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曲江(一)

曲江(一)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月,宴群臣于曲江亭。因甘露事变,十二月下令罢修曲江亭馆。曲江与御沟相通而地势较高,故说“分波”。李商隐此诗在构思上可能受到《哀江头》的启发。本篇感慨时事的精神和以丽句写荒凉的手法,有接近杜诗处,但哀感缠绵、情词深婉,又有李商隐诗歌自身的特色。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二)。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三)。死忆华亭闻唳鹤(四),老忧王室泣铜驼(五)。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六)。

(一)曲江:又称曲江池,唐代长安最大的风景区(旧址在今西安市东南郊)。安史乱后荒废。大和九年春,郑注上言秦中有灾,需要兴工役消除灾祸。文宗读杜甫《哀江头》,知天宝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颇想恢复“升平故事”,遂采郑注建言,派神策军淘曲江,仍许公卿士大夫之家于江头立亭馆。十月,宴群臣于曲江亭。因甘露事变,十二月下令罢修曲江亭馆。

(二)望断:极望而不见。翠辇(ni n碾):皇帝乘坐的车,车盖上以翠羽装饰。过:音auM(锅)。子夜:半夜。鬼悲歌:非泛写荒凉,而是暗暗透露甘露之变中朝臣惨遭杀戮的事,即《有感二首》“鬼箓分朝部”、“谁瞑衔冤目”,及《重有感》“昼号夜哭兼幽显”之意。两句谓:往日皇帝车驾临幸曲江的感况如今再也见不到了,只能在夜半时听到冤鬼的悲歌声。“望断”、“空闻”从正反两方面暗寓一场“天荒地变”。

(三)倾城色:形容女子美色迷人。此指陪从皇帝游玩的宫妃。下苑:即曲江。曲江与御沟相通而地势较高,故说“分波”。两句谓往日乘金舆陪同皇帝至此游赏的宫妃已不能再来,如今只有曲江流水依然分波玉殿。“不反”、“犹分”寓升平不复的感慨,下文伤春之意已埋伏其中。

(四)华亭唳鹤:晋陆机因被宦官孟玖所谗而受诛,临死前悲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华亭,陆机故宅旁谷名,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唳(lì立):鸟鸣(一般用指鹤鸣)。此句借陆机被宦官所谗害,喻指事变中宦官杀戮朝臣,上承“鬼悲歌”,下启“天荒地变”。

(五)泣铜驼:西晋灭亡前,索靖预感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此句借索靖之悲,抒写忧虑国家命运的预感,上承“望断”,下启“伤春”。

(六)天荒地变:本谓自然界不寻常的大变化,此处兼甘露事变带来曲江池苑荒废和惨痛的人事情况而言。折:摧。伤春:本指人在春天时因节物变化、光阴流逝而引起的伤感,李商隐诗中常借指伤时感乱、为国家命运而忧的情怀。两句作总收,一是甘露事变的残酷杀戮和破坏,一是诗人透过这一事件看到唐王朝国运沦替所引起的伤痛,作者认为在感情上后者比前者更让人承受不了。

诗借写曲江以寓慨时事。曲江的兴废从侧面反映着唐王朝的盛衰。杜甫在《哀江头》中曾借曲江今昔抒写国家残破的伤痛。李商隐此诗在构思上可能受到《哀江头》的启发。唐文宗因想恢复“升平故事”而修治曲江,又因甘露事变而罢修。诗人抓住这个题目,便可以概括甘露事变前后的时事,抒写由此而生的种种感慨。

诗中通过夜鬼悲歌、华亭唳鹤等描述,曲折地反映了甘露事变期间宦官残酷杀戮朝士的政治现实,但重点在进一步抒发“伤春”之情。诗人认为,这一“天荒地变”式的不幸政治变故尽管令人心折,但更使人伤痛的却是唐王朝愈趋没落的命运。描绘曲江今昔,感慨“升平”难返,抒写荆棘铜驼的隐忧,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

本篇感慨时事的精神和以丽句写荒凉的手法,有接近杜诗处,但哀感缠绵、情词深婉,又有李商隐诗歌自身的特色。

(备考)

朱鹤龄云:“此诗前四句追感玄宗与贵妃临幸时事,后四句则言王涯等被祸,忧在王室而不胜天荒地变之悲也。”(《李义山诗笺注》)

程梦星云:“此诗专言文宗。盖文宗时曲江之兴罢,与甘露之事相始终也。曲江之修,因郑注厌灾一言始之;曲江之罢,因李训甘露一事终之。故但题曲江,而太(大)和间时事足以概见矣。……”(《李义山诗集笺注》)

冯浩云:“此盖伤文宗崩后杨贤妃赐死而作也。……首句谓文宗,次句谓贤妃。三、四承上,五、六则以甘露之变作衬。而谓伤春之痛较甚于此,盖文宗受制阉奴,南司涂炭,已不胜天荒地变之恨,孰知宫车晚出,并不保深宫一爱姬哉!”(《玉谿生诗集笺注》)

张采田云:“此诗专咏明皇、贵妃事。首二句总起,言曲江久废巡幸,只有夜鬼悲歌,亟写荒凉满目之景。‘金舆’一联,言苑波犹分玉殿,而倾城已不返金舆矣,所谓‘伤春’也。后二联则言今日回想天宝乱离,华亭唳鹤,王室铜驼,天荒地变之惨,虽足痛心,然岂若‘伤春’之感,愈足使人悲诧耶?旧注皆兼甘露之变言,诗意遂不可解。冯氏又臆造杨贤妃弃骨水中以附会之,益纰缪矣。”(《玉谿生年谱会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