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富榜”≠“创富榜”

“财富榜”≠“创富榜”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位居财富榜第二的陈天桥31岁,创业仅5年财富就达88亿元。继胡润的财富榜之后,最近中国强势媒体《南方周末》推出了内地人物创富榜,又一次引爆了全社会对分配不公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创富榜”与“财富榜”相比较,“创富榜”的主要可取之处在于——打破了西方单一财富指标评价体系,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多项指标评价体系。

一、引子:“财富榜”≠“创富榜”

不久前由胡润发布的2004年中国内地百富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兴趣,最吸引眼球的是以财富论英雄。综观胡润的财富榜,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名次变化很大。美国的比尔·盖茨连续10年位居首富。而财富榜首富是四年“四变”,尤其是前10名变化很大,例如丁磊由去年的首富降为今年的第七位,另有一些富豪沦为阶下囚、自杀或外逃。其次,年龄小,发家速度令人晕眩。在市场体制比较健全、完善的国家,一个企业要积累到中国富豪们的财富,尚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台湾的富豪,年龄一般在70多岁,香港富豪是60多岁,而我国则是三四十岁,这是对传统产业而言。高技术产业利润来得快,但就是当代互联网的领军人物比尔·盖茨,也用了11年的时间成为亿万富翁,创业17年后才跃为美国首富。而中国IT产业的一些富豪们年龄仅二三十岁,只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进入富豪榜前10名的进程。例如位居财富榜第二的陈天桥31岁,创业仅5年财富就达88亿元。第三,从财富榜结构分析,暴利行业特点突出。在“财富榜”中,主营房地产业的有45位,上市公司掌门人有58位,而房地产和上市公司恰恰是我国当前两个最不规范、泡沫化最大和最富投机性的领域。

值得深思的是,在体制转型期现存的体制和市场环境下,真正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依法纳税、节俭积累而成为富豪的概率有多大?上述特点表明,在当今中国,我们几乎看不到财富有一个长期逐渐积累的过程,看到的更多是暴利和投机。

继胡润的财富榜之后,最近中国强势媒体《南方周末》推出了内地人物创富榜,又一次引爆了全社会对分配不公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要说“创富榜”与“财富榜”的差异和意义,“财富榜”以财富多寡论英雄,在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制度平台下,因为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稳定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分配格局,它大体反映企业的综合价值还说得过去,但它不适应中国体制转型期的国情。“创富榜”与“财富榜”相比较,“创富榜”的主要可取之处在于——打破了西方单一财富指标评价体系,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多项指标评价体系。主要考虑了公平与效率的协调问题,强调了财富的取得途径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和公众形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创富榜”虽然有突破,但却不彻底,在一些方面还不完善,有待改进,比如“创富榜”的重点在财富多寡(权重30%)和财富的分配即社会责任(权重40%),而关键的致富手段即企业文明,其权重只占20%,其中守法诚信问题过于笼统,权重仅仅占了10%,保护员工合法权益也仅仅占了10%,企业文明比重太小。由于各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以员工人数来反映吸纳就业量,其可比性要打折扣。又比如,没有生态环境指标,很容易诱发通过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污染。另外,“创富榜”所列的“公众形象”指标在操作中可能出现水分,因为,在利益驱动下,“公众形象”完全可以用金钱开道,通过媒体来塑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