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向度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向度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批判向度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向度,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建构向度的存在具有充分的文本依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后的诸多著述中,马克思将一般意识形态置于社会运行整体结构中加以理解。把握马克思使用意识形态概念的复杂性、变动性,呈现理论内含的多重向度,也许是理清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复杂面相的可行路径。

唐晓燕

【摘 要】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三重向度——批判向度、建构向度、超越向度。批判向度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向度,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建构向度的存在具有充分的文本依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后的诸多著述中,马克思将一般意识形态置于社会运行整体结构中加以理解。超越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根本旨趣,马克思提示了超越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意识形态 向度 批判 建构 超越

【作 者】唐晓燕,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在意识形态概念史上,马克思被普遍认为是提供了最丰富成果的作家[2],正是马克思赋予意识形态概念以现代内涵。在马克思的整个理论架构中,意识形态理论又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唯物史观的创立以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为基石。然而,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做出清晰阐释绝非易事,困难源于对象本身的复杂性与变动性。正如乔治·马尔库什指出的,在马克思的作品中,“意识形态”概念具有多重含义且彼此间相互联系,“任何试图把这些含义理解成一个统一宽泛方法的不同方面的尝试,都将不仅包含着某些重要的缺陷——这是马克思自己说明的一个事实——而且隐藏着一些很难克服的内在张力”[3]。在国内,由于在马恩文本占有方面的劣势地位,以及苏联教科书体系解释范式的影响,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常被作了单一向度的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生成、演进的复杂历程及丰富内涵被层层遮蔽。把握马克思使用意识形态概念的复杂性、变动性,呈现理论内含的多重向度,也许是理清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复杂面相的可行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