微量有用或有害成分分离加工的有效手段。

2.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是用可以形成胶囊壁或膜的物质对核心体进行包埋和固化的技术。胶囊化后的微粒,由于内核外部有保护层,可避免光、热、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稳定,可延长贮存期,并便于应用。核心物质的范围很广,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主要物质有:香辛料、精油、油树脂、化学合成香精、风味提取物、食用酸、糖及盐类物质、色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防腐剂、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成膜物质主要有胶质、变性淀粉、多糖类、纤维素、有机聚合物、酪蛋白等。

3.挤压技术

这是利用螺杆的旋转及推进作用,使原料在机械剪切力的作用下,完成输运、混合、搅拌、流变、蒸煮、成形的连续化过程后而生产出新型食品的技术。该技术具有通用性强、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产品形式多样、产品质量高、能效高、可生产出许多新型质构的产品、无污染等特点。目前应用挤压技术加工的食品有:早餐谷物、膨化食品、饼干、面包片、高蛋白食品、婴儿食品、糖果、果酱、变性淀粉、方便食品。

4.超高压技术

超高压技术是诸多食品加工贮存方法中被认为最有潜力、最有希望的加工方法,被誉为“最能保存美味的保藏方法”。所谓食品超高压技术,就是先将食品的原料充填到塑料等柔软的容皿中密封,放入装有净水的高压容皿中,给容皿内部施加100~1000MPa压力,在高压的作用下,杀死微生物,使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酶失活等。它可以避免因加热引起的食品变色变味、营养损失,以及因冷冻引起的组织破坏。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果酱、橘子汁及水果蔬菜的加工。

5.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对溶液中不同溶质的分离技术,每一种溶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因此,膜分离技术也是一种分子级分离技术。在膜分离过程中不产生相变,可在常温下对一些共沸物或近沸物进行分离,对一些热敏物质或挥发性物质的分离都是不可缺少的方法。膜分离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备,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目前应用的膜大多是醋酸纤维素膜。

6.辐照技术

辐照技术是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杀死被照物表面或内部的各种微生物或昆虫,或者抑制某些生理活动的进程,起到延长贮藏保鲜时间的作用。由于射线没有残留,杀虫、灭菌彻底,所以它卫生、安全、可靠。

7.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重组DNA、细胞固定化、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为核心,对生物有机体进行遗传操作的技术。它包括4个方面,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它与传统的生物技术相比,其主要特点是可在分子或细胞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从而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同时打破物种之间难以交配的天然屏障,使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甚至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相互转移。生物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上的应用可极大地提高产品的效益。科学家们预言,2l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光辉世纪,食品工业将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泛、最活跃、最富有挑战的领域。目前,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面越来越广,如发酵工业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时期。近十年来,提供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微生物多糖、维生素、酒精和工业用酶的生物技术产业,均以2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形成了以发酵法制造谷氨酸为代表的氨基酸工业,以发酵法制造柠檬酸为代表的有机酸工业,以发酵法酿酒的酒精工业和酵母制品工业,形成了我国具有相当规模的食品工业领域的发酵工业体系。

四、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优惠税收政策

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实施政策倾斜的经济杠杆之一,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许多国家都努力制定有效的税收政策,加大税收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税收环境,从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1.国外农产品加工优惠税收政策

欧美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运用税收政策来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尽管它们所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各有特色,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各国政府提高农民收入、增进农民福利和促进农业发展的宗旨,税收减免和税收鼓励已成为政府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充分利用增值税优惠,降低农产品税收负担。在欧盟国家,尽管农产品同工业产品一样是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的,但实际操作中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和出口环节都采取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的增值税负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意大利对农场主、林渔企业实行特别降低税率2%和正常减低税率9%,并允许从其增值税应缴税款中抵扣其销售额一定比例的进项税。法国采取退税办法,对销售蛋、家禽、生猪可退还销售额的5.5%,其他产品退还销售额的3.4%。德国对农业征收增值税时采用低于基本税率的特别优惠税率,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如对于林业产品适用5%的销项税率,可抵扣税率也为5%,因而林业企业实际上不负担增值税;对于农业产品适用11%的销项税率,可抵扣税率为8%,但农业企业也无需缴纳增值税差额,而是作为一种额外的财政支援形式由企业保留。

(2)充分利用加速折旧和亏损结转,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都对企业所得税采取了一定的优惠措施,主要有税收减免、加速折旧和亏损结转等方式。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农产品加工水平,另一方面也相应减轻了企业的所得税负担,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加速折旧。如美国的《国内收入法》中明确规定,企业在纳税申报时要采用加速折旧法,对用于制造食品、饮料、橡胶制品的特殊工具和手工装置等实行加速折旧,折旧期为3年,种牛和奶牛、伐木和锯木设备为15年,产水果和坚果的树木为10年。

亏损结转。美国在企业的亏损结转方面表现得尤为大方,具体表现在允许亏损结转的期限上,规定企业某一纳税年度的净亏损允许前转3年,对冲转部分税务当局允许退税。如果冲抵不完,则可以向后冲抵15年。这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内的弱势企业的基本生存与发展。

欧盟各国也在允许亏损结转的时间和方法上制定了一些限制性条款,如法国规定经营性亏损允许向后结转5年,因为折旧产生的经营性亏损可以不定期向后结转,如前3年内缴纳公司税的公司对可折旧固定资产净投资额达到了同期内折旧额的水平,则公司亏损可以前转,用前3年的未分配利润进行冲抵。如果公司用亏损冲抵以前年度的净利润,则有权从财政部门获得其结转亏损额45%的税收抵免。该项税收抵免可以用来支付未来5年的公司税,期满后若仍有余额,财政部门可以用现金补退。

日本税法也规定,企业发生的亏损可以前转1年和后转5年,但不得再向前结转,后转时按照亏损数额的平均数分别计入下一个纳税年度开始以后的5个年度内。在规定期限内没有结转完的,则不再允许结转。

(3)充分利用关税配额,保护本国农产品加工业。美国对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制,允许一定数量的商品在配额内按较低的关税进口,对超出配额的进口课以较高的税率。美国关税配额产品包括牛肉、奶制品、花生、棉花、糖等,美国总统可以将关税配额内的配额量分配给任何一个农产品的供应国或关税区,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配额的分配,必要时可以采取行动,以保证进口农产品不扰乱美国现行的市场秩序,保护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企业,也采取了大量的限制农产品进口措施。具体来讲,主要通过进口配额和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率两种手段。农产品进口配额数量限制是日本农产品进口使用较广泛的一种措施,如对大米、麦类、奶油、砂糖等的进口限制等。同时,日本对进口农产品适用较高的关税税率,平均关税税率为8.6%,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内农产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我国农产品加工优惠税收政策

我国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优惠税收政策,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来体现的。主要有2000年10月农业部等八部委制定的《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2002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2003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2004年与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规定的农产品加工业政策等。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壮大。

二是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2008年11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公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从事该范围内农产品初加工的企业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所得税优惠政策。农产品的初加工是指对农产品一次性的不涉及农产品内在成分改变的加工。公布文件显示,此次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农产品初加工范围分为种植业类、畜牧业类和渔业类三大门类,包括粮食初加工林木产品初加工、园艺植物初加工、油料植物初加工、糖料植物初加工、茶叶初加工等诸多农产品初加工种类。

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第27条的规定,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86条进一步规定,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此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正是对《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规定的具体细化(详见本书附录)。

五、如何从事农产品深加工

当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应着力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建设农业加工专用原料基地。以优势农产品产业为带动,以种植、养殖基地为依托,筛选并重点培育农业加工专用品种,建立一批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

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选择在资源丰富、市场配套性强、可以形成产业集聚和经济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区域及城市郊区,重点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大力培育和发展经济效益明显、上下游互联、专业分工明晰、产加销及服务性企业相对集中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

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有效整合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力量,建立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增加科研投入,组建以加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科技创新,推广和转化一批成熟、先进、适用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综合效益。

健全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扶持现有各级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的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完善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检验检测能力。认真贯彻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行良好操作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国际标准化认证(ISO体系)等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提高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搭建农产品加工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国际农产品加工信息网,构筑县、市、省和国家多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络体系。依托农产品加工信息网,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信息数据库,建立农产品加工市场信息预警机制,为政府、企业、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市场、价格等信息。

开展农产品加工创业辅导。选择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地区,以返乡创业农民、农村能人、复转军人、回乡毕业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农产品加工创业辅导。鼓励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粮食主产区和城市郊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创业辅导基地,依托当地农产品资源和市场资源孵化中小型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和农民就近转移就业。依托现有的农业、乡镇企业培训中心,通过评估、认证,确定一批农产品加工创业辅导基地,开展政策咨询、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创业辅导。

【案例9】

广元市元坝区太公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

元坝区太公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是由太公农业生产资料交易中心领办,于2005年11月组建而成的。它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运行,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主要承担该辖区内的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的销售,科技服务以及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加工等业务,切实履行为农服务职责。

(1)创建背景。太公地处元坝区南端,与苍溪、剑阁接壤,国道212线穿境而过,交通、通信十分便利,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经济活跃,是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买难卖难矛盾日益突出。供销合作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生力军,引导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千变万化的市场,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困,义不容辞。为此,太公农业生产资料交易中心通过认真的调查分析,在上级联社及当地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联合当地的私营龙头企业——广元市太宝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积极组建了广元市元坝区太公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

(2)营运现状。建社伊始,他们严格按照专业合作社的组建规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社务委员会和监事委员会等组织机构,讨论并通过了《广元市元坝区太公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章程》和《广元市元坝区太公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实施细则》,确立了以太宝米业为龙头,以基地订单农业为载体,以提供优质化肥、农药、种子、农膜、农机具、农技服务为手段,促进生产市场化、经营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的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合作社拥有入社社员200余户,带动农户3000余户,农民入社激情空前高涨。专业合作社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各类优质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采取赊销、让利销售的办法,送货上门,农技服务到田间。同时,根据与会员签订的粮油订单合同,现场收购并结清各类款项,深得广大入社社员的欢迎。专业合作社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截至2006年7月底,共销售各类优质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用物资1000余吨,销售金额400余万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实现620余万元。“太宝”牌优质大米除满足省内市场外,还远销陕西、河南、重庆等地,深得广大客户的青睐。

(3)发展方向。今后,专业合作社将继续秉承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办社宗旨,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逐步改变传统的分散种植和初加工的格局,努力发展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促进规模经营。通过多方考察论证,拟在太公镇学堂村再建立一个优质水稻、小麦基地,在玄真村建立一个油菜子、花生油料基地,在红卫村建立一个海椒经济作物基地,真正实现以龙头联基地、以基地带农户的格局。

附录1: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的认证

1.有机食品认证

(1)申请。申请者向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分中心)提出正式申请,填写申请表和缴纳申请费。申请者填写有机食品认证申请书,领取检查合同、有机食品认证调查表、有机食品认证的基本要求、有机认证书面资料清单、申请者承诺书等文件。申请者按《有机食品认证技术准则》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追踪体系。

(2)认证中心核定费用预算并制定初步的检查计划。认证中心根据申请者提供的项目情况,估算检查时间,一般需要两次检查:生产过程一次、加工一次,并据此估算认证费用和制定初步检查计划。

(3)签订认证检查合同。包括:申请者与认证中心签订认证检查合同,一式3份;缴纳估算认证费用的50%;填写有关情况调查表并准备相关材料;确定内部检查员(生产、加工各1人);所有材料均使用文件、电子文档各一份,邮寄或E-mail给分中心。

(4)初审。分中心对申请者材料进行初审;对申请者进行综合审查;分中心将初审意见反馈给认证中心;分中心将申请者提交的电子文档E-mail至认证中心。

(5)实地检查评估。认证中心确认申请者缴纳办证所需的各项费用;派出经认证中心认可的检查员;检查员从分中心取得申请者相关资料,依据《有机食品认证技术准则》,对申请者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追踪体系以及产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贸易等进行实地检查评估,必要时需对土壤、产品取样检测。

(6)编写检查报告。检察员完成检查后,按认证中心要求编写检查报告,在检查完成2周内将文档、电子文本交认证中心;分中心将申请者文本资料交认证中心。

(7)综合审查评估意见。认证中心根据申请者提供的调查表、相关材料和检查员的检查报告进行综合审查评估,编制颁证评估表,提出评估意见,提交颁证委员会审议。

(8)颁证委员会决议。颁证委员会定期召开颁证委员会工作会议,对申请者的基本情况调查表、检察员的检查报告和认证中心的评估意见等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做出是否颁发有机证书的决定。

(9)颁发证书。根据颁证委员会决议,向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颁发证书。申请者缴纳认证费剩余部分,认证中心向获证申请者颁发证书;获有条件颁证申请者要按认证中心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做出书面承诺。

(10)有机食品标志的使用。根据有机食品证书和《有机食品标志管理章程》,办理有机标志的使用手续。

2.无公害食品认证

(1)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包括产地环境监测),并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2)无公害农产品省级工作机构接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书》及附报材料后,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完整,核实材料内容是否真实、准确,生产过程是否有禁用农业投入品使用和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的行为。

(3)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进行抽样、检测。

(4)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所属专业认证分中心对省级工作机构提交的初审情况和相关申请资料进行复查,对生产过程控制措施的可行性、生产记录档案和产品检验报告的符合性进行审查。

(5)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根据专业认证分中心审查情况再次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组织召开“认证评审专家会”进行最终评审。

(6)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核发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报农业部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公告。

3.绿色食品认证

(1)认证申请。申请人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及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省绿办)领取《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企业及生产情况调查表》及有关资料,或从中心网站(网址:www.greenfood.org.cn)下载。申请人填写并向所属省绿办递交《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企业及生产情况调查表》及以下材料:保证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生产操作规程(种植规程、养殖规程、加工规程);公司对“基地+农户”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合同、基地图、基地和农户清单、管理制度);产品执行标准;产品注册商标文本(复印件);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质量管理手册;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通过体系认证的,附证书复印件)。

(2)受理及文审。省绿办收到上述申请材料后,进行登记、编号,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认证材料的审查工作,并向申请人发出《文审意见通知单》,同时抄送中心认证处。申请认证材料不齐全的,要求申请人收到《文审意见通知单》后10个工作日内提交补充材料。申请认证材料不合格的,通知申请人本生长周期不再受理其申请。

(3)现场检查、产品抽样。省绿办应在《文审意见通知单》中明确现场检查计划,并在计划得到申请人确认后委派2名或2名以上检查员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员根据《绿色食品检查员工作手册》(试行)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技术规范》(试行)中规定的有关项目进行逐项检查。每位检查员单独填写现场检查表和检查意见。现场检查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向省绿办递交现场检查评估报告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报告及有关调查资料。现场检查合格,可以安排产品抽样。凡申请人提供近一年内绿色食品定点产品监测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并经检查员确认,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检测项目和质量要求的,免产品抽样检测。现场检查合格,需要抽样检测产品的安排产品抽样:当时可以抽到适抽产品的,检查员依据《绿色食品产品抽样技术规范》进行产品抽样,并填写《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单》,同时将抽样单抄送中心认证处。特殊产品(如动物性产品等)另行规定。当时无适抽产品的,检查员与申请人当场确定抽样计划,同时将抽样计划抄送中心认证处;申请人将样品、产品执行标准、《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单》和检测费寄送绿色食品定点产品监测机构。现场检查不合格,不安排产品抽样。

(4)环境监测。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由检查员在现场检查时同步完成。经调查确认,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技术规范》规定的免测条件,免做环境监测。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经调查确认,有必要进行环境监测的,省绿办自收到调查报告2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绿色食品定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环境监测,同时将通知单抄送中心认证处。定点环境监测机构收到通知单后,在40个工作日内出具环境监测报告,连同填写的《绿色食品环境监测情况表》,报送中心认证处,同时抄送省绿办。

(5)产品检测。绿色食品定点产品监测机构自收到样品、产品执行标准、《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单》、检测费后,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工作,出具产品检测报告,连同填写的《绿色食品产品检测情况表》,报送中心认证处,同时抄送省绿办。

(6)认证审核。省绿办收到检查员现场检查评估报告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报告后,在3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查意见,并将认证申请材料、检查员现场检查评估报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报告及《省绿办绿色食品认证情况表》等材料报送中心认证处。中心认证处收到省绿办报送材料、环境监测报告、产品检测报告及申请人直接寄送的《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基本情况调查表》后,进行登记、编号,在确认收到最后一份材料后2个工作日内下发受理通知书,书面通知申请人,并抄送省绿办。中心认证处组织审查人员及有关专家对上述材料进行审核,在20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核结论。审核结论为“有疑问,需现场检查”的,中心认证处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检查计划,书面通知申请人,并抄送省绿办。得到申请人确认后,在5个工作日内派检查员再次进行现场检查。审核结论为“材料不完整或需要补充说明”的,中心认证处向申请人发送《绿色食品认证审核通知单》,同时抄送省绿办。申请人需在20个工作日内将补充材料报送中心认证处,并抄送省绿办。审核结论为“合格”或“不合格”的,中心认证处将认证材料、认证审核意见报送绿色食品评审委员会。

(7)认证评审。绿色食品评审委员会自收到认证材料、认证处审核意见后10个工作日内进行全面评审,并做出认证终审结论,认证终审结论分为两种情况:认证合格与认证不合格。结论为“认证不合格”,评审委员会秘书处在做出终审结论2个工作日内,将《认证结论通知单》发送申请人,并抄送省绿办。本生产周期不再受理其申请。

(8)颁证。中心在5个工作日内将办证的有关文件寄送“认证合格”申请人,并抄送省绿办。申请人在60个工作日内与中心签订《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中心主任签发证书。

附录2:农民专业合作社策划农产品加工创业的要点

解决什么重大问题:清晰描述目前在市场中存在的空白点,或者存在一个什么重要问题,这个问题有多严重,而你的项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解决重大问题:你的项目针对以上市场问题有怎样的解决方案或怎样的产品/服务?你的解决方案或者产品或服务是什么?其功能/价值如何?

客户群:你的项目的产品将面对的客户群是哪些?客户群的划分与特点如何?

竞争力:说明你的项目的竞争力。为什么你有条件/资源做这个项目?你的优势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市场特点:你的项目的市场有多大?这个市场的未来趋势与特点是什么样的?

盈利模式:你的产品/服务有何价值?如何挣钱(盈利模式)?

竞争对手:目前这个项目的市场里有多少企业在做?它们做得如何?简要说明你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尽量表明你对这个产业和行业的准确、独到的了解和客观认识。

自身最大优势:突出自己的特点、亮点(优势点)。不需要太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点即可。

资金需求与使用:未来一年或者六个月需要筹集多少钱?把这些钱用在哪些方面(资金如何使用)?简要说明未来1~2年的销售额与利润。

团队实力:介绍你的项目目前的团队,这些团队成员的优秀之处以及他们的从业经历与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