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何为全球化

何为全球化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此层面而言,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范围内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需要指出的是,有很多人是不同意全球化即西方化或资本主义化这一判断的。他们常常争辩说: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并且全球化应该是社会主义化。实际上,面对近代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连马克思、恩格斯都承认它是资本主义化。

(一)何为全球化

什么是全球化?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者往往会作出很不相同的回答。从总体上说,所谓“全球化”,是指人类从以往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隔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走向一个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

不过,我们这样来看全球化还太笼统。事实上,全球化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

一是技术层面。全球化的技术层面,也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全球范围内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越来越短,整个地球日益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即所谓的“地球村”。从技术层面看,全球化可以远溯至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以及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的环球航行,就已开辟了东西两半球一体化的新纪元,揭开了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的序幕。由人类航海史上的这些壮举所实现的地理大发现,给当时处于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强烈地刺激了早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和资本输出,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拓展。到19世纪末,世界贸易逐渐从西欧、环地中海地区扩展到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它标志着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最终得以形成。与此同时,随着大工业的发展,世界交通运输业的面貌也迅速改观。轮船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世界上各大航线的航速;多条大运河的陆续开通,为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特别是1869年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接轨、1888年欧洲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通车、1903年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以及1910年阿根廷至智利横贯南美的大铁路投入运营,更是把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样一些铁路主干线的建成,标志着全球交通网业已形成。如果说技术层面的全球化在15、16世纪主要表现在地理大发现,在18、19世纪主要表现在市场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交通网络的建立,那么,在当代则突出地体现为全球范围内人们信息接收和处理的共时化和整个人类活动的同步化。例如,2000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利用民航飞机袭击了美国纽约的世贸大厦,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基本上同时得知了这一骇人听闻的“9·11”事件,各国政府也立即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一事件作出了回应。

二是社会关系层面。就此层面而言,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范围内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在近代,特别是通过世界贸易,全球范围内人们的普遍交往和各民族的相互依存关系已充分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近代的许多思想家如康德、赫尔德、黑格尔、马克思等,都作出了历史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论断,并由此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所谓从近代开始人类历史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转变为世界历史,当然并不意味着此前就没有任何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自从世界上有了人类,就开始有了世界历史。但是,在近代全球化进程启动以前,世界上有的只是各种不同的地域史、民族史和国度史,并没有内在有机统一的世界史。肇始于近代的全球化把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的人们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历史才开始向这种内在有机统一的世界历史转变。而上述近代思想家们所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就是对这一历史事实的理论回应。例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1]不过,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只有在当代才真正完成。因为正是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爆发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及战后素有“世界政府”之称的联合国的成立等一系列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变,使得人类永远告别了从前那种彼此之间相互隔离的社会状态,宣告了一个全球性社会的初步形成。

三是政治文化观念层面。从这个层面看,全球化也就是西方化或资本主义文明的世界化。事实上,近代以来的全球化一开始就是西方资本向海外的扩张和资本主义文明的世界性传播,就是资本和商品以及附着在资本和商品之上的资本主义政治文化观念由现代化的中心即西欧核心地区的资本主义国家向边缘和外围的扩散。这一点在当代表现得更加充分、也更加赤裸裸。所不同的是,在今天,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观念或所谓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不再以极端蔑视非西方民族的“野蛮”和“愚昧”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而是让人感到它似乎极为可亲可爱;传载这种政治文化观念的西方资本或商品,人们已很难窥见其“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原貌,因为它早已披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甚至还裹上了厚厚的糖衣。那些风靡全球的华尔兹、摇滚乐,那些让各国影迷大饱眼福的西方“大片”,那些令全世界的小朋友们如醉如痴的米老鼠、唐老鸭、麦当劳和肯德基,乃至那些让发展中国家的学子们趋之若鹜的西方国家名目繁多的奖学金,哪一样不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观念全球化的使者?对于非西方国家而言,一些人整天喊得价响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观念,以及那些为年轻人相当看重的圣诞节、情人节等,又哪一样不是西方的舶来品?总之,资本主义政治文化观念的全球扩散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后殖民时代、文化殖民时代或文化帝国主义时代等,就是对这一点的概括。

需要指出的是,有很多人是不同意全球化即西方化或资本主义化这一判断的。他们常常争辩说: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并且全球化应该是社会主义化。但是,应该如何是一回事,事实如何却是另一回事,事实与应当、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实际上,面对近代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连马克思、恩格斯都承认它是资本主义化。他们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3]这种全球化即资本主义化或西方化的事实,即使在今天也丝毫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诚然,在当代的全球化运动中,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力图有所作为,并且事实上也可以施加一定的影响,如中国为加入WTO就作了巨大的努力、进行了大量而有成效的谈判。但是,由于全球化的整体格局早已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控制和主导,其整个游戏规则都浸润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观念,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代的全球化运动中并没有多少选择空间或回旋余地。也正因如此,所以有人说,随着全球化运动的推进,社会主义国家越来越像资本主义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