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当重视非积累型扩大再生产

应当重视非积累型扩大再生产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累,是指把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一部分纯收入用来扩大再生产和建立物质后备。因而,这也是非积累型扩大再生产的一种形式。一是启示我们要十分重视非积累型扩大再生产的作用。因此可以说,非积累型扩大再生产,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作为“管理型”扩大再生产。马克思多次强调,非积累型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

(1991年10月15日)

积累,是指把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一部分纯收入用来扩大再生产和建立物质后备。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用大量篇幅科学地分析和充分地论证了积累的意义,指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这是每位学习《资本论》的人都必须深入领会和牢牢掌握的重要原理。但是,在这位巨人笔下,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除此之外,积累还有多种源泉和途径,我们把这称为非积累型的扩大再生产。在《资本论》第2卷第八章和第十八章中就有几段文字阐明了这个原理,并揭示了非积累型扩大再生产的三种形式。

一、运用固定资本的折旧基金实现扩大再生产

马克思在分析固定资本更新问题时指出:“固定资本价值中这个转化为货币的部分,可以用来扩大企业,或改良机器,以提高机器效率。这样,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就要进行再生产。并且从社会的观点看,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这种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不是由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引起的,而是由从固定资本的本体分出来、以货币形式和它分离的价值再转化为追加的或效率更大的同一种固定资本而引起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92页)马克思在这里讲了以下几点:①这里所说的“固定资本价值中这个转化为货币的部分”和“从固定资本的本体分出来,以货币形式和它分离的价值”,就是折旧基金。不通过积累而运用折旧基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扩大再生产。②这种扩大再生产的途径,一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以同样的资本价值(折旧基金),买到效率更高的新机器,进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二是由于劳动生产效率提高,机器价值下降,在固定资本更新时,以同样的折旧基金可以买到更多的机器,从而实现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三是在固定资本更新到来之前,可以把折旧基金当作生息资本贷放出去,取得利息,使原有的资本价值增加,把这部分利息用于追加投资,也可以引起扩大再生产。③这种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时间要依据企业的内外条件,“或长或短”,即有的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实现,有的则需要经过较长时间。

二、不增加货币资本而实现扩大再生产

马克思指出:“并入资本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扩大,在一定的界限之内,不是取决于预付货币资本的量。”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不预付货币资本(投资),也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扩大,从而实现扩大再生产。其实现的途径:一是“在劳动力报酬相同时,可以从外延方面或内涵方面加强对劳动力的剥削。”加强对劳动力的剥削,从外延方面是无报酬地延长劳动时间,从内涵方面是无报酬地增加劳动强度。这样,资本家可以不预付一文货币资本,就可以实现扩大再生产。二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自然物质,如土地、海洋、矿山、森林等等”得到充分利用,“这样,生产资本的现实要素增加了,而无需追加货币资本”。三是“同一固定资本,可以用延长每天的使用时间的办法,也可以用增加使用强度的办法,更有效地加以利用,而无需为固定资本追加货币支出”。四是“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地效能并入生产过程。它们发挥效能的程度,取决于各种方法和科学进步,这些也是不花费资本家分文的”。五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状况的改善和“各个单个工人积累起来的熟练程度”(以上引文均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4页)的提高,也可以实现扩大再生产,但资本家却没有为此多付给工人一分报酬。六是“通过周转期间的缩短,能用较少的货币资本推动同一的生产资本,或者能用同一的货币资本推动较多的生产资本”(同上书,第395页)。马克思在这里揭露的事实生动具体,使用的文字通俗易懂。它使我们真切地看到,资本家为了榨取剩余价值,获取高额利润,是如何不择手段四面搜刮、巧取豪夺、见利就捞的贪婪本性;同时,也确实展示出这些“生财之道”的有效性,即资本家不预付一文货币资本,即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达到扩大再生产、获取更多利润的目的。

三、在不按比例增加货币资本数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扩大再生产

马克思指出,上述扩大再生产的各个途径,在有的时候和有的情况下,也需要有预付货币资本的投入,但是这种投入和其产出是不成比例的,即产出远远大于投入。比如,对劳动力的剥削,“如果货币资本随着这种剥削的加强而增加(即如果工资提高),那么,它也不是和这种剥削成比例地增加的”。再如,对自然物质的利用,如果“必须追加货币资本,那么,资本价值借以预付的货币资本,也不是和生产资本效能的扩大成比例地增加的”(同上书,第394页)。其他途径也是这种情况。因而,这也是非积累型扩大再生产的一种形式。

马克思揭示的资本家通过非积累型而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秘密”,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一是启示我们要十分重视非积累型扩大再生产的作用。目前我国用于建设的财力不足,为了建立起合理的产业结构,必须把积累的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在一批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上。因此,国家投入少和没有投入建设资金的企业,要实现扩大再生产,就必须从非积累型扩大再生产上寻找门路,发现优势,开辟生财之道。只有如此,才能把企业搞活,使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持续地进行下去。二是启示我们要多在管理上找出路。管理是一种“神奇的生产力”,在同样的内外条件下,实施先进的管理和实施落后的管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有天壤之别。马克思揭示的资本家不预付一文货币资本,就实现扩大再生产各式各样的“诀窍”,大多同“高明”的管理联在一起。因此可以说,非积累型扩大再生产,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作为“管理型”扩大再生产。目前,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个通病是管理水平低,“在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普遍存在着财力、物力和人力的严重浪费,因此必须把强化管理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三是启示我们要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马克思多次强调,非积累型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一项大的发明创造的问世和应用,可以使原来认为是“废物”的自然物质变成“无价之宝”,从而改变整个行业的面貌,使企业大受其益。但是,这样的发明创造,必须依靠社会的支持和集体攻关,在单个企业内是难以成功的。因此,大力支持科技进步乃有作为的企业家富有远见卓识之举。

[又添一乐] 这是一篇读书心得。它的特点是:①论题比较新颖,当时经济理论界对这一命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②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当时许多企业领导人为脱困而寻找出路,此文正是在这方面为他们拓宽了思路。③文章简短,但从理论和实际上都说清了问题。最后强调提高的管理水平,这也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一个角度提供了某些理论依据。有鉴于此,文章在《经济论坛》1991年第5期发表后,《光明日报》主办的《文摘报》理论版于当年的11月19日摘登。现在读读这篇文章仍有趣味盎然之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