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友教书院与澹台灭明

友教书院与澹台灭明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管如何称谓,友教书院在江西书院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有其地位,并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是当年友教书院的一幅对联,可见该书院何等之境界。曾经盛极一时的友教书院,已经谢幕了,淡出了历史舞台,“澹台灭明”几乎被这个陌生的城市所抛弃。我们既为找到友教书院的遗址并能看到“澹台灭明墓”等遗迹而高兴,同时又为友教书院悲凉的现状和悲情的结局而深感悲伤。

邬小辉

秋天,是一个寻踪觅迹的季节,那一片落叶,徐徐地飘向大地,她在寻找根的故土和归宿……

友教书院坐落在哪?听得见我们寻觅的呼唤吗?

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一起去寻找一笈古老;在喧嚣的闹市中,我们一起去寻找一籍文化;在如初的记忆中,我们一起去寻找一曲千古的绝唱……

南昌,谓之豫章郡,江南水乡,湖泊众多,然而遗憾之无豫章湖也,我斗胆称八一公园之湖为豫章湖,诚如一个人的微信,一个人的豫章湖了……美丽荡漾的豫章湖畔,古老繁荣的苏圃路上,坐落着南昌第二中学,其现址即是友教书院的故地——澹台灭明墓。

寻找友教书院的过程有些曲折。前些日子我挚友携爱女去寻过一回,那可是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两个人驾车穿行于人脚稠密的街巷,众里寻它千百度,找见时荒冢一堆,孤石两块,失望中悻悻而返……

本来其女文采飞扬,妙笔生花,见其状难以成文,加之忙些其他,暂且撂下……

熙然乃十八妙龄,美丽、智慧,写作能力出类拔萃,高考时我预判600正负2,结果如我掐指所算598分,文科全省163名。此前自主招生报考武汉大学,我作推荐者,并收之为关门弟子,其后法国某大学又录取,又其后进入北师大。这孩子会读书,已属不易;且会读书又聪慧更属难得;又会读书且又聪慧还十分美丽更是天底下少之又少、奇之又奇……

我与她有个约定,高考后写三篇有关书院文化的散文游记,起初写了一篇《墨庄书院散记》,而后忙于公益活动。入学后,这孩子还惦记着。听说在校还闪着了腰,我于心不安,且又于心不忍。于是,由我来写,取名《觅踪友教书院》。

缘于今年内要结集出版《江右书院行之美文》,时间紧迫,不可久等。

秋天,是南方最好的季节,但不一定有最好的心情。我请朋友领我去看看,由于上次已有寻找之苦,加之巷子又窄又深,结果我们又不是同一方向进去,近在咫尺,还靠电讯连线,怪不得心情有些随天阴云也……

我们会合后顺着上营坊路寻到了友教书院旧址,果然面目全非。

当我们来到友教书院旧址时,犹如走进一个公寓楼群,朋友指着两楼之间的一块窄长空地,告诉我,这就是原址所在。我不由得愕然、诧异,转而无奈与失望。真的,那一刻我的情绪比朋友的情绪还差……

穿过一个楼洞,眼前豁然开朗,大约有一个约七八十平方的坟冢,或者说是小小游园,上面立着一块巨石,上刻“澹台灭明”。另一侧还有一块中间布满凿痕的花岗岩,我不明白为何有那么多沧桑的凿痕,是不是苦难的岁月留下的创伤呢?两块花岗岩厮守相望,在我看来更像相依相知的恋人,更像相随相形的伴侣,无论时光如何变迁,他们就这样相依为命,守望着澹台,守望着友教,守望着历史,守望着未来……

在两块巨石旁,还垒叠着一块块石板、石碑和石墩。据土著的住民介绍,这些构件,都是友教书院的遗物,也是唯一可鉴见历史的佐证。可惜石板太重,我们无力翻开这沉重的历史……

转而一想,也许不知更好,友教书院从宋朝走来,经历了多少辛酸与苦难,历经了多少毁废与修葺……一切的一切还是不知的为好。

金秋八月,丹桂飘香,园子里的一株桂花树,正盛开绽放,清香四溢。我不由地撷下一枝,会心一笑地送给身边的朋友。也许是被我的友善所触动,也许是被我的真情所感动,也许是被我的执着所打动,朋友也会意地嫣然一笑,算是我们彼此对刚刚寻找之烦躁有所埋怨的致歉,真的是一笑泯千愁……

据史料记载,友教书院,又名澹台祠书院,还有一说为友教堂,位于永和门附近。

据载,唐末南平王、镇南军节度使钟传发现澹台灭明墓,为之修澹台祠,南宋初年,创建书院于澹台灭明墓前,取意于子羽南来友教于豫章,祀澹台子羽。

澹台灭明 (前512—?) ,字子羽,孔子弟子,春秋时鲁国武城人。《论语》载,子游做武城邑宰的时候,孔子问他: 你在这里发现什么贤人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品行端正,不走邪路。不是因为公事,他从来不到邑署里来。经子游引荐,澹台灭明就学于孔子。他相貌丑陋,孔子原以为才薄,不会有什么成就。但澹台苦心学习,终于学有所成。后到吴国讲学,门徒300多人。孔子听到后检讨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

有诗为证:

子游昔宰邑,邑有澹台公。

非公不见宰,不径垂无穷。

身殁埋豫章,豫章乃城中。

长松何寥寥,石墓坚且崇。

旧馆昼常阴,古松多悲风。

九九拥墓藤,垂垂网户虫。

喧寂本异感,慨惋当何周。

道伸故难灭,赡睇摇晴虹。

明万历年间巡抚王佐重建,清朝改称澹台祠书院。

清顺治十一年,巡抚蔡士英重修,规模宏大,与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并称江西四大书院(另一说为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或豫章书院,或象山书院)。不管如何称谓,友教书院在江西书院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有其地位,并占有一席之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896年,江西巡抚德寿在友教书院增设算术科,主张裁减旧体诗文词章之学,在沿用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并于省城各书院颁发京师同文馆译各国史略、西艺新法等书,聘请专人主讲,友教书院成为近代中国最早改良的书院之一。

清末,随光绪帝一纸诏书,友教书院结束了一千多年的使命,改为学堂也。

中国之书院始于唐,兴于宋,盛于元,繁于明,终于清,走过一千多年,为支撑科举、传承文化起了历史性的作用,使中国的“理学”“心学”“汉学”循序演进。当夷学入华,书院亦完成其历史使命,成为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友教书院坐落南昌,占尽天时地利,富甲一方。据轶事趣闻和史料记载,嘉庆九年(1804),江西巡抚秦承恩借友教书院存银2000两,为白鹿洞书院置田,并重修书院,此时,白鹿洞书院已亏空白银7000余两,以致“院长修缮有缺,生徒膏火不给”。

古时办学,“裹粮而来,结庐为居”,所以叫“寒窗苦读”。能像友教书院这样借银2000两,实属罕见,其规模之大、管理之好、经营之妙,可见一斑……

“千古有同心,不外这知行并进;六经皆注脚,须说得义利分明。”这就是当年友教书院的一幅对联,可见该书院何等之境界。

当我离开“澹台灭明墓”旧址时,耳畔响起了李宗盛唱的一首歌,其中有两句铭刻在心 :“陌生的城市,熟悉的角落……”我觉得倒过来,用“熟悉的城市,陌生的角落”这两句来形容这个文化的角落再贴切不过了。

听说朋友特喜欢唱李宗盛的歌,我将信将疑,于是发出邀请,特约一场一个人独享的独唱音乐会……

曾经盛极一时的友教书院,已经谢幕了,淡出了历史舞台,“澹台灭明”几乎被这个陌生的城市所抛弃。好在有我们这些个执着的人、坚守的人、淡泊的人。无论历史走出多远,我们都会携手同心地去寻找,那怕一直寻找到我们生命的尽头,也会义无返顾,在所不辞!

当我们离开上营坊时,我不知道自己该高兴还是该悲伤,也许二者皆有吧。我们既为找到友教书院的遗址并能看到“澹台灭明墓”等遗迹而高兴,同时又为友教书院悲凉的现状和悲情的结局而深感悲伤。

其实,现实生活中“伤心总是难免的……”,达观地面对历史,乐观地面对生活,人生的脚步才会从容,人生的心情才会怡悦,人生的品位才会高雅。知道伤心难免,于是我们不伤心,不用别人的过失惩罚自己,不让无谓的过结破坏心情,不以历史的过错挫伤未来……

秋天,风轻云淡,气畅人爽。我们从沉重中走出来,轻松地面对人生,释然如初……

同去的朋友,把郁忧的心情交给了陌生的角落,话语转到了熙然身上。其为南昌第二中学的高材生,其实二中的前身就是友教书院,对二中有感情自然就会对友教书院有情感,因为感情和情感是相通的、相融的。

好了,文章写好了,也了却了一个美丽女孩的心愿。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么契合和惬意,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么的圆融和会意。在这个季节里,我们的收获太多、太多……我们要继续前行的路还很远、很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