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洗濯尘心看山水

洗濯尘心看山水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吾独爱山水,对其中壮阔雄丽之景喜爱更甚。尝从澎浪矶舟至彭蠡口,所感为妙。澎浪矶,小孤山南北相望,犹如平地起冬笋。山的倒影在水中,如水中楼台。及远而望,青峰上顶碧落,下定湍江。于此,他的姿态与这片山水相契。山水之情,三分于景,七分在人。存山水于心,若合一契,方能正确的直面人生。贴近山水,贴近自然,生命的姿态在这湿润如玉的洗濯中渐露锋芒!

洗濯尘心看山水

2009级9班 胡祥

有山无水,则少了份令人怜惜的娇羞,倘若独独有了水色缺了山光,却又散了那份恢弘,只剩下几分过于阴寒的潮气罢了。山水相映,得趣邪乎?得智者乎?

山水之间的瑟,有如自然阴阳张弛有度。山色秀丽一些,阳刚之气愈浓,巍伟之气愈盛,不由自主地从心底升起“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来;而水光潋滟含蓄盈盈的地方,好似一位江南温婉的俏女子,“塘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浣着轻纱,一口吴侬软语甜甜得沁人心脾。天下山水之景各有其玄妙之处,色彩中多一分则浓,少一分则淡,这浓淡之间的分寸,不知造就了多少奇山异水。

山水的相融如同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了,各有各的姿态。于是乎,山水的姿态也影响了人的姿态。

吾独爱山水,对其中壮阔雄丽之景喜爱更甚。尝从澎浪矶舟至彭蠡口,所感为妙。澎浪矶,小孤山南北相望,犹如平地起冬笋。在漫漫江面上,碧绿的山峰独插青冥,其间楼阁数起,夹以小楼缀于其间,乌篷几只,沙鸥数点,又平白添就一番妩媚。山的倒影在水中,如水中楼台。及远而望,青峰上顶碧落,下定湍江。吾立于舟上观其澜壮,顿有大气澎渤之感倾泻而出,内心深处涌起一腔热血。这“破天”的峰峦,恰如人生的姿态应以最饱满最犀利的一击去赢取。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顺彭浪矶陈,这南边彭泽、都昌一带的山峦,烟雨空蒙,鸥鹭灭没,行至此段,如入之葫口,愈窄、愈急。

行泛彭蠡口,忽然之间豁如天际,四望不得垠,乃知李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江面茫茫如雪,大孤山立于其中,沙洲错落,岩樵暗立,碧萍随波,峰上怪石峋峋,巧成天姿,青松映翠,古木苍擎,天初暝日照其上,绚烂满目。人生便如此刻的山水,不是光彩便是空白,与其平凡地生,不如轰轰烈烈地死。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遭贬南巴,于路途中这报国无门的含泪低吟,不知碎了多少人的热泪。于此,他的姿态与这片山水相契。还有王湾诗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中浩荡的正义充斥江面,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宽博的海域,还有诗人海纳百川的人生姿态。再从荒凉沧桑漠北“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直至江南小镇的“道由白日尽,春与青溪长”。万千世界,这山水之中不知郁结了诗人多少豪慨之气。有引人入胜的乘舟放歌,有波澜壮阔的大江东去,有“不破胡虏誓不休”的赤胆丹心。

山水之情,三分于景,七分在人。存山水于心,若合一契,方能正确的直面人生。在山水的熏陶中,人们或抑继承温婉的碧玉,或亦有着豪迈的恢弘。贴近山水,贴近自然,生命的姿态在这湿润如玉的洗濯中渐露锋芒!

点评:该文是一篇游记类散文,但寄寓着文化的思考。在对景物描写的过程中,穿插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的描写,使得该文显得厚重有力。(指导老师:敖小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