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取长补短才能进步

取长补短才能进步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子从楚国返回时,又来见孟子。这与孟子的原意是不同的。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报告。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必须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有进步。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引用由《孟子》转化而来的“取长补短”一语,教育党员和干部要以谨慎的态度,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短处),不论是本地干部,还是外来干部,都应该这样做。

(引用之二十一)

“取长补短”,源出“绝长补短”,语见《孟子·滕文公上》第一章: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

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大意是说滕文公做太子时,到楚国去,路过宋国,特意拜访了孟子。孟子对他讲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言语之间不离尧、舜。

太子从楚国返回时,又来见孟子。孟子说:“请太子不要怀疑我的话,道理就只有这么一个而已。孟子举例说,齐国的大夫成覸(音建)对齐景公说:‘他,是大丈夫;我,也是大丈夫,我有什么怕他的?’颜渊说:‘舜是什么样的人;我,就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也跟他一样。’曾子的学生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难道还会欺骗我吗?’最后,孟子勉励太子说,如今,滕国的土地如果截长补短,方圆也有近五十里,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的国家。”

这个故事,记载了孟子在宋国时,对两次拜访他的太子(滕文公)论述如何治国的道理。中心是讲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应当效法先王,像尧舜那样行“王道”,施仁政。并告诉他:“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性善论是孟子人性学说的核心,在孟子的整个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孟子政治思想的一个方面,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

文中“绝长补短”一语,后来便演化成“取长补短”的成语,泛指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用以比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与孟子的原意是不同的。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报告(新中国成立后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题目改为《整顿党的作风》)。

毛泽东在报告中说:

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必须团结,必须反对宗派主义倾向。因为许多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到后才创立的,许多地方工作是外来干部去后才发展的,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的关系,必须加以很好的注意。我们的同志必须懂得,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完全团结一致,只有本地干部大批地生长了,并提拔起来了,根据地才能巩固,我党在根据地内才能生根,否则是不可能的。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必须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有进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22页)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引用由《孟子》转化而来的“取长补短”一语,教育党员和干部要以谨慎的态度,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短处),不论是本地干部,还是外来干部,都应该这样做。其目的在于教育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应当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更好地完成革命大业。这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很好地贯彻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