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担任六郡太守的名将

担任六郡太守的名将

时间:2022-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敦野心渐露,想控制朝廷,要到京都重新安排官员人选的设置。死后赠车骑将军。王敦听说后,就停止了行动。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说:“凡军中阅射,中的则以击鼓为号。”部众瞩目,士气顿时增长了十倍。桓温不但一向有英雄情怀、豪爽气概,加以这天语调英气勃勃,畅谈古今成败在人,存亡在才,他的仪态洒脱,满座的人无不叹赏。

豪爽第十三

1.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1〕名,语音亦楚〔2〕。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3〕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4〕,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注释】

〔1〕田舍:犹言田舍儿,即乡巴佬。〔2〕语音亦楚:中原人视南方为楚。王敦是琅邪人,语音不同于中原,一概被说成楚音,讥其不雅正。〔3〕伎艺:指歌舞艺术。〔4〕谐捷:和谐快速。

【译文】

大将军王敦年轻时,原本就有乡巴佬的绰号,说话口音也不雅正。晋武帝召集当时的贤达一起谈论歌舞艺术,人人都懂得不少,只有王敦对这些事一无所知,神色很难看,自称懂得打鼓。武帝叫人拿鼓给他,他从座位上甩袖站起,扬起鼓槌,奋力击鼓,音节和谐急促,神情气概豪迈激昂,旁若无人。满座的人都赞叹他的雄武豪爽。

2.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以如意打唾壶〔2〕,壶口尽缺。

【注释】

〔1〕“老骥”四句:为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诗句,大意是:老了的千里马趴在马厩里,它的志向却在驰骋千里;壮士虽然到了晚年,雄心还是不减。〔2〕如意:是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柄端作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用竹、骨、铜、金、玉制作,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在民间逐渐成为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供指划用或玩赏。唾壶:痰盂。

【译文】

王处仲(敦)每次酒后,就吟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如意敲着唾壶打拍子,壶口竟被敲出一个缺口。

3.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1〕,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2〕时贤。祖车骑尚未镇寿春〔3〕,嗔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4〕,何敢不逊!催摄面〔5〕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6〕。”王闻之而止。

【注释】

〔1〕处分树置:处置安排。王敦野心渐露,想控制朝廷,要到京都重新安排官员人选的设置。〔2〕讽旨:讽喻旨意,即暗示自己的意图。〔3〕祖车骑:祖逖字士稚,范阳县(今河北涞水)人,“闻鸡起舞”说的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因朝廷内乱,在他死后北伐功败垂成。死后赠车骑将军。东晋太兴二年(319),祖逖与石勒养子石虎战于浚仪,不利,退守淮南,镇寿春。〔4〕阿黑:王敦小名。〔5〕摄面:收起老脸,意谓别张牙舞爪,放老实点。〔6〕槊:长矛类的兵器,此处用为动词,用槊戳。上:指溯江而上。王敦镇守武昌,在京都建康上游,故云。

【译文】

大将军王敦起初想东下京都,重新处置朝臣人选的安排,便先派参军去告诉朝廷,向当时的贤达暗示自己的意图。那时车骑将军祖逖尚未到寿春镇守,他瞪起眼睛声色俱厉地告诉王敦的使者说:“你去告诉阿黑,怎么敢这样放肆无礼!叫他收起老脸走开!稍有耽搁,我定当率领三千兵马用长矛戳他的脚,赶他回去。”王敦听说后,就停止了行动。

4.庾稚恭〔1〕既常有中原之志,文康〔2〕时,权重未在己。及季坚〔3〕作相,忌兵畏祸,与稚恭历同异者久之〔4〕,乃果行。倾荆、汉之力,穷舟车之势,师次于襄阳;大会参佐〔5〕,陈其旌甲,亲援弧矢〔6〕,曰:“我之此行,若此射矣!”遂三起三叠〔7〕。徒众属目〔8〕,其气十倍。

【注释】

〔1〕庾稚恭:庾翼字稚恭,庾亮之弟,他想北伐入侵的外族,收复中原,《晋书》本传说:“翼雅有大志,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2〕文康:庾亮的谥号。晋成帝时,庾亮任江、荆、豫三州刺史,镇武昌,后又为司空,以帝舅掌朝政。当时庾翼任南蛮校尉、南郡大守,镇守江陵,权位不重。〔3〕季坚:庾冰的字。庾冰是庾亮之弟、庾翼之兄。王导死后,庾冰任中书监、扬州刺史,参录尚书事。庾亮死后,庾翼任都督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代庾亮镇守武昌,这才掌握了兵权。〔4〕历同异者久之:经过长时间的意见分歧。〔5〕参佐:僚属,部下。〔6〕亲援弧矢:亲自拉弓射箭。援,引。弧,弓。〔7〕三起三叠:即三发三中。起,发射。叠,击鼓。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说:“凡军中阅射,中的则以击鼓为号。”〔8〕属(zhǔ)目:同“瞩目”,注目。

【译文】

庾稚恭早就有收复中原的壮志,文康(庾亮)当政时,大权不在自己手里。等到庾季坚(冰)作丞相时,忌怕兵祸,和稚恭经过了长时间的意见分歧,才决定出师北伐。庾稚恭出动荆州、汉水一带的全部兵力,调集了所有的车船,率军抵达襄阳;召集僚属集会,旌旗兵甲列开阵势,亲自引弓射箭,说:“我这次出征,就如此射一般!”于是三发三中。部众瞩目,士气顿时增长了十倍。

5.桓宣武平蜀〔1〕,集参僚置酒于李势〔2〕殿,巴、蜀缙绅莫不来萃〔3〕。桓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其状磊落,一坐叹赏。既散,诸人追味余言,于时寻阳周馥〔4〕曰:“恨卿辈不见王大将军!”

【注释】

〔1〕桓宣武平蜀:事在晋穆帝永和二年至三年(346—347),桓温伐蜀,李势降。〔2〕李势:字子仁,巴(今重庆)人,十六国时成汉皇帝,在位四年,降晋后封归义侯。〔3〕萃:荟萃,聚集。〔4〕周馥:字湛隐,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有将略,曾为王敦的属官。

【译文】

桓温平定蜀地后,聚集僚属在李势的宫殿里设酒宴饮,巴、蜀的士大夫都来了,济济一堂。桓温不但一向有英雄情怀、豪爽气概,加以这天语调英气勃勃,畅谈古今成败在人,存亡在才,他的仪态洒脱,满座的人无不叹赏。散会以后,大家还在回味他的余音,这时浔阳人周馥说:“遗憾的是你们没有见过王大将军!”

6.桓石虔〔1〕,司空豁之长庶也〔2〕,小字镇恶。年十七八,未被举〔3〕,而童隶已呼为镇恶郎。尝住宣武斋头〔4〕。从征枋头〔5〕,车骑冲没陈〔6〕,左右莫能先救。宣武谓曰:“汝叔落贼,汝知不?”石虔闻之,气甚奋,命朱辟为副,策马于数万众中,莫有抗者,径致冲还,三军叹服。河朔后以其名断疟〔7〕

【注释】

〔1〕桓石虔:桓温之侄,勇猛过人,矫健绝伦,官至豫州刺史。〔2〕司空豁:桓豁字朗子,桓温之弟,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死后赠司空。长庶:庶出长子,非正妻所生。〔3〕举:立,庶出子女被正式承认身份地位。〔4〕斋头:书房。〔5〕“从征”句:晋废帝海西公太和四年(369),桓温率军北伐燕国,一直打到枋(fāng)头(属今河南省地),后粮尽兵败。〔6〕车骑冲:桓冲,字幼子,小字买德郎,桓彝之子,桓温弟。深得桓温器重,累迁振威将军、江州刺史,温死,诏拜中将军,扬、豫二州刺史。时苻坚威胁东晋,他自请解除扬州刺史职,让谢安执政,改任车骑将军、徐州刺史。陈,同“阵”,战斗队列。〔7〕河朔:黄河以北。断疟:断绝疟鬼。古人迷信,以为疟疾是疟鬼为祟。由于桓石虔声威大震,当时的人以为对患疟疾的人大喊“桓石虔来”,就可吓跑疟鬼。

【译文】

桓石虔是司空桓豁的庶出长子,小名叫镇恶。十七八岁了,身份地位还没有得到承认,而奴仆们已经称呼他为镇恶郎了。他曾住在桓温的书房里。后来跟随桓温出征到枋头,车骑将军桓冲陷入敌阵,身边没有谁能前去救他。桓温告诉石虔说:“你叔父落入敌人阵里,你知道吗?”石虔听了,勇气奋发,命令朱辟做副手,在数万敌军中跃马驰骋,无人能挡,径直救回了桓冲,全军上下都赞叹佩服。后来黄河以北的居民就拿他的名字来驱赶疟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