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说譬喻经》

《佛说譬喻经》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尔时胜光大王闻佛为说生死过患,得未曾有,深生厌离,合掌恭敬,一心瞻仰,白佛言:“世尊!如来大慈,为说如是微妙法义,我今顶戴。”[1]《佛说譬喻经》,一卷,收录于《大正藏》第四册,内容为佛陀为胜光王说空井、树根、二鼠、四蛇、毒龙、蜜滴、蜂螫、火烧之喻,以对世间、生命之无常发起警醒、不可放逸之念。此喻南朝宋时求那跋陀罗所译《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其后参与多种经典的汉译工作,以律部典籍居多。

[唐]义净[2] 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3],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于大众中,告胜光王曰:“大王!我今为王略说譬喻,诸有生死味著过患,王今谛听!善思念之。乃往过去,于无量劫,时有一人,游于旷野,为恶象所逐,怖走无依,见一空井,傍有树根,即寻根下,潜身井中。有黑白二鼠,互啮树根;于井四边有四毒蛇,欲螫其人;下有毒龙。心畏龙蛇,恐树根断。树根蜂蜜,五滴堕口,树摇蜂散,下螫斯人,野火复来,烧然此树。”

王曰:“是人云何,受无量苦,贪彼少味?”

尔时世尊告言:“大王!旷野者,喻于无明长夜旷远,言彼人者,喻于异生,象喻无常,井喻生死,险岸树根喻命,黑白二鼠以喻昼夜,啮树根者喻念念灭,其四毒蛇喻于四大,蜜喻五欲,蜂喻邪思,火喻老病,毒龙喻死。是故大王,当知生老病死,甚可怖畏,常应思念,勿被五欲之所吞迫。”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旷野无明路,人走喻凡夫,

大象比无常,井喻生死岸;

树根喻于命,二鼠昼夜同,

啮根念念衰,四蛇同四大;

蜜滴喻五欲,蜂螫比邪思,

火同于老病,毒龙方死苦。

智者观斯事,象可厌生津,

五欲心无著,方名解脱人。

镇处无明海,常为死王驱,

宁知恋声色,不乐离凡夫。

尔时胜光大王闻佛为说生死过患,得未曾有,深生厌离,合掌恭敬,一心瞻仰,白佛言:“世尊!如来大慈,为说如是微妙法义,我今顶戴。”佛言:“善哉善哉!大王!当如说行,勿为放逸。”时胜光王及诸大众,皆悉欢喜,信受奉行。

【注释】

[1]《佛说譬喻经》,一卷,收录于《大正藏》第四册,内容为佛陀为胜光王说空井、树根、二鼠、四蛇、毒龙、蜜滴、蜂螫、火烧之喻,以对世间、生命之无常发起警醒、不可放逸之念。此喻南朝宋时求那跋陀罗所译《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2]义净(635~713):唐代著名译经僧。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海路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癨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其后参与多种经典的汉译工作,以律部典籍居多。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

[3]薄伽梵:即佛陀十号之一的“世尊”的音译,谓有德而为世所尊重者之意。薄伽梵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种意义,故采用音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