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危机的实例

货币危机的实例

时间:2022-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次危机中,亚洲货币危机的影响最为深远和严重,为解决这次危机所使用的手段也创了纪录。这两个冲击令东南亚货币再次全面贬值,股市大幅跳水,亚洲货币危机升级。

三、货币危机的实例——亚洲货币危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共爆发了三次严重的货币危机[20]:欧洲9月危机(1992年)、墨西哥危机(1994年)和亚洲危机(1997年)。其中,欧洲9月危机使英国和意大利退出了欧洲货币联盟,墨西哥危机和亚洲危机则分别使整个拉丁美洲和亚洲卷入历时1年之久的经济和金融秩序混乱。三次危机中,亚洲货币危机的影响最为深远和严重,为解决这次危机所使用的手段也创了纪录。本节将以此为例介绍货币危机的发生、演化和解决方案

1.亚洲货币危机的背景

(1)长期的固定汇率制和本币升值。亚洲国家多属外向型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一直实行与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货币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稳定了进出口价格,便于外贸厂商的生产安排;然而汇率的基础是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当本国和挂钩货币国的经济发展出现背离时,本币就会高估或低估。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美元对各主要货币保持了强劲的升势,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亚洲各国货币随之水涨船高,币值不断被高估,这就使得它们在与美国之外的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居于不利地位。

(2)经常项目赤字和资本流入。亚洲各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出现经常项目赤字,且数额不断扩大。据统计,1985~1989年,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经常项目赤字平均值仅为GDP的0.3%。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上述5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平均为GDP的4%,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尤以泰国和马来西亚为甚[21]。这个现象有两个原因:首先,与美元挂钩的各国货币随着美元贬值而对其他货币发生实际升值;第二,各国出口产品以半导体等初级加工品为主,随着其主要出口国日本的经济停滞加上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这些因素造成亚洲各国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减少。

为了弥补经常项目的赤字,又因为固定汇率制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亚洲国家的国内外利差扩大,高利率诱使大规模的外资流入。为了鼓励外资,亚洲各国采用了固定汇率制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相结合的策略,为短期资金的投机供给提供了有利条件。

(3)金融体系的经营状况不断恶化。20世纪90年代初,亚洲各国经济达到高速增长的顶点。各国银行体系向私人部门的贷款在GDP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然而,金融机构的投资行为存在极大的弊端。首先,信贷存在币种结构(借入外币,而贷出本币)不匹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借入短期外资,贷出长期外币)的现象,这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和偿债风险。其次,大量资金通过金融机构进入房地产等高风险的长期投资项目中,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上升,造成了国民经济的虚假繁荣。金融机构不但向房地产企业提供贷款,而且使用自有流动资金和贷款所得资金直接进入房地产市场,更增加了自身的经营风险。最后,亚洲各国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各国都没有关于存款保险机制等方面的法令和法规,也没有要求金融机构遵守国际通行的会计和审计准则,而且缺乏对金融危机的预警机制。

(4)政府信用下降,政策可靠性受到怀疑。固定汇率制应以稳定的政局和良好的政府信用为依托。但是,亚洲各国政府在危机初现端倪时表现出的政策能力和信用水平很差,各国在干预市场、捍卫本币之前还出现了政策失误和反复无常的现象,人们对政府信用度的怀疑直接破坏了固定汇率制的基础。与此同时,印尼总统苏哈托的统治进入后期,人们预计印尼政局将出现动荡,这都提高了人们对固定汇率制崩溃的预期。

2.亚洲货币危机的演变进程

1997年开始的亚洲货币危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泰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危机。泰国是亚洲货币危机中最早受到冲击的国家。投机客狙击泰铢(及其他货币)的策略是:用外汇掉期[22]在市场上抛售泰铢,同时运用远期外汇、外汇期货和货币掉期等方法冲销风险(这一战略曾在墨西哥危机和欧盟9月危机中“行之有效”)。1997年初,国际对冲基金在外汇市场上买下大量美元远期外汇合约,并约定到期以泰铢付款,到当年的二三月份,远期合约的成交量已经达到150亿美元。但是,此时的泰国政府仍然继续不断地向市场供应远期外汇,而没有当机立断地进行干预和管制,致使外汇储备丧失了50亿美元。

1997年7月2日,泰铢终于顶不住投机攻击,暴跌10%。当日,泰国中央银行在财政部的背书下发表声明,宣称泰铢汇率将“由市场机制和国内外货币市场供需情况决定”,即实行“管理浮动”,取代从1984年开始实行的泰铢对一篮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此后,亚洲地区放弃固定汇率制的申明和决定不绝如缕:1997年7月11日,菲律宾中央银行决定放宽菲律宾比索的外汇交易区间;同时,印尼也将印尼盾的波动幅度由上下8%扩大到了12%,并在8月14日进一步实施浮动汇率制;不久,马来西亚、韩国和台湾地区也纷纷步其后尘。

第二阶段:韩元下跌引发第二轮风暴。1997年11月,韩元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持续跌幅后无量重贬,韩元危机爆发,到11月20日,汇率已经跌至1 139韩元兑1美元,跌幅达20%。接着,日本山一证券被披露存在巨额外汇亏损和证券交易亏损,被迫倒闭,引起东京股市大幅下跌,12月8日,东京外汇市场上日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30日元兑1美元,创下1992年5月来的新低。这两个冲击令东南亚货币再次全面贬值,股市大幅跳水,亚洲货币危机升级。

第三阶段:印尼危机成为亚洲货币危机第三波的导火索。在这一阶段,政治因素开始影响金融危机的进程。1998年5月,印尼境内发生大规模骚乱,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明朗再次导致东南亚货币的激烈波动。实际上,随着货币危机的扩散,它已经转化成全面影响国民经济和国际金融秩序的金融危机,使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经济金融局势变得波谲云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