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蛊卦第十八

蛊卦第十八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蛊卦》,大吉大利”,是因为从严治理天下。君子看到此卦象,应去救济万民,施行德教。魏深知这个道理,帮助李世民改正错误,得到人民的称赞。唐太宗对魏徵的这番话十分欣赏,改变了先前对魏徵的看法,并采纳了魏等人治国安邦的锦囊妙计。贞观十七年,魏徵患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唐太宗十分悲痛,天下的老百姓也很是惋惜,为此,写了许多文章来纪念魏徵。

【原文】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译文】

《蛊卦》:十分吉利,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但必须在事物的转折点的前后起程。

《彖传》说:《蛊卦》,阳刚处于上面,阴柔处于下面,这表明柔顺而静止,因此把它叫作《蛊卦》。“《蛊卦》,大吉大利”,是因为从严治理天下。“有利于渡过大河”,这表明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一定能成就大业。“甲前三日为辛日,甲后三日为丁日”,指从辛日至丁日,即走到极端便有新的开始。

《象传》说:《蛊卦》下卦为巽、上卦为艮,巽为风、艮为山,这就表示山下起风之象,所以把它叫作《蛊卦》。君子看到此卦象,应去救济万民,施行德教。

【启示】

这一卦告诉我们,衰败中蕴藏新生,但不是在任意条件下都能获得新生,它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这个特定条件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所以,我们在这个转型时期,要顺应天时采取行动。这里的顺应天时一指事前防患于未然;二指在遇到麻烦时,应想办法解决麻烦。无论是事前的防范,还是事后的解决,都需要以天道为准则,纠正不合规范的行动。

【原文】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译文】

初六:改正父辈的错误,有这样的儿子,父亲一定不会遭遇危险,即使遭遇危险,最终也会获得吉祥。

《象传》说:改正父亲的错误,其真实的意图是继承父辈的大业。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要勇于改正别人的错误。

【原文】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译文】

九二:改正母亲的错误,但不可以固守贞正。

《象传》说:改正母亲的错误,九二处于卦中位,这表明得到的是中庸之道。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在纠正柔弱者的偏差时,不可言辞过激。

【原文】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译文】

九三:改正父亲的错误,即使小有摩擦,后悔一阵儿,也不会有大的灾害。

《象传》说:改正父亲的错误,最终不会有大的灾害。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为别人改正错误,不是轻描淡写地指出,而是力求真正的纠正,虽说在纠正的过程中产生不愉快,但最终别人会因没了那些坏毛病,将顺利到达目的地。

【原文】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译文】

六四:助长父亲的错误,顺其发展,就会酿成大错。

《象传》说:助长父亲的错误,顺其发展,就会无所得。

【启示】

这一爻再一次强调要勇于改正别人的错误。

【原文】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译文】

六五:改正父亲的错误,会得到美好的称誉。

《象传》说:改正父亲的错误,会得到美好的称誉,实际上继承了父辈的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一个人勇于指正别人的错误,会使他获得荣誉。

【原文】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译文】

上九:不为王公贵族做事,因为他极力推崇自己的事业。

《象传》说:不为王公贵族做事,这种清高的志趣可以作为模范。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如果自己的善意的批评,可能引来很大的麻烦,使自己的理想不可能实现,那么就选择离开。

【疑难解析】

“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和“干母之蛊,不可贞”

“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的大意是:有善于改正父辈的错误的儿子,父亲一定不会遭遇危险,即使遭遇危险,最终也会获得吉祥。

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也许你在指正别人的错误时,会引起别人对你的反感、误会,甚至对你产生极大的仇恨。但别人因为有了你这样一个好朋友,不会陷于危险之中,即使有危险,也能自拔。这样一方面实现了你的真实意图,帮助朋友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另一方面让朋友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举两得。

那为什么又说“干母之蛊,不可贞”呢?我们知道“母亲”是柔弱的象征,在我们纠正柔弱者的错误时,可能发生以下两种情况:一、柔弱者本身的承受能力有限,如过于严厉,很可能我们还没把他纠正过来,他已走上了灭亡;二、柔弱者在他难以忍受我们的激烈言辞时,让对立方轻轻一拉,便倒向我们的对立面,于是,我们成了他走向歧途的推动力。所以,我们在纠正柔弱者的错误时,不能“得理不饶人”,言辞过于激烈,哪怕这样做暂且违背了中正的原则。

干父之蛊,用誉

“干父之蛊,用誉”的大意是:改正父亲的错误,会得到美好的称誉。这美好的称誉从何而来?

一是因为你的指正,使别人走上了正道,使别人更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别人自然要称赞你;二是因为你在指正别人的错误时,为了让别人心服口服,势必要辩证地指正,即既要指出错误的地方,又要肯定别人的可取之处,这样别人的优点也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别人自然要感激你;三是由于你的指正,能及时改正错误的人越来越多,社会上的风气也越来越好,大家都以“及时改正别人的错误”为美德,所以你的这一美德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

【事例】

“干父之蛊,用誉”暗示我们,要敢于向自己的领导提出建议。魏深知这个道理,帮助李世民改正错误,得到人民的称赞。

敢于进谏的魏徵

魏徵字玄成,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曲城人。少年时孤苦伶仃,云游四方。但人穷志不短,目光远大,通晓经史谋略。

李世民即位后,任命魏徵为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魏徵以秘书监身份参与朝政。

有一段时期,李世民常常在大臣们面前长吁短叹:“大乱之后的国家,百废待兴,真是很难治理好啊!”

李世民的本意是想得到大臣的赞美,而魏徵就是不知趣,回答说:“其实,大乱容易达到大治,就像饥饿的人容易喂饱一样。”

李世民无奈,接着又问:“古人不是说过能人治理百年江山?”

魏徵又回答说:“这些话不是论圣人君子的。圣人君子治理江山,上行下效,来得如同回声一样快,一个月即可实现,是不会很困难的。”

坐在一旁的封德彝赶紧说:“实际情况不是像魏徵说的这样。夏、商、周三代以后,社会风气日益轻浮欺诈。秦王朝任用严刑酷法,汉朝采用霸术,都是想治理好却做不到,并不是可以治理好而不去做。魏徵只不过是一介书生,好说空话,恐怕要白白地耽误国家大事,皇上您千万不能听他的。”

李世民听了封德彝的话,更加觉得魏徵不识趣,有意贬低自己,十分生气。

魏徵马上反驳道:“五帝三王统治的人民并没什么不同,行帝道则称帝,行王道则称王。黄帝蚩尤,打了七十次仗终于战胜了蚩尤,从而达到了无为而治的境地。古代南方黎族部落破坏德政,颛顼征服了他,并达到了大治。夏桀敢倡乱道,商汤将他放逐到了边远的地方;商纣王昏聩无道,武王便推翻了他。如果是像你封德彝说的那样人是越来越奸诈,不能返璞归真,那么发展到现在,人都将要变成鬼怪了,那还怎能施行德政教化呢!”

唐太宗对魏徵的这番话十分欣赏,改变了先前对魏徵的看法,并采纳了魏等人治国安邦的锦囊妙计。因此,在贞观年间,国内歌舞升平,天下大治。周边少数民族的首领们也学习汉人习俗,穿衣戴帽,入朝称臣,在宫中带刀值宿,担任警卫。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患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唐太宗十分悲痛,天下的老百姓也很是惋惜,为此,写了许多文章来纪念魏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