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语中和孔子有关的故事

论语中和孔子有关的故事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之用,和为贵”,它体现的是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谓礼的社会功能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其次,礼亦可用来教化庶民,调节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发而皆中节”的“中”,意为符合。礼的作用,中和为贵。其他万事万物的作用,又何尝不以中和为贵?和必须“以礼节之”,以礼为原则,为基础。因此,必知礼之用以和为贵,而又节之以礼,则能如《中庸》所说“和而不流”矣。

“礼之用,和为贵”也是孔子弟子提出的礼治原则。它见之于《论语·学而篇》第十二章: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是孔子学生有若(有子)的话。凡《论语》中记载的孔子学生的言论,我们不妨认为也都是表达了孔子思想,因为在《论语》编者看来一定如此,否则,应不会收入到《论语》中来的。

“礼之用,和为贵”,它体现的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谓礼的社会功能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孔子认为礼的功能首先是调节统治者的内部关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也就是君臣父子都摆正自己的位置。其次,礼亦可用来教化庶民,调节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篇》)

“礼之用,和为贵”,什么是“和”? 怎样理解“和”?这是问题的关键。

和乃中和之意。《礼记·中庸》作了这样的解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发而皆中节”的“中”,意为符合。符合什么?符合“节”,也就是符合常理、法度。礼的作用,中和为贵。其他万事万物的作用,又何尝不以中和为贵?

我国古代既崇尚礼,更崇尚中和。处世中和,是说在礼作用下的中和,要是离开了礼的规范节制,那么中和就会失去优势,难以发挥作用。《礼记·仲尼燕居》说:“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礼的作用固然在于和,但和不能出乎礼。和必须“以礼节之”,以礼为原则,为基础。以礼为中和的主要标准,是孔子以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必知礼之用以和为贵,而又节之以礼,则能如《中庸》所说“和而不流”矣。

对“和为贵”的理解,现在多以和乃和谐、合作、协调、团结之意。就个人而言,讲究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就社会而言,讲究的是社会群体的协调、团体的团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