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当充分重视资本主义股份公司

应当充分重视资本主义股份公司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资本主义国家实际生活当中,不管是工业企业也好,银行也好,交通运输也好,贸易也好等等,各个产业部门的企业组织百分之九十都是采用了股份公司的形式。所以马克思是在讲到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时候讲到股份公司的。从资本生产管理社会化作出这个结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过渡性、寄生腐朽性,所以对股份公司意义是作了高度评价的。

应当充分重视资本主义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分析垄断资本的逻辑起点,是资本集中和积累,从而是加快生产社会化的重要形式。它使资本社会化并从而显现出资本主义的过渡性。

一、股份公司是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逻辑起点

我们在分析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时,逻辑起点应该是什么?应该从哪一点开始分析?我们认为是从股份公司开始的,是从个别独资企业转化为股份公司,即从个别资本转化为社会化资本这一点开始的。为什么从股份公司出发,从资本的社会化出发?这样讲有没有根据,我们是这样考虑的:从理论方面讲,我们知道,所谓垄断是什么意思呢?垄断指一种资本主义企业或者公司的一种联合,是以掌握了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的大部分作为条件的。这种资本之间的联合,资本主义企业的联合,实际上是股份公司的联合。因此要分析联合,首先要分析股份公司本身,这是一种大的社会化资本,是个别资本联合起来的。所以恩格斯讲:垄断组织就是股份公司的二次方或三次方。因此,我们的分析也要从它的基础开始,亦即从股份公司开始。实际上可以这样理解,所谓股份公司是各个个别资本通过股票的形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企业来经营。那么所谓垄断组织是各个股份公司之间的一种联合。因此理论逻辑的起点我们是从股份公司开始的。那么从股份公司开始与列宁讲的第一个特征是不是符合?列宁的第一个特征是这样表述的: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至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从列宁表述来看,我们应从生产和资本集中分析开始。而股份公司是什么呢,它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集中,本身意味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的生产集中到一些大资本、大企业手里,所以生产集中又是以资本集中为条件的,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按列宁的表述也应该从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就是股份公司开始的。也可以讲这种股份公司是19世纪后半期资本集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当然资本集中还有其他形式,如自由竞争、大企业并吞小企业,把它的资本吞并过来,那么这种形式与股份公司这种资本集中形式比较起来的话,应该说股份公司是一种资本集中更迅速、更大量、更有效的一种形式,而且也是一种比较和平的形式。它在资本主义19世纪后期是起主要作用的形式,因此根据列宁的第一个特征表述,我们觉得从股份公司的分析开始在理论上也是可以的。另一方面的理由,我们知道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金融资本,是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之间的一种联合、融合。这种联合、融合的基础是什么?主要形式之一是什么?途径是什么?也是股份公司。通过股票的买卖,彼此通过股票的自由买卖,实际上银行也好、各企业也好,都是通过股份公司形式组织起来的。这样彼此可以通过股票的买卖,各个企业资本可以通过银行的股票和银行资本融合起来,银行企业也可以通过掌握各个企业的股票成为工业资本的所有者。这样彼此就可以联合起来,融合起来。讲到金融资本这样一种资本新形式的话,不弄清股份公司也是不行的。所以从理论上来看,无论从生产资本集中到很高程度从而形成垄断组织这种观点来看,还是从金融资本是银行资本、工业资本的融合合起来看,理论分析的出发点都应该是这样的。那么从实际情况看来,进到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直到今天,我们看到股份公司仍然是资本主义企业组织一种最主要的形式。在资本主义国家实际生活当中,不管是工业企业也好,银行也好,交通运输也好,贸易也好等等,各个产业部门的企业组织百分之九十都是采用了股份公司的形式。今天个别独资企业形式只是适应一些很小的企业,如加油站、汽车修理及其他各种服务事业等等,差不多中等以上的企业都是采取了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因此,我们如果知道自由竞争的概念当中仅仅只有所谓独资企业的话,那么你跑到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去的话,对它们的经济生活几乎是不可理解的,它样样都是通过公司组织的。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讲金融资本的垄断统治,就是建立在股份公司这种组织形式基础上面的。所以从理论和实际生活来看,我们感觉到分析垄断应从股份公司、从社会化资本分析开始。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学术界对我们这样一种写法,大家还是有不同意见的。为什么呢?因为比较传统的讲法,都是把股份公司放在借贷资本和信用那个部分来讲的。马克思关于股份公司问题,他也是放在信用当中来分析的,在《资本论》第3卷第二十七章里面分析的。因为股份公司不是到了垄断阶段才有的,在自由竞争时期就有了。股份公司是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股票本身就是一种信用关系嘛!我发行股票,你购买股票,这是相信这个企业的,就等于放给企业信用,对企业来讲股票就是一种负债,所以股份公司发展本身就是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马克思是在讲到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时候讲到股份公司的。但马克思并没有单纯地把股份公司意义仅仅限制在资本主义信用基础上产生的和联系的这样来考察。马克思考察股份公司是赋予它一种很重要的意义的,是把它看成资本关系具体化、资本关系具体形式的发展来看的。他讲了股份公司有几个变化,是从资本形式,从本来的个别资本变成社会化资本,就是个别资本联合起来。从企业来讲,是从本来个别企业、个人的企业变成社会化的企业;从管理来讲,是把本来个别资本家的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机构的管理。他本身把它看成是一种资本关系的发展。从资本生产管理社会化作出这个结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过渡性、寄生腐朽性,所以对股份公司意义是作了高度评价的。我们觉得把股份公司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管理的社会化作为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的逻辑起点是可以的。况且股份公司在比较早就产生了。在自由竞争阶段就有了,甚至不仅仅在自由竞争阶段,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早期就有了。比如东印度公司,也就是股份公司的一种组织,当然它带有垄断性、特权性,或者是带有封建性,反映资本主义以前的关系。这种股份公司到了自由竞争阶段也有。但是股份公司大量发展、普遍发展,那确确实实是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为什么?因为股份公司需要在大量资本集中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最初在造铁路领域里面通过股份公司的形式,随后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随着重工业的发展,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要建立重工业部门,重工业需要大量的资本,大资本才能搞比较大的企业,是在这样一种生产的要求下发展的。如英国股份公司这种组织是在1862年以后开始实行的一种有限公司,有限责任股票或者是按股份负有限责任。通过这样一个发展以后,股份公司才有普遍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股份公司就成为一些比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现象。比如美国,根据1914年的调查,雇佣劳动者总数大概有82%是在股份公司里面劳动的,股份公司的产品,在矿产品方面,占全部产品的91.4%,在工业中占81.9%,在银行中,股份公司资本占99%。这些事实说明,股份公司正是在向垄断阶段过渡时才普遍地、大量地发展起来的,而在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过渡时期,也就是股份公司占统治地位时期。因而从股份公司分析开始,也反映了逻辑的关系和历史的过程是相一致的。因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面讲述这样一个思想:股份公司发展得很早,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就有了,可是我们理论体系的范畴出现的秩序先后并不能够按照历史出现的秩序来安排,还是应该按照这个范畴、这个概念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来安排。所以尽管股份公司出现得很早,但我们不能把它提到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讲特讲。股份公司问题,还是应根据它的地位、它的作用把它放在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开始作为一种基础来阐述它。这是我们这次修改教材为什么把股份公司放在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作为逻辑的起点开始的原因。

二、股份公司加快了资本积累的速度和规模,为过渡到垄断资本创造着经济条件

独资企业向股份公司过渡的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因为随着生产社会化发展,企业规模要扩大,这就会与个别资本受到限制相矛盾。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求个别企业的资本规模扩大。怎样扩大资本的规模,无非是三种形式:一种就是通过个别企业的资本积聚,把本企业的剩余价值资本化。通过这种形式来扩大企业资本的规模是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的。特别是在那时企业规模比较小的时候,资本数量还不够多的时候,那是不能很好地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的。另一种形式就是通过吞并其他企业或者几个资本搞合伙企业。这种吞并其他企业也要有条件,首先要靠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大资本才能吞并小资本,况且吞并其他企业也不容易,要通过很残酷的、很剧烈的竞争和斗争。所以这也是一种很缓慢的过程。那么通过合伙制行不行?通过合伙制也行,但这要有限制,这个限制表现为:因为既然合伙人一般总是限于与自己有关系的人,是自己的亲戚或朋友。这个范围有限制,而且这种合伙企业有这样一个特点:我加入企业以后,要对这个企业承担一种无限的责任,如果这个企业亏本了、倒闭了,那么尽管我这个合伙人只有股份,比如说参加其中的三分之一,可是我这个企业负债了、倒闭了,我都要对这个企业的债务负全部的责任,有责任清偿它。因此,合伙人企业越大,合伙人越多,它承当的责任和风险也就越大。所以这种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限制。第三种形式就是通过信用的杠杆把许多已经形成的或者正在形成的资本、资金通过股票的办法联合起来变成股份公司或者叫做股份企业,这是一样的意思。对于这种股份企业,也有两种:一种是负无限的责任,那就与合伙企业没有多大区别,但普遍是一种有限公司。所谓有限公司,就是每个人所负的责任仅仅限于我所掌握的股票这一部分,其他我不负责。假如企业倒闭了,你去清偿好啦;我自己的腰包不要再拿出来,根据公司资本的股份就是它的全部责任所在。这样一种资本集中的形式,就比较能够快的、大量的,而且能够和平的集中资本。比较能够适应大规模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因此股份公司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个别资本的数量有限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关于股份公司的第二点。历史表明,19世纪最后几十年,正是在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要建立重工业、大企业这个情况,股份公司应运而生地必然发展起来。

三、股份公司具有向更高社会形态的过渡性

股份公司的特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股份公司的资本,是一种社会化的资本,是通过股票的形式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而且个人资本一经通过购买股票形式联合起来以后,从这个企业到那个企业资本的独立性就丧失掉了。我购买了股票,我不能够说还有独立性,我愿参加就参加,我不愿意就从公司里面把自己的资本拿出来,这不行了。你这个时候如果需要转移资本只能通过股票的买卖,这样就变成了实际投入的资本和以股票形式存在的资本两种资本分离开来了。实际资本只能统一使用、联合起来统一使用,谁也没有权力单个支配,你能够支配的只是通过股票买卖转移你的资本,改变你对一个企业的所有权,有这样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股份企业、企业所有权和资本的职能这两者是分开的。我有股票仅仅是掌握了这个企业的所有权,但是并不同时具有实际应用这个资本的权力。因为股份公司一成立,它本身的经营管理通常是由董事会,下面具体执行是由经理或由经理的机构来运用这个资本,所以资本的所有权和资本的职能相分开。同时,这样的资本家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资本所有者。资本执行人——经理,就变成了一个别人资本的管理人。这是我们从理论上分析抽象的、单纯的形态。在实际生活当中,很多经理都有自己的股票,是另外一回事。这样资本所有者对剩余价值占有就是凭股票取得红利,也与他对资本的运用、完成一定的资本职能相分开的。他仅仅凭股票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剩余价值,主要有这两方面特点。或者说和单个企业、合伙企业比较起来,它在资本占有形式,在生产的管理上更加是社会化了。不过企业的性质还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如此,它终究是在资本范围之内对资本关系的扬弃,表明向未来更高社会形态过渡的条件进一步具备起来了。

关于股份公司这个问题,我们过去长时间以来,都是把它当作资本主义国家里才有的东西,可是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我们国家、罗马尼亚和其他一些国家看起来,股份企业和股票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罗马尼亚就是职工也可以拥有国营企业的股票,可以有一定的股份,这样一来,使得职工个人和企业经营更好地联合起来。这对生产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是有现实意义的。

在湖北荆州师专的讲演,1984年10月根据录音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