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角色互换,将心比心

角色互换,将心比心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以辩论的形式来反映治国修身的道理,是《孟子》惯用的手法。《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书中主要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追求的个体人格的完善、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个体、社会、天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它们是《孟子》一书的主要内容。与《论语》不同,《孟子》在提出“修齐治平”的观点后,进一步提升了“仁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游说之风非常盛行。很多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

一次,孟子对宋国句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君主吗?我告诉你怎样游说: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句践问:“怎样才能安详自得呢?”孟子答道:“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困穷失意时不离开仁宅义路,显达得意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仁义,士人就能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王道,民众就不会失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时把恩惠施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就独善其身,显达就兼济天下。”

以辩论的形式来反映治国修身的道理,是《孟子》惯用的手法。《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书中主要反映了孟子的思想。该书主要探讨了个体、社会、天人问题,分别回答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天的关系。孟子追求的个体人格的完善、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个体、社会、天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它们是《孟子》一书的主要内容。

笔间波澜

与《论语》不同,《孟子》在提出“修齐治平”的观点后,进一步提升了“仁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体现了君民之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这种仁爱,不仅拉紧了彼此的情感纽带,也大大减少了各种利益之间的纠纷和摩擦。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喊着人际关系难处理,其实是我们对别人关心太少,缺少真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内心中体会角色的互换,在做事情时尝试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就不会整天只想着自己,处处计较个人的得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