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时间:2022-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它规定并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充分地表明世界逐步趋于一个整体,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应对国际性的新问题,一定要有世界性的阐释,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以此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完成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神圣使命。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加强世界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更需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

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存在于实践之中。实践品格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这种实践品格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四个方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其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二,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最深层的动因;其三,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其四,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文化自觉就是要立足现实,以现时代特征为基础积极能动地对自身实行改造。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以及存在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要超越“解释世界”的功能,发挥“改变世界”的作用,从实践的发展来理解自己学说发展的必要性,肯定自己的学说必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贯坚持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必然是开放的、发展的,必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它规定并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开放的思想体系。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同时文化自觉也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世界性哲学”。“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7]作为一种先进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总是与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总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过程中得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通过开放使自身不断完善。这种开放是在洞悉事物本质,在本质层面上的开放。世界正在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充分地表明世界逐步趋于一个整体,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应对国际性的新问题,一定要有世界性的阐释,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以此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完成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神圣使命。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文化自觉”需要有更加开放的情怀对待世界文化。在文化的价值选择建构过程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性与价值性的方法论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理性态度,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同时,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

(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直接依托于各民族的生存实践和民族形势,带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民族风格。正是因为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才使其获得坚实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其本质上体现了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世界性即是这种共性,而民族性则是个性。辩证法认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基础,个性离不开共性,但共性更离不开个性,因为前者通过后者表现出来。因此马克思主义会在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何时发挥作用及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完全取决于满足这个国家实践需要的程度。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加强世界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更需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从文化角度来看,任何文化都是具有传承性的,是在既有传统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而传统文化又具有相对稳定性,会对社会大众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要完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样长期的宏伟工程,我们就必须辩证地把目光再投回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中。马克思主义是普遍性的,但不是脱离特殊性独立自存的抽象神秘的普遍性,而是与特殊性相联系的,通过特殊性而存在的。所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中,要重视民族性,加深对民族性的理解,用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参考文献

张桂芳、张美峰:《文化自觉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12期。

潘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若干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4期。

潘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需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学术论坛》2008年第7期。

尚庆飞:《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邓剑秋:《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考》,《江汉论坛》2010年第5期。

张森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陈军科:《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现代人文精神论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陈辉吾:《论文化自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桂海论丛》2012年第1期。

任仲文:《文化自觉十八讲》,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人文社科部教授)

【注释】

[1]费宗惠、张荣华:《费孝通论文化自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2]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14卷,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陈军科:《理性思维: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乐黛云:《和谐社会与文化自觉》,《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刘淑那、胡海波:《文化自觉: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发展的价值资源》,《理论前沿》2007年第2期。

[3]费宗惠、张荣华:《费孝通论文化自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4]费宗惠、张荣华:《费孝通论文化自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5]张桂芳、张美峰:《文化自觉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12期。

[6]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