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百文”事件案例分析

“郑百文”事件案例分析

时间:2022-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4月27日,公司股票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实行特别处理,改称“ST郑百文”。1996年4月,“郑百文”在上交所上市时,其负债比率已高达68.09%。“郑百文”于1998年6月下旬实行了配股,取得配股资金1.47亿元。但“郑百文”即使是在鼎盛时期的1997年其销售利润率也只有0.62%,远远低于同期商业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3.77%,不能弥补其高负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风险。

七、“郑百文”事件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PT郑百文”,证券代码600898),该公司前身为郑州百货文化用品公司,经与相关企业重组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并公开发行股票,于1996年4月17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该公司是一家以批发业务为主的商业流通企业,主要经营家用电器、洗涤化妆、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照相器材等商品的批发业务。它曾是国内最大的百货批发企业。公司上市后两年内一致以绩优股形象受到市场好评,二级市上估价节节攀升,成为名气颇大的“牛股”之一。与此同时,公司利用国内彩电市场迅速扩大的时机,与郑州市建行及彩电生产龙头企业四川长虹结成“银——企——商”资金运营模式,“郑百文”利用银行高达十几亿的援助向长虹大量购买彩电,然后批发转手,取得销售款后再还银行贷款。三者之间的债务链条短时间内急剧扩大,郑百文的负债规模迅速膨胀,资产负债率达到80%以上的危险水平。如此巨大的财务杠杆效应使其根本无法抵御任何市场风险,当彩电大战愈演愈烈时,彩电批发业利润大幅下滑,貌似强大的“郑百文”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崩溃了。1998年首次报亏竟达5亿元,每股亏损2.54元,创下了当时中国股市每股亏损额的最高纪录;1999年度亏损额又翻了一番,达9.8亿元,再创中国之最;2000年又亏损5000多万元。1999年4月27日,公司股票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实行特别处理,改称“ST郑百文”。2001年3月6日起又被暂停上市。

2.案 例 分 析

综观导致“郑百文”财务失败的原因,从企业外部看主要是监管部门力度不够等因素,从企业内部看,则是因为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和内部管理失控等,主要因素是公司内部管理的失控,尤其是公司财务管理的失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盲目扩张,公司负债比率偏高。1996年4月,“郑百文”在上交所上市时,其负债比率已高达68.09%。上市后,公司不但没有及时调整资本结构,反而走上了大规模的扩张之路。“郑百文”于1998年6月下旬实行了配股,取得配股资金1.47亿元。如果公司能正视其经营状况,将这笔资金用以偿还债务,其财务状况还不至于继续恶化。但公司并没有意识到高负债可能产生的高风险,没有利用配股资金来调整资本结构,反而在配股资金到位后不到1年的时间里,在全国9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12家配售中心,共投入网点建设资金2.7亿元。如此大规模的销售额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则大大加重了企业的债务负担,而股东权益却逐年下降,最终出现了资不抵债的财务危机。

(2)运用财务杠杆产生负效应。从前面的叙述中已经知道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既能产生正效应也能产生负效应。关键是运用财务杠杆提高经营业绩必须有较高的销售利润率来弥补经营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但“郑百文”即使是在鼎盛时期的1997年其销售利润率也只有0.62%,远远低于同期商业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3.77%,不能弥补其高负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负债经营,负债比率越高,企业亏损就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