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哲学研究的选题要求与规范

哲学研究的选题要求与规范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题就是提出问题,哲学选题实际上就是确定一个哲学问题作为自己思考和研究的对象。哲学研究选题的理论价值是指该选题具有的填补理论空白、创新哲学理论、丰富和发展已有哲学理论、对旧有哲学理论的纠偏、澄清、诠释、解读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3]因此,作为哲学研究的选题,实际价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作为学术活动的哲学研究,其选题也要符合创新性的规范和要求。

哲学研究首先要围绕一个主题来展开,这就是哲学研究的选题。选题是研究工作的基础,是哲学研究或写作要做的第一步工作,也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凭借的是创新性思维。它不仅需要研究者具有通达的专业背景知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就哲学选题而言,研究者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批判和判断能力、犀利的战略眼光和清醒的自我认识。选题就是提出问题,哲学选题实际上就是确定一个哲学问题作为自己思考和研究的对象。这个选题既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也可以作为一篇论文的写作标题。当然,作为研究课题的选题与作为论文写作的选题在宽泛程度和范围上会有所区别。选题对于研究工作非常重要,关乎今后研究工作的质量高低、进展的顺利与否、甚至是研究的成败。因此,在爱因斯坦看来,提出一个问题常常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才是科学真正进步的标志。不仅科学上如此,哲学上亦是如此。“哲学的功用不在于能解决问题,而在于能提出问题。”[2]好的哲学选题,既能引领人们的哲学思维,又能丰富哲学内容,还能引起同行的关注与共鸣,从而推动哲学创新。因此,哲学问题的层出不穷就是哲学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确定一个既好又适合自己的哲学选题,那就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第一,选题要具有价值性。价值性是判断一个选题的首要标准,任何研究的开展,首先要明确研究的价值所在。即我们为什么进行研究,从事该项研究究竟有何意义。研究所具有的价值性集中体现在选题上,因此,选题是否具有价值或价值大小,就决定了整个研究工作的意义所在。哲学研究选题的价值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价值;二是实际价值;三是学术价值。哲学研究选题的理论价值是指该选题具有的填补理论空白、创新哲学理论、丰富和发展已有哲学理论、对旧有哲学理论的纠偏、澄清、诠释、解读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由于哲学存在着理论科学、重视对思想和心灵的净化、提升的特点,因此,哲学研究首要地表现为一种理论研究,理论意义对于哲学研究的选题至关重要。选题首先要考量理论价值,就要从现有的理论比较中发现矛盾、找到瑕疵,探索发现现有理论的不足,或者理论阐述和解释存在的问题,或者从社会现实问题中反思和创新哲学理论等。为使选题具有更大的理论价值,选题所关注的问题尽量是哲学某领域的深层次基本理论问题,或者是哲学理论的关键点和支撑点问题等对于哲学理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但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又不完全为理论而理论,它还要关照时代,反映社会现实,因此,哲学研究的选题还要具有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所谓现实意义指的是该选题所具有的社会实践方面的价值,如对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对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方面的实际影响和作用,对于具体的社会某个方面、某个层面等所起的实际作用。哲学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哲学家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居士神仙,哲学毕竟还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要给人提供安身立命的生活之根,正如哲学家宾克莱所言“哲学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它虽然不能烤面包,但作为道德的力量却决定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和意义。在这种意义上说哲学确实具有实用性”。[3]因此,作为哲学研究的选题,实际价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哲学选题不能搞得宏大空洞、玄之又玄,不能只悬浮于理论空间。注重实际、反映生活、接地气或着地等实际意义也是评价哲学选题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选题的重要依据。选题除了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之外,还存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价值。学术价值是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学术表现,既表现为哲学研究选题对于哲学学科理论的创新、丰富和深化,也表现为选题引发的实际的哲学理论争鸣,以及由此带来的哲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学术意义的选题首要的是应该具有科学性。科学性是学术研究的‘本’,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失去了科学性,也就失去了学术价值。”[4]哲学研究的选题具有科学性是指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依据,至少在逻辑上是成立的。这样的选题对于丰富学科知识、促进学术积累、开展学术评价和批判、推动学术或学科创新才有意义。

第二,选题要具有创新性。一个有价值的选题必定不是简单的重复和人云亦云,而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根本使命,也是评价学术活动的价值尺度。作为学术活动的哲学研究,其选题也要符合创新性的规范和要求。一般而言,一个选题的创新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探索前沿,填补空白;批判错误,纠正偏颇;补充前说,有所进步。[6]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发展变化性,决定了以客观世界为对象的学术研究的永久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人的认识的无限性,同时也提供了学术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为世界的变化发展,人的认识也要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新现象、新问题会层出不穷,旧的认识的局限性也会日渐明显,甚至会发现旧思想、旧理论因存在错误而被淘汰,新思想和新理论就会不断涌现。因此,能够抓住前沿性的问题、能够填补空白自然是最大和最高层次的创新,在知识暴涨、研究人员众多的现代社会,想要寻找到某学科领域的空白点,还要能完成研究目标实属不易。当然,除了填补空白的创新之外,发现旧理论和观点的错误,加以批判和改正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之道。因为虽然该问题已有研究,但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已有的研究已经被发现有错误,所以在破除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新理论自然就是学术创新。除此之外,即便前人的理论和观点没有错误,但能够发现其有补充和完善的空间,在学术上继承和丰富发展前人的思想和理论应该也属于学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和推陈出新,既包括无中生有,即创造,对于哲学研究的选题来说,就是重新提出一个哲学问题,该问题是哲学史上所没有的,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填补空白;也包括有中生无,即推陈出新,也就是说该哲学问题已经存在,但是发现前人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存在偏误,需要纠正,或者对该问题又有了新的解释视角、新看法或新观点。从已有的哲学问题中产生出没有的角度、解释、方法等,通过这样的工作引发哲学思考和推动哲学学科发展。

第三,选题要具有可行性。选题的价值性和创新性指出了选题所具有的社会和现实需要性和必要性,但是,需要的和必要的问题并不一定适合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选题,要把一个哲学问题确定为研究的选题,还必须要考察研究和写作的可行性,也就是选题所要具备研究和完成的各种条件,具备研究和写作的可能性。选题的可行性所要求的条件一般包括两方面,即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如果选题具备完成的主客观条件,那么,我们就说该选题具有可行性。

主观条件是研究者自身从事研究工作所具备的条件,包括研究者的知识、能力和理论水平等。从事哲学研究需要研究者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比如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需要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史、现代科学技术、逻辑学、知识社会学、甚至是外语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力条件包括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创新能力等。理论水平主要指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对理论的分析和解释、对理论的批判和建构以及理论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哲学研究进行选题首先应考虑自己的专业知识、特长和优势领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尽量不要为了追时髦、找热点或其他原因而选择自己陌生的领域。其次,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理论水平,选择大小、难易适中的选题。对于学生和初搞研究的人来说,一般选择的题目不要太大、太泛,选题应尽量具体一些,适合小题大做。当然,很容易的选题又缺乏挑战性和竞争力,所以选题最好有一定的难度,该难度在自己的努力下是可以企及的。从事哲学研究和进行哲学写作者,一般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并为选题做了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应该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有所认识,从而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选题,这样的选题才有着主观的可能性。研究者如果不是个人而是团队,那么,团队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团队的协作和创新精神等就成为哲学研究选题的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是开展研究的外部条件,对于哲学研究而言主要是指理论条件和文献资料,有时还涉及资金设备条件,比如有的选题需要做实证调查,甚至有的还需要做哲学实验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和设备。有时还会考虑时间条件,比如毕业论文的选题、科研立项的选题等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定,如果选题难度过大、所需时间较多,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或无法较好地完成,这都不是一个合格的选题。哲学研究主要地表现为理论研究,所用的主要手段就是对哲学思想和理论观点的批判和反思,因此,其所需要的客观条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文献资料的收集上。一个哲学问题一般要有其理论来源或是某一理论的延伸和相应的衍生理论,对其解释和回答也要借助于一定的哲学理论。与某一哲学问题的提出、分析和回答相关联的哲学理论即是该选题所要求的理论条件。无论哪一方面,缺乏理论支撑,缺少理论依据,该选题完成起来就比较困难,或者完成不好,尤其对于学生和初搞哲学研究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而对于哲学思想和观点的批判和反思需要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于某一哲学问题,有多少观点、理论,有哪些文献资料,这都需要研究者要了然于胸的,否则,对于自己研究的哲学问题就不能知道是自己讲还是接着别人讲,是创新还是重复等。文献资料是研究者获取该选题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进行哲学研究的基础。文献资料虽然不能说越多越好,但缺少文献资料的哲学研究,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完成好势必很难。

最后,选题要具有适合性。选题除了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外,还要讲究效益性,对于远离经济基础的哲学来说,效益并非指的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更多地指的是社会效益和研究效益,即利用较少的资源、精力和时间投入,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理论价值、精神价值和学术影响。为之就要根据主客观情况择优选题,也就是选择符合具体的主客观情况的课题。因此,为了避免人们对效益的经济解读、误读哲学选题的效益性,此处用了选题的适合性。选题的适合性指的是选题要符合实际:一是符合研究者的实际;二是符合社会发展实际;三是符合哲学研究和哲学学科的实际。研究者的实际除了可行性中讲的主观条件外,主要指研究者的兴趣爱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研究者从事研究活动最强大的内部驱动力。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研究者的兴趣所在,尤其哲学研究,如果没有兴趣会感到枯燥无味、费时费力还收效甚微。选题如果符合研究者的兴趣,研究者就会刻苦攻关、勇于探索,工作效率和选题的效益性就好。社会发展的实际是选题的社会条件,哲学尽管处在各种社会意识的顶层,远离经济基础,哲学研究属于较为深层次的理性思维活动,不应该追风媚俗,但哲学毕竟要反映社会现实,哲学研究的选题也要充分考虑社会现实和文化环境,比如在当前科技时代的话语下,全球保护环境成为时代主题,选择与科技有关的哲学论题、与环境有关的哲学论题等,就比较容易获得立项,比较容易发表成果,再比如,在当前中国话语权的讨论中兴起的文化热、国学热的背景下,选择中国解释模式的哲学论题就比较容易引起共鸣,做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尽管有些热点问题很容易火爆,但不符合哲学研究的实际,也不能作为哲学选题。哲学研究和哲学学科的实际就是选题要考虑哲学的性质,必须符合哲学的特点,还要考虑所属学科的实际,该学科的发展情况,该选题在该学科中所处的位置等。选题还要考虑研究者所处的哲学专业、哲学团队、哲学基地或单位的哲学发展方向,尽量选择与学科、专业和团队、基地等发展方向相一致的选题,这样能够发挥学科或基地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哲学资源,这样的选题会收到较好的研究效果。对于初搞研究者或学生来说,在自己所处的哲学专业、团队、基地或中心等特色和优势方向下,确定一个小的研究选题和研究方向,无疑是取得研究成功的捷径。在当前大科学时代,研究趋于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背景下,尽量避免单兵作战或孤军奋战,否则无疑会增加研究的难度,降低研究的成效。当然,研究的适合性所符合的三点实际需要综合考虑,有所侧重、兼顾其他。

结合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哲学选题就是有价值、能创新,并且符合研究者和社会发展实际,具有完成的可能性和较好的效益性的哲学问题。在进行哲学选题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几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只追求价值和创新而不顾个人实际;片面标新立异而忽视学科和专业发展方向和特色;为哲学而哲学却不考虑社会现实和影响;为迎合社会和媚俗而偏离哲学本性和忘却哲学品格等,这样的选题标准和现象是需要防止和杜绝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