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惜春论大造偈

惜春论大造偈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家为尼,符合惜春这个人物的个性。这样的处理,是为了以惜春的形象,来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惜春论大造偈,主题是说求佛道的大功德是没有止境的,从而批评了妙玉只是安住于浅薄的证果,所以不可能有大成就。这也可理解为惜春的自勉。惜春针对妙玉“尘缘未断”、身出家而心未出家的状况,有感而发,以偈语的形式表明:只要明白了万物虚幻不真,连自身也是一个空寂的佛理,就会将尘缘自然了断。

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

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

【注释】

①大造:指大成就、大功德;常被引申为由造物主安排的人世和人生命运。

②住:停留的意思;佛教指事物形成后的相对稳定,如心安住于道称“住心”,佛性外化成的具体事物称“住地”。此处指“住果”。

③空:佛教指超乎色相现实的境界。佛教认为,世界一切现象都是因缘所生,刹那生灭,没有质的规定性和独立实体,假而不实,所以称作“空”。

【出处】

此偈出于《红楼梦》第八十七回:“一日,惜春(图十)正坐着,彩屏忽然进来,回道:‘姑娘知道妙玉师父的事吗?’惜春道:‘他有什么事?’彩屏道:‘我昨日听见邢姑娘和大奶奶在那里说呢:他自从那日合姑娘下棋回去,夜间忽然中了邪,嘴里乱嚷,说强盗来抢他来了。到如今还没好呢。姑娘,你说这不是奇事吗?’惜春听了,默默无语。因想:‘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可惜我生在这种人家,不便出家,我若出了家时,那有邪魔缠扰?一念不生,万缘俱寂。’想到这里,蓦与神会,若有所得,便口占一偈。”

图十 惜春论大造

【赏析】

要理解这首偈诗,先得了解其作者惜春的身世。从《红楼梦》第五回起,惜春出家的命运已初露端倪:她年纪幼小,地位孤零,父母兄嫂都未能给她家庭温暖,使得她从小性情冷漠,乖僻离群。她先后看到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因此就“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立志出家。出家为尼,符合惜春这个人物的个性。从脂砚斋评语中可以得知,曹雪芹曾描写了惜春“缁衣乞食”的情节,表现惜春出家美梦破灭的悲剧。这样的处理,是为了以惜春的形象,来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但续作者却另作了安排,把惜春与妙玉来对比:让妙玉走火入魔,遭受劫辱;而让惜春成为栊翠庵的称职住持,闲逸终身。之所以作这样的安排,无非是向信佛不诚者示儆。

惜春论大造偈,主题是说求佛道的大功德是没有止境的,从而批评了妙玉只是安住于浅薄的证果,所以不可能有大成就。这也可理解为惜春的自勉。她把“空”作为自己的来处,亦把“空”作为自己的归宿。“既从空中来”之“空”,是说万物性空,然空非“虚无”,因缘幻化名为假有,否认假有,即是“恶取空”;“应向空中去”之“空”,是说禅定归趣于空,指修行应达到“无念”“忘怀”“玄解”之境界。惜春针对妙玉“尘缘未断”、身出家而心未出家的状况,有感而发,以偈语的形式表明:只要明白了万物虚幻不真,连自身也是一个空寂的佛理,就会将尘缘自然了断。高鹗精心设计这首偈诗,用它来劝诱世人彻底皈依佛门,声称荣华富贵和整个宇宙中万事万物一样,都是虚幻的。

人生是短暂的,命运是无常的。贵为帝王,基业也不能天长地久;身为英雄,功名就如同过眼烟云。命运似乎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所操纵,个人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人生是一次性的,岁月不可倒流,机遇无法重现。惜春算是把荣辱得失、兴衰成败看多了、看惯了、看透了,所以也就大彻大悟、淡然超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