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幼安濯足图①

幼安濯足图①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汉明帝为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云台阁,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眼中,指在管宁眼中看来。此借周室代指汉室,借六国代指三国。山阳,汉郡名,在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西北。

刘 因

汉家无复云台功,平生不识大耳公。

眼中天意镜中语,此身只有扁舟东。

关东诸公亦英雄百年能辨山阳封。

归来老柏号秋风,世事悠悠七十翁。

乾坤故物两足在,霜海浮云空复空。

无刀可断华太尉,有死不为丕太中。

为问苏家好兄弟,万古北海谁真龙?

【注释】 ①幼安:幼安,管宁(158~241),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人。三国魏高士,汉末避居辽东三十七年,讲授经籍,一生不慕名利,是古代有学问和德行的表率人物之一。濯足图:《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载管宁晚年“常著皂帽……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图中便是以此为意象,绘出一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高士。②“汉家”句:意为汉王朝到东汉末年气数已尽,已经无人再愿意为它效力建功。无复:不再。云台:东汉洛阳皇宫中的阁名。汉明帝为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云台阁,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③“平生”句:在汉末群雄争霸混战之时,其中就有被曹操视为“天下英雄”的刘备,然而管宁却不识。言外之意是,既然刘备都不识,那其他等而下之的英雄就更是不甚了了。大耳公,指刘备。吕布曾称刘备“大耳儿”。《后汉书·吕布传》:“[吕]布目[刘]备曰:‘大耳兒最叵信!’”④“眼中”二句:解释了上句为何“不识大耳公”原因。史载管宁见汉末动乱,北走辽东,辽东太守接待他时,他“语唯经典,不及世事”。然后“因山为庐,凿环为室”。许多逃难来的人,都在他的附近搭屋建棚,旬月之间这地方竟然成了个村镇。他于是在这里开课授徒,为他们讲解《诗经》、《尚书》,宣传礼仪,设立祭祀,以德化民。(见《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眼中,指在管宁眼中看来。天意,顺应着自然发展的时局。镜中语,犹言镜中花,不过是假象和假语村言。扁舟东,指管宁乘舟东渡辽东。⑤“关东”句:谓三国已鼎立,诸公皆成就英雄王霸之业。关东,函谷关以东之地。这里用典,《史记·李斯列传》:“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此借周室代指汉室,借六国代指三国。⑥山阳封:东汉延康元年(220),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曹丕登帝位,建魏国,汉亡。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山阳,汉郡名,在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西北。封,封地。⑦七十翁:管宁由辽东返回老家朱虚时,已是年过七十的老翁。⑧“乾坤”二句:写管宁返乡后所见景物,荒凉一片,惟剩双足站立之人。⑨“无刀”句:华太尉,即华歆。年轻时,管宁与华歆(xīn)原本是好友,他们曾同在园中锄菜,见地有块金子,管宁视若瓦石照样挥锄,而华歆却拿起来看了后才掷到一旁去;他们又曾同席读书,有乘轩车穿华服的人经过,管宁不作理会继续读书,而华歆却放下书本出门张望。管宁因此很生气,说:“子非吾友也!”把坐席割开分坐,同华歆割席断交。(见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这里是说华歆投靠了曹操,后又被魏文帝曹丕拜相,被明帝曹叡封为博平侯、拜为太尉。虽然时易世变,但值此晚年,管宁却气节岿然不变,只恨无刀可断追慕势利的华歆头是也。⑩不为丕太中:据史载,魏文帝曹丕诏封管宁为太中大夫,他托病不受。丹青:丹和青是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此作动词,描绘。白帽凛冰雪:管宁带着素色的帽子,神态傲岸凛然如冰雪之貌。“高山”句:高山上所目送的飞鸿,又是隐逸的象征。冥飞鸿,鸿雁向高远处飞翔。冥,深远。西汉·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李轨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冥鸿喻避世隐居之士。这句借写目送飞鸿,赞颂管宁的高蹈。“为问”二句:宋代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前者推崇孔融,后者推崇管宁。孔融和管宁都是汉末人,孔融(153~208)是孔子的后裔,为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曾到北海郡国任相。管宁是管仲的后裔,家乡在北海。诗的最后发问,北海此二人谁才够得上真龙的名声呢?真龙,比喻真正德才兼备的旷古高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