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濯足”对“修身”

“濯足”对“修身”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南湘潭县韶山的毛裕初,比毛泽东长四岁,论辈分,是毛泽东的房叔祖父。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见了他。“对对子”,是私塾对学生进行对联训练的基础课。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毛泽东对成“修身”,不仅形式上贴切,而且内容上,与“濯足”意义上融为一体。少年聪颖的毛泽东,灵活运用刚刚学到的《孟子》《礼记》等“四书”“五经”课程,巧对启蒙老师邹春培先生,使偷偷外出游泳、违犯课堂纪律的同伴们免去一场责罚。

(引用之二十九)

湖南湘潭县韶山的毛裕初,比毛泽东长四岁,论辈分,是毛泽东的房叔祖父。少年时,他们在韶山南岸私塾是同学。

1957年11月,毛裕初应邀到北京。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见了他。两人在“叙旧”时,又回忆起他们的启蒙老师邹春培先生。毛裕初回忆说:

“有一次,邹先生有事外出,叫学生们在私塾里温书。等先生一走,你就带着大家去南岸下的水塘游泳。正当大家玩得高兴的时候,先生回来了,看见这一情景,非常生气,便要处罚同学们,怎么个处罚法呢? 先生这次既不打手板,也不罚站,而是罚对对子。邹先生看到这一群湿漉漉的孩子,触景生情,脱口出了个上联:‘濯足’,叫大家对下联。同学们对不出来,你对的是‘修身’,先生十分满意,才没有处罚同学们。”

毛泽东听到这里,一下子想了起来,高兴地接着说:

“对了!‘濯足’对‘修身’。这个‘濯足’,就是洗脚,越洗越干净。《孟子·离娄上》讲:‘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修身’,就是修心养性。《礼记·大学》上讲:‘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先生批评我们不该玩水,我们说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提高修养,先生当然拿我们没有办法。”(黄露生:《毛泽东尊师风范》,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6页)

毛泽东自己指出,“濯足”一典出自《孟子·离娄上》第八章: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茁,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的谈话,往往引证丰富。此处引孺子、孔子和《太甲》之语佐证自己,词华然,理沛然。此章谈仁义的功利性价值,强调不仁则可亡国败家。用清水濯缨、浊水濯足来比喻,人、家、国先自侮、自毁、自伐,才招至侮之、毁之、伐之。引古书《太甲》的话做结论:不可存活是因为自己作孽。孟子谈人、家、国败亡的根本原因,是深刻的。

孟子这番话的意思是说:“不仁的人可以同他谈论吗?别人有危险,他安然不动,别人遭了灾,他却趁火打劫,高兴于别人所遭受的惨祸。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同他谈论,那还会有亡国败家的事吗? 从前有个小孩子歌唱道:‘沧浪的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啊,可以洗我的双脚’,孔子说:‘同学们听好了!水清就洗帽缨,水浊就洗双脚,这是由水本身决定的。’所以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太甲》说:‘天降的灾难还可以躲避,自找的灾难那可活不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沧浪之水清以濯缨、浊以濯足的比喻,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诸人都用过。

“对对子”,是私塾对学生进行对联训练的基础课。先从对字词开始,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而且内容上要有一定联系。这对私塾的学生来说,古文词语意义,不甚了解,能达到要求是相当困难的,要对得贴切就更难了。

毛泽东从小就酷爱游泳。在韶山南岸私塾读书时,邹春培先生看到孩子们太小,担心下水游泳闹出事故,于是严禁学生到附近水塘里去玩水。这次发现学生们不听话,违犯了纪律,本想通过对对子,以惩治一下大家。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毛泽东对成“修身”,不仅形式上贴切,而且内容上,与“濯足”意义上融为一体。这不得不叫爱才的邹先生深为吃惊和暗自赞叹。这场小小的风波,也就这样结束了。

少年聪颖的毛泽东,灵活运用刚刚学到的《孟子》《礼记》等“四书”“五经”课程,巧对启蒙老师邹春培先生,使偷偷外出游泳、违犯课堂纪律的同伴们免去一场责罚。半个多世纪后,早已领导一个泱泱大国的毛泽东,谈及这一往事,仍然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