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话须有一点新意

书话须有一点新意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直以来,现代书话写作先贤之一唐弢先生的“四个一点”,被认为是经典之论。不是关于当下的“一点事实”、“一点掌故”,距离感是书话的明显特征。重要的是,现代书话的写作,要在谈古论今中,有一点新意。

有人说,时下书话写作渐成繁荣气象,亦有人说,这是虚假繁荣,不少并非书话的文章貌似书话滥竽充数。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书话文本,至今尚无定论。一直以来,现代书话写作先贤之一唐弢先生的“四个一点”,被认为是经典之论。而我以为,唐弢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不能成为清规戒律,书话的内涵应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我认为,对书话文本的理解,不能过于宽泛,应该有一个相对狭义的范畴。我的理解是,书话应是关涉书或书人,融史料性、知识性于一体的随笔。

第一,用随笔的形式来写书话,就区分开了书话与书评的不同,随笔是一种感性的笔调,带有文学趣味的文字。而书评偏重理性,以论说、评判为主要任务,一本书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它强调的是逻辑的严密,文字的严谨。这是两种不同的写作形态。

第二,从内容上说,书话无论写书写人或写事,应该渗透进历史意识,有一定史料价值的事实,有一定历史纵深感的掌故。不是关于当下的“一点事实”、“一点掌故”,距离感是书话的明显特征。如果所谈及的书、人及事,都是现在时态,那就不能成为书话的写作内容。

第三,如果仅仅是史料的钩沉与罗列,亦不能形成书话文本,诚如唐弢先生所说的,要有“一点观点”,而这一点,往往被书话作者所忽略。有的书话文章,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资料,考证亦十分详尽,但恰恰缺少作者独特的思想与见解。虽然史料是过去的,但要链接历史与现实,展示现代学人的思考。

第四,既然作为随笔体裁的书话,写作可以不拘一格,能不能有“一点抒情”,我以为大可不必。唐弢先生的这“一点”,往往被误读被误用,书话的文体是活泼的生动的,但它不是抒情散文。有的书话,写得过于滥情,显出不少“学生腔”。我理解,“一点抒情”应该是具有温馨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情怀,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挚爱。将这样的感情,通过史料的阐述,不经意地蕴含在字里行间。优秀的书话文章,读者看不到作者一星半点的抒情句子,却能体味作者的情趣,在看似平实、淡和的文字中,显出了作者超然的写作水平,这才是高手。可以说,书话是一种“反抒情”文本。

总而概之,诗无达诂,文无定法。书话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文本。无论“五四”新文学早期的周氏兄弟,稍后的周越然、曹聚仁,还是西谛、阿英、唐弢等,都在书话写作上起了开创性的耕耘作用,后进者站在前辈的肩上,没有理由写不出更好的书话作品。重要的是,现代书话的写作,要在谈古论今中,有一点新意。这包括有新的史料的挖掘,有新的考证成果,无论是探微溯源,梳理旧迹,或是臧否人物,都要有书话作者独辟蹊径的新思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