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句譬喻经》(节选)

《法句譬喻经》(节选)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昔佛在舍卫国,洹说法。昔佛在舍卫精舍,为天人龙鬼说法。[1]《法句譬喻经》,共四卷。又作《法句本末经》《法句喻经》《法喻经》。收于《大正藏》第四册,经号0211。本经与《法句经》不同之处在于:它集录了《法句经》之偈约三分之二,加入了若干譬喻故事而成,形成故事与偈颂相互配合的结构。永嘉二年参与竺法护翻译《普曜经》,此外译有《楼炭经》《大方等如来藏经》,并与法立共译《法句譬喻经》《福田经》等。

[晋]法炬、法立[2] 译

昔佛在舍卫国为天人说法,时城中有婆罗门长者,财富无数,为人悭贪,不好布施,食常闭门,不喜人客,若其食时,辄敕门士,坚闭门户,勿令有人,妄入门里,乞丐求索、沙门梵志不能得与其相见。尔时长者,欻[3]思美食,便敕其妻,令作饭食,教杀肥鸡,姜椒和调,炙之令熟。饮食饤饾,即时已办,敕外闭门,夫妇二人坐,一小儿著聚中央,便共饮食。父母取鸡肉著儿口中,如是数过,初不肯废。佛知此长者,宿福应度,化作沙门,伺其坐食,现出坐前,咒愿且言:“多少布施可得大富。”长者举头见化沙门,即骂之曰:“汝为道士,而无羞耻,室家坐食,何为搪揬[4]?”沙门答曰:“卿自愚痴,不知惭羞,今我乞士,何为惭羞?”长者问曰:“吾及室家,自相娱乐,何故惭羞?”沙门答曰:“卿杀父妻母,供养怨家,不知惭羞,反谓乞士何不惭羞?”

于是沙门即说偈言:

所生枝不绝,但用食贪欲。

养怨益丘冢,愚人常汲汲。

虽狱有钩鍱,慧人不谓牢。

愚见妻子饰,染著爱甚牢。

慧说爱为狱,深固难得出。

是故当断弃,不亲欲为安。

长者闻偈惊而问之:“道人何故而说此语也?”道人答曰:“案上鸡者,是卿先世时父,以悭贪故,常生鸡中,为卿所食。此小儿者,往昔作罗刹[5],卿作贾客大人,乘船入海,每辄流堕罗刹国中,为罗刹所食。如是五百世寿尽,来生为卿作子,以卿余罪未毕,故来欲相害耳。今是妻者,是卿先世时母,以恩爱深固,故今还与卿作妇。今卿愚痴,不识宿命,杀父养怨,以母为妻,五道生死,轮转无际,周旋五道,谁能知者?唯有道士见此睹彼,愚者不知,岂不惭羞?”于是长者[6]然毛竖,如畏怖状,佛现威神,令识宿命,长者见佛,即识宿命,寻则忏悔谢佛,便受五戒,佛为说法,即得须陀洹道。

昔佛在舍卫国,癨洹说法。时有年少比丘,入城分卫,见一年少女人端正无比,心存色欲,迷结不解,遂便成病,食饮不下,颜色憔悴,委卧不起。同学道人,往问讯之:“何所患苦?”年少比丘具说其意,欲坏道心,从彼爱欲,愿不如意,愁结为病。同学谏喻,不入其耳,便强扶持,将至佛所,具以事状,启白世尊。佛告年少比丘:“汝愿易得耳,不足愁结也,吾当为汝方便解之,且起食饮。”比丘闻之,坦然意喜,气结便通。于是世尊将此比丘并与大众,入舍卫城到好女舍,好女已死,停尸三日,室家悲号,不忍埋藏,身体臭胀,不净流出。佛告比丘:“汝所贪惑好女人者,今已如此,万物无常,变在呼吸,愚者观外,不见其恶,缠绵罪网,以为快乐。”

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见色心迷惑,不惟观无常。

愚以为美善,安知其非真。

以淫乐自裹,譬如蚕作茧。

智者能断弃,不眄除众苦。

心念放逸者,见淫以为净。

恩爱意盛增,从是造牢狱。

觉意灭淫者,常念欲不净。

从是出邪狱,能断老死患。

于是年少比丘见此女人,死已三日,面色膀烂,其臭难近,又闻世尊,清诲之偈,怅然意悟,自知迷谬,为佛作礼,叩头悔过。佛授自归,将还癨洹[7],没命精进,得罗汉道。所将大众,无央数人,见色欲之秽,信无常之证,贪爱望止,亦得道迹。

昔佛在舍卫精舍,为天人龙鬼说法。时世有大长者,财富无数,有一息男,年十二三。父母命终,其儿年小,未知生活理家之事,泮散财物,数年便尽,久后行乞,由不自供。其父有亲友长者,大富无数,一日见之,问其委曲,长者愍念,将归经纪,以女配之,给与奴婢车马,资财无数,更作屋宅,成立门户。为人懒惰,无有计校,不能生活,坐散财尽,日更饥困。长者以其女故,更与资财,故复如前,遂至贫乏。长者数饷,用之无道,念叵[8]成就,欲夺其妇,更嫁与人,宗家共议。女窃闻之,还语其夫:“我家群强,势能夺卿,以卿不能生活故,卿当云何,欲作何计也?”其夫闻妇言,惭愧自念:“是吾薄福,生失覆盖,不习家计、生活之法,今当失妇,乞丐如故。恩爱已行,贪欲情著,今当生别,情岂可胜?”思惟反覆,便兴恶念,将妇入房,“今欲与汝,共死一处”,即便剌妇,还自刺害,夫妇俱死。奴婢惊走,往告长者,长者大小,惊来看视,见其已然,棺殓遣送,如国常法。长者大小,忧愁念女不去,须臾闻佛在世,教化说法,见者欢喜,妄忧除患,将家大小,往到佛所,为佛作礼,却坐一面。佛问长者:“为所从来?何以不乐,忧愁之色?”长者白言:“居门不德,前嫁一女,值遇愚夫,不能生活,欲夺其妇,便杀妇及身,共死如此。遣送适还,过觐世尊。”佛告长者:“贪欲嗔恚,世之常病,愚痴无智,患害之门,三界五道,由此堕渊,展转生死,无央数劫,受苦万端,由尚不悔,岂况愚人,能得识此?贪欲之毒,灭身灭族,害及众生,何况夫妇?”

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愚以贪自缚,不求度彼岸。

贪为财爱故,害人亦自害。

爱欲意为田,淫怒痴为种。

故施度世者,得福无有量。

伴少而货多,商人怵惕惧。

嗜欲贼害命,故慧不贪欲。

尔时长者,闻佛说偈,欣然欢喜,忘忧除患,即于座上,一切大小及诸听者,破二十亿恶,得须陀洹道。

【注释】

[1]《法句譬喻经》,共四卷。西晋法炬、法立共译。又作《法句本末经》《法句喻经》《法喻经》。收于《大正藏》第四册,经号0211。本经与《法句经》不同之处在于:它集录了《法句经》之偈约三分之二,加入了若干譬喻故事而成,形成故事与偈颂相互配合的结构。本书所选《喻爱欲品》,表现佛陀为消除众生种种贪欲,以其宿命通之力,示现种种不可思议神通,以开导众生,令其觉悟。

[2]法炬:西晋末僧。永嘉二年(308)参与竺法护翻译《普曜经》,此外译有《楼炭经》《大方等如来藏经》,并与法立共译《法句譬喻经》《福田经》等。

[3]欻(xū):忽然。

[4]搪揬:同“搪突”,冒犯之意。

[5]罗刹:原为印度神话中之恶魔名,后常指恶鬼乃至恶人恶事等。

[6](sè):悲恨的样子。

[7]癨(qí)洹:即癨园。“癨树给孤独园”的简称,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后常用来指代寺院。

[8]叵(pǒ):不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