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说孝子经》

《佛说孝子经》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说如是,弟子欢喜。[1]本经为佛教中劝孝的一部经,收于《大正藏》第16册,经号0687。本经从佛教因果报应角度出发,明供养父母不若劝父母为善去恶之旨,体现了佛教对孝道本质的理解。[3]三尊:即佛、法、僧三宝,佛教皈依的对象,亦即下文所言“执三自归”。佛教认为,三宝的作用是觉悟人生真相,指导修学要旨,为世间众生楷模,皈依三宝才能超脱生死,或无量福德,故为世间第一大孝。

[晋]失译人名

佛问诸沙门:“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既生之后,推燥卧湿,精诚之至,血化为乳,摩拭澡浴。衣食教诏,礼赂师友,奉贡君长。子颜和悦,亲亦欣豫。子设惨戚,亲心焦枯。出门爱念,入则存之。心怀惕惕,惧其不善。亲恩若此,何以报之?”[2]诸沙门对曰:“唯当尽礼,慈心供养,以赛亲恩。”世尊又曰:“子之养亲,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乐众音以娱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两肩荷负周流四海,讫子年命以赛养恩,可谓孝乎?”诸沙门曰:“惟孝之大,莫尚乎兹。”世尊告曰:“未为孝矣!若亲顽闇,不奉三尊[3],凶虐残戾,滥窃非理。淫佚外色,伪辞非道,荓勉荒乱,违背正真,凶孽若斯,子当极谏,以启悟之。若犹瞢瞢未悟,即为义化,当牵譬引类,示王者之牢狱,诸囚之刑戮曰:斯为不轨,身被众毒,自招殒命。命终神去,系于太山。汤火万毒,独呼无救,由彼履恶,遭斯重殃矣。设复未移,吟泣啼嗷,绝不饮食。亲虽不明,必以恩爱之痛,惧子死矣。犹当强忍,伏心崇道,若亲迁志,奉佛五戒,仁恻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淫,守信不欺,孝顺不醉者。宗门之内,即亲慈子孝,夫正妇贞,九族和睦,仆使顺从。润泽远被,含血受恩。十方诸佛,天龙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万姓,无不敬爱,祐而安之。数有颠倒之政,佞嬖之辅,凶儿妖妇,千邪万怪,无如已何。于是二亲,处世常安,寿终魂灵,往生天上,诸佛共会,得闻法言,获道度世,长与苦别。”

佛告诸沙门:“睹世无孝,唯斯为孝耳。能令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恩重于亲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无以孽妻,远贤不亲,女情多欲,好色无倦,违孝杀亲,国政荒乱,万民流亡,本志惠施。礼式自捡,软心崇仁,烝烝进德,潜意寂寞,学志睿达,名动诸天,明齐贤者。自秽妻聚,惑志女色,荒迷于欲,妖蛊姿态,其变万端。薄智之夫,浅见之士,睹其如此,不觉微渐,遂回志没身,从彼魃魅邪巧之乱,或危亲杀君,吝色情荡,忿嫉怠慢,散心盲冥,等行鸟兽。自古世来,无不由之杀身灭宗。是以沙门,独而不双,清洁其志,以道是务。奉斯明戒,为君即保四海,为臣即忠,以仁养民。即父法明,子孝慈,夫信妇贞,优婆塞、优婆夷[4],执行如是,世世逢佛,见法得道。”佛说如是,弟子欢喜。

【注释】

[1]本经为佛教中劝孝的一部经,收于《大正藏》第16册,经号0687。本经从佛教因果报应角度出发,明供养父母不若劝父母为善去恶之旨,体现了佛教对孝道本质的理解。

[2]这一段,从诸多方面写父母对子女的恩情,诚能描述“可怜天下父母心”之心。

[3]三尊:即佛、法、僧三宝,佛教皈依的对象,亦即下文所言“执三自归”。佛教认为,三宝的作用是觉悟人生真相,指导修学要旨,为世间众生楷模,皈依三宝才能超脱生死,或无量福德,故为世间第一大孝。

[4]优婆塞、优婆夷:梵文音译,分别指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女居士,又称善男、信女、清信士、清信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