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使教学写作柔软温润

使教学写作柔软温润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的理论存在,自然无法以背离了基于理性的逻辑思考而作出抽象的分析判断;但教学的实践存在,却是以很多的教学故事构成的。这样说来教学写作既可以有理性思辨的表达,也可以有感性故事的叙述。若以记下这些故事为主要内容,可以使教学写作变得柔软而温润,在人人可以有为之间透射出一种研究的“软实力”。说起教学故事,笔者就想到了上世纪60年代孙敬修先生在广播电视台上为小朋友讲故事的事儿。

“故事”:使教学写作柔软温润

狭义的“故事”当然只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类,可广义的故事却是所有叙事性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从根本上说,凡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叙述都可以说是故事。教学的理论存在,自然无法以背离了基于理性的逻辑思考而作出抽象的分析判断;但教学的实践存在,却是以很多的教学故事构成的。这样说来教学写作既可以有理性思辨的表达,也可以有感性故事的叙述。由于实施教学的广大教师奉行的是教学实践活动,因此,他们对教学的研究主要地不是去探究教育、教学的一些重大命题,撰写以逻辑论证为基本手段的大块文章。他们更需要反思和探究的应当是教学的实践行为,在长期的教学生活中积累起可以准确应对教学实际问题的那些缄默知识和典型故事。若以记下这些故事为主要内容,可以使教学写作变得柔软而温润,在人人可以有为之间透射出一种研究的“软实力”。看起来它也许如流水一般柔润可亲,但却有滴水穿石的力量,读着便像是醍醐灌顶,不由得使人恍然彻悟。

说起教学故事,笔者就想到了上世纪60年代孙敬修先生在广播电视台上为小朋友讲故事的事儿。那时,一听到收音机里“嘀嘀嗒、嘀嘀嗒”的小号声,小朋友们就会安静下来听孙敬修老爷爷在“星星火炬”少儿节目中为大家讲故事。孙先生自然是讲故事的高手,他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似乎浑身都是故事。有一天,他看到几个小朋友在路边的两棵小树上拴着橡皮筋,在那里跳皮筋玩。随着小朋友的跳动,两棵小树被皮筋牵得弯了腰。孙敬修爷爷啥也不说,只是走到小树旁侧耳贴着好像在听什么。这个奇怪的动作引起了小朋友的注意,其中一位就好奇地问:“老爷爷,您在这儿听什么?”孙爷爷神秘地说:“别吵,我在听小树说话呢!”小朋友更奇怪了:“小树会说什么呢?”孙敬修一脸认真地告诉大家:“小树说呀,我痛死了,痛死了!皮筋绑在我身上,还要不停地拉,我的腰都快折断了!”嘻嘻哈哈的小朋友们这时也严肃起来,赶忙解下了橡皮筋,另找地方玩去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故事。孙敬修不愧是个受人尊敬的儿童教育家。当他看到小朋友跳橡皮筋伤着两棵小树,并没有视而不见或认为微不足道,也没有正面批评或者训斥,而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了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虚拟小树哭诉的情境,引导小朋友们从生命感受的角度去换位思考,让大家在自己教育自己中去自觉纠正错误行为。大音希声,大教无痕,极其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智慧策略,却全在这样一个短小的写下来并不困难的故事之中。

换一个角度看,可以这样认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生活正是由千千万万个故事构成的。我们并不陌生发生在自己周边的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并不缺少有深刻哲理和丰富包容,且又颇为生动的故事。遗憾的只是我们没有及时把它写下来,成为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这样,我们一面在辛辛苦苦地创作着感人的故事,而一面又在无情地遗忘、抛弃这些故事。教师的专业决定了他和他的学生们就生活在故事之中,而教师的神圣使命又似乎要求他们都应当像孙敬修先生那样不仅浑身充满了故事,而且又是讲故事的能手。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像孙敬修先生做得那样好,但高山仰止自然也可以心向往之。要实现这样的愿景,就从写身边的那些温润如玉的教学故事开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