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理相应”的自然发展规律观

“道理相应”的自然发展规律观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蕾觉得韩非子原来与“自己”的渊源很深,求知欲大涨。“法家与道家除了起点相同之外,还有终点也相同。起点是指承认‘道’是万物根源与万物发展的规律,终点是都要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不管是关于‘矛盾’的辩证法,还是关于‘参验’的认识论,韩非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观念,还与他的思想来源有关。”韩老师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

“韩非子的思想不是来源于荀子而有所改造吗?”王迪有些不解韩老师还要讨论这个问题。

“韩非子虽然是荀子的学生,也接受了很多荀子的思想,但他自承自己的思想主要源自老子的道家。”

“啊,源自老子?”赵蕾不禁喊了出来。

“是啊,觉得很不可思议吧!”韩老师理解同学们的感受,“道家和法家代表着中国思想传统的两个极端:道家认为,人本来是天真无邪的,法家则认为人生来性恶;道家鼓吹个人绝对自由,法家主张社会控制一切。”

“那韩非子怎么说他的思想源自老子呢?”王迪有些不相信。

“《史记》里说韩非子: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非子专门写了《解老》和《喻老》两篇文章,以阐述他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可以说,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从道家里面延伸出来的新法家思想,所以,后世有时称韩非子为道法家。”

“道法家!这个名称倒是很有意思,不过法家与道家之间到底有什么相同呢?”赵蕾觉得韩非子原来与“自己”的渊源很深,求知欲大涨。

“首先,韩非赞同老子的天道自然,认为‘道’是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有了‘道’才有了万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同时,他认为,‘道’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与客观事物相始终的一般本质和规律性,是体现在各种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的普遍规律。”

“同时,韩非子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哲学概念:理。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理’这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以后这个概念要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哲学之旅’了,特别是到了宋朝。”

“韩非论述了‘理’与‘道’的关系,提出了‘道理相应’的自然发展规律观。韩非认为,‘道’是事物的普遍规律,与之相对应的是‘理’。‘理’是指一切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具体法则。千差万别的事物之所以互不混杂,就在于各有其长短、大小、方圆、白黑等形象和轻重、坚脆等性质,‘理’就是事物的这种特殊性、特殊规律。不同的事物,各自具有不同的规律性。‘道’是综合万物之理的总规律,‘道’又寓于‘理’之中,‘道者万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理’离不开‘道’,又体现了‘道’,‘故理定而后可得道’。也正因为这样,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被人们所认识。

比如法,‘法’就是依着‘道’而建立的,是‘道’在人类社会的运用,‘法’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表现为人人都应遵守的社会行为准则。”

韩老师从老子的“道”到韩非的“理”,再到“法”,层层论述,条理清晰。

“法家与道家除了起点相同之外,还有终点也相同。起点是指承认‘道’是万物根源与万物发展的规律,终点是都要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郑老师接着阐述。

“这太……”轮到赵蕾觉得不可思议了。

“在韩非子和法家看来,君王应当具备的一项品质就是‘为无为’,自己表现出‘无为而治’:君王拥有征服运作的机制和工具,他自己不必做任何事情,而执政掌权所要办的事情却都办了。你们认为法家的这种观念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不是有相通之处?”郑老师最后一句问道。

“我记得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要少折腾,这应该也是‘无为’的一种,最后达成‘无不为’的境界:把‘小鲜’给烹饪好了。法家是不是说当君王的也要少折腾,按照制定好的法律来办事就行了,就能把国家治理好了。”王迪说到老子就想起‘烹小鲜’的典故来了。

“你以后提到‘烹小鲜’就要请我们到你家去吃一次你做的鱼。小心把你吃破产了!”张翔开玩笑道。

“不过王迪同学的说法倒是有一定的道理,这样看来,道家和法家这两个极端,在‘无为’这一点倒确实是相同的。”赵蕾肯定了王迪的对比,对此问题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总之,韩非子之学出于荀子,源本于儒家,而成为法家,又归本于道家。其最高理想为‘君无为,法无不为’,认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韩老师最后总结道。

就要退出兵马俑博物馆了,大家都不禁再次回头凝视那军容严整、气势如虹、穿越了千年历史尘封的兵马俑军阵,心头涌起无数的感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