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诗歌与散文衍生的汉语成语

浅析诗歌与散文衍生的汉语成语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第一文学”的诗歌,从现存的材料来看,其最早的文字载体,应是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和铜器铭文。由诗歌与散文衍生的汉语成语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并形成了稳定性与凝固性,成为社会语言交流现象中常用且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后多用来形容对事件的议论或诗文的评点表示极大的惊异。后泛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作为“第一文学”的诗歌,从现存的材料来看,其最早的文字载体,应是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和铜器铭文。《诗经》是以民歌为主的视角全面反映了从西周初年至东周(春秋时期)间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次才是战国时期的《楚辞》和两汉南北朝时期的《乐府》。

再看我国散文的产生,最早的也是见之于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和铜器铭文。《尚书》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散文集,它的主要内容是“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于臣下”。已具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段,然而佶屈聱牙是散文的早期风貌。迄及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私学兴起,散文获得了大发展,其代表作品有《春秋》、《论语》、《国语》、《左传》等。到了战国时期,诸子争鸣,自由论辩,著书立说,古代散文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阶段。

由诗歌与散文衍生的汉语成语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并形成了稳定性与凝固性,成为社会语言交流现象中常用且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在工作和生活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民众生活的相应变化,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又有了新的含义,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有些成语可以从字面来理解,有的则具有典故性。

我们基本上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分别举例简述。

一、由诗歌衍生,只字不变或作变动保持原意的成语

夙兴夜寐《诗经·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不可救药《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九死不悔《楚辞·离骚》:“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吉日良辰《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颠倒黑白《楚辞·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两小无猜唐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午里,两小无嫌猜。”

下笔如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身败名裂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由散文衍生,只字不变或作变动保持原意的成语

有条不紊《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见义勇为《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不近人情《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兵不血刃《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心不在焉《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刚愎自用《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风声鹤唳《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汗牛充栋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或合而隐,或乖而显。”

继往开来宋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有大功于斯世也。”

三、由诗歌与散文衍生,只字不变或作变动保持原意的成语

人才济济《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尚书·大禹谟》:“济济有众。”

同仇敌忾《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清魏源《寰海十章》:“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

耿耿于怀《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陈天华《狮子吼》:“所惜者,幼为奴隶学问所误,于国民责任,未有分毫之尽,以是耿耿于心,不能自解。”

毕恭毕敬《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清钱泳《履园丛话》:“朱文正公相业巍巍,莫不称为正人君子,待人接物,必恭必敬,晚年益自刻厉。”

鞠躬尽瘁《诗经·小雅·四月》:“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枕无忧《楚辞·九辩》:“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

《战国策·魏策》:“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以胶投漆《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以胶投漆,如弧有矢;所以绸缪,见于生死。”

孤苦伶仃汉李陵《赠苏武诗》:“远望正萧条,百里无人声。远处天一隅,苦困独伶仃。”

晋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老骥伏枥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宋陆游《与何蜀州启》:“老骥伏枥,虽未歇于壮心。”

雪泥鸿爪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清杨潮观《韩文公雪拥蓝关》:“千乡万里,却早定数安排矣。留雪爪,似鸿泥。”

四、由散文与诗歌衍生,只字不变或作变动保持原意的成语

响遏行云《列子·汤问》:“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唐赵嘏《闻笛》:“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相濡以沫《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唐柳宗元《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好音怜铩羽,濡沫慰穷鳞。”

惊弓之鸟《战国策·楚策四》:“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南朝陈江总《秋日登广州城南楼》:“远气疑埋剑,惊禽似避弓。”

如影随形《管子·任法》:“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

唐张说《同赵侍御望归舟》:“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风船。”

固若金汤《汉书·蒯通传》:“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唐李山甫《上元怀古》:“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沧海桑田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疾风知劲草《后汉书·王霸传》:“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唐李世民《赐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逐鹿中原《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清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日暮途穷《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天涯海角唐韩愈《祭十二郎文》:“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唐白居易《春生》:“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五、由诗歌衍生,后又赋予新的含义的成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原意是取别的山上之石,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后泛指利用外力来提高自身的水平与实力,应用范围很广,多指国防、科技、财贸、教育,等等。

天高地厚《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原意是说西周的统治已发生严重危机,若不改变,必将灭亡,以致说天如何如何高,走路却要弯着身子,说地如何如何厚,却要小步轻走。后多用于呵斥不明事者做出有负面影响的事情,也用于比喻感恩戴德的话语。

天南海北汉蔡琰《胡笳十八拍·第八拍》:“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原意指空间相距甚大。后即形容距离之远,也比喻文章或谈话的内容离中心思想甚远,令人有漫无边际的感觉。

扑朔迷离《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原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难辨男性与女性。后来延伸到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事物不易究其底细。

狭路相逢《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据《乐府解题》:“古词文意与《鸡鸣曲》同。晋陆机《长安狭斜行》云:‘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则言世路险狭邪僻,正直之士无所措手足矣。”原比喻世路险狭,正直之士手足无措。后泛指仇人冤家相遇,互不忍让。

阳关大道唐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绝域阳关道,湖沙与塞尘。”

原指经过古代的“阳关”(甘肃敦煌西南的古关)通往西域的大道。王维在另一首《送元二使安西》诗中,也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句,被编入乐府后因每次反复演唱三次,有“阳关三叠”之称。这条成语后泛指交通便利的大道,常与难行的“独木桥”对照,也比喻光明之路。

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原指擒贼时先要拿下贼首。后比喻办事情要紧盯关键,抓住要害,才能顺利解决。也指原意。

蜻蜓点水唐杜甫《曲江二首》:“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原描写蜻蜓在水上缓飞轻触。后比喻做事、调研等浮浅草率,不精细,不深入。

虚无缥缈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原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海上仙山,作为后两句“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的铺垫。后多指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虚幻想法。

石破天惊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原指对当时宫廷乐器箜篌的精湛弹拨技艺,使抽象的箜篌乐声转化为具体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把听众完全引入梦幻般的艺术境界,以致惊裂了女娲的补天石,逗秋雨骤降。后多用来形容对事件的议论或诗文的评点表示极大的惊异。

六、由散文衍生,后又赋予新的含义的成语

众口铄金《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原指众口的诋毁、诽谤,使得坚硬的金子也能熔化。宋陆游《次韵范参政书怀》诗中,有“百年过隙古所叹,众口铄金胡不归”句。后多用来比喻错误议论或谣言互传可以积非成是,影响极大。

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原指没有为了偷生而损坏仁德的,只有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保全仁德的。后泛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此典原意妄想不通过主观努力而意外地坐享其成。后指死守狭隘经验,不图变通,含有“抱残守缺”不肯革新的意思。也指原意。

罄竹难书《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马有生角,雄鸡五足,有豕生而弥,鸡卵多毈,有社迁处,有豕生狗。……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原指社会生态的乱象丛生,以致“民多疾疠”,即使把楚、越两地的竹简用尽了也书写不完。后多用于对各种累累罪行的揭露、控诉,如:“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气贯长虹《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

原指雨后天空出现的弧形彩色光带,形容气势旺盛。后多形容人物言行表现的英雄气概,也用于对写得很有气势的诗文的肯定与赞美。

鸡犬升天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此言仙药有余,犬鸡食之,并随王而升天也。”

此典原指汉淮南王刘安好道术,全家得仙药而升天,就连鸡犬吃了余药也一齐飞升。唐罗隐《东归别所知》有两句诗:“却羡淮南好鸡犬,也能终始逐利安。”后多用于指攀附权贵而得升迁。

噤若寒蝉《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

此典原比喻一声不响,不敢说话。后用来形容受威胁或怕受迫害,心存严重戒惧欲保全自身而不敢讲话,像寒蝉那样缄默。

后来居上《史记·汲郑列传》:“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

此典原指官职久久不能升迁,反被他人超越。后泛指后辈胜前辈,新人超旧人,既用于人,也用于国家、地区、部门、基层单位等,内容则可指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等各方面的实力或业绩的提升,作出肯定、赞扬、勉励。

入木三分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原指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字于木板,墨汁渗入木板三分,形容笔力之遒劲。后泛指各种议论、分析、理解、刻画,非常深透。

如出一辙宋洪迈《容斋续笔·名将晚谬》:“自古威名之将,立盖世之勋而晚谬不克终者,多失于恃功矜能而轻敌也。……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原指古代四位名将晚期因轻敌而犯大错误,就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毫无两样。后泛指人的理念、言行相同,也指各类作品的思想内容相同。

从以上诗歌部分的举例看,已囊括了古体诗、骚体诗、乐府诗、格律诗等四种诗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