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沽塘畔话“庙会”

大沽塘畔话“庙会”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年如此,然后就演变成为“礼拜庙会”。二是菩萨生日庙会。三是“拦街”或称“兰街”庙会。打拳摔跤主要有“崔陈派”和“乌山派”,两派在庙会的广场上较量,各有师在场,只要不犯规,伤残骨折自负。庙会上的饮食店、点心摊很多。

大沽塘畔话“庙会”

据《辞海》记载:“庙会,亦称‘庙市’,中国的集市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这里所说的是大沽塘畔的“(姚北、慈北)庙会”,盛行于明代,庙会可分为三类:一是“礼拜庙会”。相传,明嘉靖年间(1522—1566),浙东沿海倭患严重,倭寇在中国权奸和豪绅的庇护、勾引下,杀人掠货,无所不作。至嘉靖二十六年(1547),发生过数千倭寇登岸杀掠的惨祸。嘉靖三十五年(1556)秋,明朝任命戚继光为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同年九月与参将卢镗激战龙山,三战三捷。然后,戚继光请准招募义军三千,教以击刺法,灵活地使用长短兵器。又根据南方多沼泽的特点,制订新阵法。对战舰、火器、兵械一切精益求精。击退了由岑港登陆的来犯倭寇,剿灭了汪直大股寇贼,戚家军之名,闻达于天下。

为长期防御倭寇侵扰,戚继光组织和训练民众自卫,以每年春耕前或秋收后的农闲季节(即农历的二、三月或十、十一月),以庙、寺、庵、观等地域为单位,结社进行军事训练,有炮(用火药、冒黑烟,放时震天动地)、铳(一米多长红漆棍,尾部饰铜箍,头上装铜铳,铳内装火药,点纸线)等,训练时还以旗幡和锣鼓助威。同时还进行列队、盘阵、变队形等。并教以各种阵法,兼有高跷、舞龙等等。年年如此,然后就演变成为“礼拜庙会”。以庙、庵、寺等为单位结社礼拜,每社必有庞大的队伍,炮担、旗幡、锣鼓、十番、高跷、龙舞……每社有成百上千的民众参加,队伍浩浩荡荡,人山人海。队伍逢庙、庵……进香,遇有盘场,与别的社队碰到一起,要进行斗阵法,但不打架,只比阵法,你变这个阵,我变那个阵,看谁的阵法多、高明。盛况空前,闹猛非常。有民谣曰:“二月十九芦城庙,礼拜社头真热闹。年轻妇女兴致高,胭脂花粉打扮俏。东约姑娘西约嫂,既借罗衫又借袄。小叔拉纤大伯摇,光棍寡妇都赶到。如有一个勿赶到,头痛发热脚筋吊。”

二是菩萨生日庙会。以某菩萨生日为庙会日期,以庙或庵界下为组织单位、庙会场所,一般抬菩萨轿(四人抬)两顶,前面为王灵官、红脸,右手举钢鞭,眼睛较凸,抬时眼珠会动;后面是生日的菩萨,较文气。菩萨轿前有杏黄缎制成的黄龙伞,上绣图案。轿前有清道夫,两面大锣开道,还有肃静、回避牌四块,打锣和扛牌的穿红色马夹,背面有白圈,中写“兵”字,另有二人执大刀护卫;令箭二人,花竹二人,穿黑衣;接着是自愿扮演犯人的:黑衣、手铐、锁链,祈求菩萨消灾。旁有押“犯人”者,持棍棒、铛叉,貌似凶神恶煞,穿黑衣。然后是大敲场、高跷、舞龙……这是行会为主的庙会,庙内演戏,庙外场地也是人山人海。

三是“拦街”或称“兰街”庙会。场地自然以街为主,庙殿为辅。每年有固定日子,也有以菩萨生日为期的,一般都在秋收以后,设摊交易,物资大多为生产、生活、过年物资。

大沽塘畔姚北和慈北地区的庙会,规模最大的有二月初九慈北淹浦的洋山殿庙会,二月十九姚北乌山庙会、芦城庙会,二月廿三文武殿庙会,二月廿八定山庙会,三月初一胜山头庙会,三月廿三天妃宫庙会,三月廿六庙山墩庙会,四月初十新浦沿庙会,十月廿七天元市庙会,十一月十五彭桥庙会……庙会时间一般三至七天不等。时间最长的要数天元市和庙山墩庙会,会期各有七天。盛会期间,庙内锣鼓喧天,庙外百货竞销,物资交流兴旺,舟船泊满江河,货物应有尽有。山坡上、路边、广场上到处摆满北方的皮货,闽广荔枝、桂圆、白糖,徽州的墨、纸、砚,山东的阿胶、东海鳗干,四川峨眉山的药材,以及南北糖果、布匹、衣服、鞋帽、竹木农具、犁耙车具、锄头钪铣……无论是农用物资还是日用品,百货汇集,样样俱全。庙山墩庙会期间,从朝北庵到东界塘五里长街,人来人往挨肩叠背,熙熙攘攘。

文娱活动丰富多彩,以戏剧为主,有绍兴大班、嵊县的笃班(越剧)、新昌调腔班。大多在庙(殿)内演,但也有在野外搭台演出的。在广场或山坡上还有杂技、木偶、布袋戏、猴子戏、小热昏(卖梨膏糖的)演出。戏剧剧目只有传统戏,没有现代戏,大多为《长坂坡》、《甘露寺》、《空城计》、《三气周瑜》、《走麦城》等三国戏,清官戏有《铡美案》、《打銮驾》、《落帽风》、《下河东》、《狸猫换太子》、《后珠沙》等。嵊县的“的笃班”有家喻户晓的《方卿见姑》、《盗仙草》、《梁祝缘》等。木偶戏、布袋戏以《西游记》片断吸引不少青少年观众。演毕,用一面小铜锣向观众讨钱。卖梨膏糖的是农村唯一的滑稽戏,一人自拉自唱,以推销自制的“百草梨膏糖”为目的。

体育活动有“打拳摔跤”、举石担、大力士卖膏药的。打拳摔跤主要有“崔陈派”和“乌山派”,两派在庙会的广场上较量,各有师在场,只要不犯规,伤残骨折自负。观众围成人墙。

庙会上还有撑着大阳伞、推着独轮车的“江湖郎中”,一个庙会上多达十多家,有拔牙的,也有针灸、拔火罐、卖草药的。有一种叫“祝由科”的,介于“医”与“巫”之间,既搞巫术又行医,说是“纸人上打针会出血,楼上生疮、楼下开刀”,搞骗人的把戏骗钱,往往吸引一大群好奇的人。

庙会的戏台背后、台下,庙宇的后进僻静处,更是赌博的场所。最大的赌博叫“铜宝”,绍兴人叫“牌宝”,有四门(青龙、白虎、出门、进门),打中了,一配二点八,站在赌台角上的服务员叫“开配”,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唱着铜宝的“吃、配”实况。鲁迅先生《阿Q正传》第二章《优胜纪略》里写道:“假使有钱,他就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阿Q即汗流满面地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该——开——啦——!’庄家揭开盒子盖,也是汗流满面地唱:‘天门啦——角回啦——!人和穿堂空在那里啦——!阿Q的铜钱拿过来——!’”正是这样,有的老实农民,往往输尽上当,也有输绝为窃为盗的。其他还有骨制“老六”、“牌九”,骗取青少年零用钱的“花生宝”,打中了吃一盆花生,或一大块花生糖,等等。押“铜宝”的有船做窝,叫“铜宝”船,赌头赌棍在船上吃住。

庙会上的饮食店、点心摊很多。有小吃馆、大饼油条摊、生煎包子店、豆沙大馒头店、馄饨店等。这些摊店,往往开在庙、殿外的路两侧,集中在一起,整天香气扑鼻,锅铲叮当。“酒来喽!”“面来哉!”生意兴隆的点心摊,招待员穿着白围裙,拉着喜悦的长嗓子叫唤着,吸引着大批赶庙会的人。

也有趁庙会之际,有青年男女相亲的,彼相亲不是此相亲。旧社会的男女找对象,是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订婚之前,只有在庙会上可以相见(一方是不知道的,只能远远地看一下对方,不能交谈。一排站着几个姑娘或小伙子,还不知哪一个就是),往往会看错了,闹出笑话来。

庙会场上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相当闹猛。所以人们对热闹的场面都比之为“庙会”。庙会一直流传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渐渐为物资交流会所代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