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捞“水浮财”

捞“水浮财”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捞“水浮财”讲究两人合作,通常都见兄弟、夫妻或父子两人搭档,默契配合,岸上安全之处留一个帮手,一人捞,一人接。但是咒归咒,捞“水浮财”斯事斯人依然年复一年,发水财,发难财的同时也造福乡梓,向来褒贬兼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此情此景在珠江还时有见闻,但随着洪汛预测、水利和防洪设施的日益完善,水灾消弭,“水浮财”后来渐变稀少,时至当今斯事斯人似已成了老一辈广州人遥远的记忆。
捞“水浮财”_老广州,旧时光

珠江素称广州的母亲河,其两大干流西江和北江,在三水思贤滘汇合,奔腾向东,流经广州及珠三角,再向南汇入南海,带来极大的农田灌溉和舟楫之利,惠及沿岸几百万人民。然而,在老广州们的记忆中,这条平时妩媚秀丽的大河,也曾给沿岸人民带来过深重的灾难,史上震惊中外的乙卯1915年7月大洪水,两江洪涝齐发,北江大堤漫顶决堤,洪水咆哮而下,广州全城旋即被淹浸了整整七昼夜。往昔每年夏季六、七、八月,人们都关注珠江汛情,警惕洪水肆虐。生活在珠江边的许多人,都曾留下过洪涝期间,趁江水陡涨到河边捞“水浮柴”(亦称“水浮财”)的记忆。

这可是江边人家的专利,几乎年年都有。夏汛水大(粤语:洪水),江水日见猛涨,正常年份,三两天一次洪峰过后,洪水个把星期遂告消退,沿江住民对此见多见惯。但若然洪水持续,日日新高,有经验的“捞柴人”心头定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兴奋,开始日日双眼紧盯码头水位标尺,估算着出门“捞财”的好日子了。河水咆哮,连续几天浑浑浊浊,此乃上游连降暴雨所致。一旦水色转黄带黑,表明上游村庄已遭冲刷,旋即会漂下一些细小杂物,树枝、木片和禽畜尸体之类。而当大件物品,如木材、门板、箱柜、衣物和日用品,甚至棺材顺水而下,充斥水面之时,上游村镇定然早已泽国一片。下游沿江喧声四起:快呀,去睇大水,有“水浮柴”咯!

捞“水浮柴”乃珠江流域沿江村镇一种与洪水俱生的古老行当,往昔粤桂两省都有。最早源于排淤泄洪。魁梧力壮、熟习水性的男性,每当洪水来袭,威胁良田村庄时,就挺身而出,手荷长杆尖利钩镰枪,蓑衣短裤衩登上桥头、闸口、堤坝……担负起疏淤排洪的重责。脚下浊流翻滚,汹涌激越,此时勇士们脸无惧色,屹立在最佳位置,目光专注紧盯着从上游漂下来,在激流里忽沉忽浮的物件,一旦发现有碍泄洪或其他有价值之物,便铆足劲屏住气,一待漂到近处,便果断出手,或刺或钩设法将它弄到岸边。一杆落空,激流中的漂浮物转瞬便无影无踪。要求胆大,力足,眼疾手快,否则,一无所获不消说,一旦失足堕落激流,立遭灭顶葬身鱼腹,真有点“弄潮儿在涛头立”,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捞“水浮财”讲究两人合作,通常都见兄弟、夫妻或父子两人搭档,默契配合,岸上安全之处留一个帮手,一人捞,一人接。此时的岸边更是行人驻足,观者如堵。欢呼声雷动之时,“哗”声四起,定然是捞上了“大家伙”了,那持钩壮士也自然喜形于色。大水和浮财此时成了江边人家的话题和兴奋点。

西江和北江是我国南方著名水运通道,传统上桂、粤、港经济和交通的水上大动脉,沿岸大中小城市密布,河汊港湾连通数不胜数的村镇市集,上游常年有大量沿江堆放的竹料和木材,江面上漂运的竹排木排川流不息。每当洪水骤至抢救不及,随波逐流,横七竖八顺水漂流,成了无主之财,所以下游大宗“水浮财”常以竹木料居多,截获者就地搭棚看守,甚少运回居处。

洪水过后,打捞偃旗息鼓,大抛卖就开始了。杂七杂八的做柴薪,晒干后论称贱卖,规格木材就按质论价售出。据传,曾有下游几兄弟水大时同心协力,冒险截获激流中几只无主木排,随后在江堤边上开了一家棺材铺,几百根上等木材全都做成了寿材,无本生财发了一把。几年后来了一次更大的洪水把棺材铺冲塌,兄弟几人的产业付诸东流。“水中物,水里来水里去”遂成为一句咒语。但是咒归咒,捞“水浮财”斯事斯人依然年复一年,发水财,发难财的同时也造福乡梓,向来褒贬兼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此情此景在珠江还时有见闻,但随着洪汛预测、水利和防洪设施的日益完善,水灾消弭,“水浮财”后来渐变稀少,时至当今斯事斯人似已成了老一辈广州人遥远的记忆。诗云:

天赐浮财水中来,闻涨江潮笑颜开。

竹钩长竿齐上阵,无本千金捞得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