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政权的经济基础

新政权的经济基础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多年的历程中把经济工作作为革命的一部分,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国民政府对各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使根据地军民得不到一粒米、一撮盐的补给。各根据地普遍出现了经济恶化,工商业调零,食盐、布匹、药品昂贵,部分地区发生饥荒。苏区的钨矿每年生产数千吨钨矿石,秘密卖给广东陈济棠的企业以换取物资。在持续数年的大规模内战中,背靠苏联、东邻朝鲜的东北地区是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

接管与恢复:新政权的经济基础

长期而激烈的战争环境是对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全面考验。中国共产党在多年的历程中把经济工作作为革命的一部分,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中国共产党给外人所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能够充分动员和组织中国最广大的乡村力量,去打碎传统秩序、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在红军时期,农村工作成为中共事实上的工作重心,主要方针就是发动农民抗税、抗债、抗捐,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割据与暴动。国民政府对各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使根据地军民得不到一粒米、一撮盐的补给。各根据地普遍出现了经济恶化,工商业调零,食盐、布匹、药品昂贵,部分地区发生饥荒。红军没有真正的军工厂,主要靠缴获,打完仗还要捡子弹壳回来重新利用。

毛泽东提出,苏区政权要把经济工作管起来,从关心群众生活、反对敌人经济封锁和根据地存亡的高度来解决经济问题。他指出,江西苏区每年有300万担谷子出口,价格是5角钱一担,而商人运到赣州4元一担,赚了7倍。苏区每年要消费900万元的盐、600万元的布,这1500万元的盐、布的进口都由商人经营,中间价差很大。为此,江西苏区积极开展了多种经营,对很多贸易实行统购统销,还努力建立新的贸易渠道以打破封锁。

苏区的钨矿每年生产数千吨钨矿石,秘密卖给广东陈济棠的企业以换取物资。这种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合作收到了明显的政治效果,长征时期陈济棠的部队虚张声势,坐视红军经粤北从容西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建成了抗日统一战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共改变了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转而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在田赋问题上主张公平负担,贫苦农民免除赋税,有土地的地主和富农按级累进,尽量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政策是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医治创伤,积蓄力量,支持长期抗战。在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主要是依靠外援,占边区财政收入约50%到85%。外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国民政府给八路军的军饷,一部分是海外华侨和进步人士的捐款。

国民政府对八路军按4.5万人计算,每月发给军饷63万元。以后虽有调整,但总数没有超过70万元。而抗战时期物价飞涨,一套军装费用1939年为2元,1940年涨到5元。因此八路军经济上一直拮据。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日本对华政策的改变,国民党的政策也由积极抗日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完全停止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一切供应,皖南事变后又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经济封锁,禁止必需品如棉花、铁、布匹等入口,阻挠扣留边区商人;提高税率,不许边区土产向外推销。中共抗战进入了艰苦阶段。

陕甘宁边区原本就经济落后,工商业基础薄弱,政府财源困乏,在顽固派的军事包围、蚕食政策和经济封锁下,边区的面积缩小,人口锐减,财政出现了严峻的形势。用《毛泽东选集》中的描述就是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些措施是:调整财政政策,大力发展边区经济,增加税收,发行公债等。各机关部队各自经营一部分生产以解决经费困难;大量开发食盐,发动群众驮运食盐出口。

img98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兵工厂,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往往不能保证质量。

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如土地改革、互助合作、奖励开荒、发动大生产运动等,使农业生产得以发展。1944年陕甘宁边区农业产量由1941年的147万石提高到175万石,农民交纳公粮占农业产量的比例由1941年的13.6%降低到9%,不仅保证了战争的需要,而且改善了人民生活。

盐是边区的很大富源,是换回边区所需的棉布等日用品,活跃边区经济、稳定金融、调节物价的骨干,是边区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毛泽东提出,1943年如运30万到36万驮盐出口,按平均边币计算10元一斤盐,就有4.5亿元至5.4亿元收入,按当时市场价可买粮3.46亿斤到4.15亿斤。

边区政府把过去分散无计划的食盐运销统一于盐业机关,实行对外统销。政府组织力量整理路途设骡马店、转运栈,在缺水处开挖贮水窖;沿途植苜蓿,配备草料,做到“有路、有店、有草、有水”,这样可以节省运费,增加运量。结果1943年产盐达到60万驮,运出38万驮,盐的出口占边区出口总额的近一半,换进大量必需品和法币,稳定了金融和物价。1937年至1945年,盐的收入占整个边区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img99

朝气蓬勃的延安,混沌岁月里的一片光明。

土地问题一直是农耕民族命运的焦点所在,历代的皇权更替也多与此相关。均贫富、耕者有其田是历朝历代多少人造反的口号,但从来没有哪次起义后能够真正实现。1946年春,随着内战即将爆发,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减租减息逐渐转变到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使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免除了每年700亿斤粮食的地租。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在持续数年的大规模内战中,背靠苏联、东邻朝鲜的东北地区是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苏联一开始不相信中共具有与国民党全面抗衡的军事实力,不愿公开支持中共。但“二战”后美苏关系从战时的同盟国迅速转化为战后的竞争对手,苏联于是极力巩固自己在东北的地位和影响,阻止美国的势力进入东北。

在东北解放战争过程中,苏联不仅向中共提供了技术援助,支援了大批铁路器材,还应其所请,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紧急支援了棉花、布匹、医药、军需品、日用品等战略物资。1946年冬,东北民主联军缺乏棉花布匹,几十万军队无法解决过冬问题,便使用农产品换取苏联的棉纺织品。同时,将朝鲜北部作为隐蔽的后方,战事紧张时把战略物资、伤病员、家属和后勤人员撤到朝鲜境内,完善了后勤补给网络布局。

东北铁路网密集,但在多年的战争中也受到了巨大破坏,有的路段被破坏10次以上。苏联专家帮助东北民主政权进行铁路恢复。在苏联专家和物资的支持下,东北铁路员工提出了“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火车就开到哪里”的口号。

铁路和桥梁的及时修复,保证了解放军的迅速转移和集中。东北解放军主力先是转移和集中在长春地区,而后又转移和集中到锦州地区,最后全歼了困守在沈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辉煌胜利。

1947年7月,苏军将大连的化学厂、钢铁厂等企业移交中共,中共的第一个大型军工企业建新公司正式成立。从1947年至1950年的4年里,建新公司共生产54万发炮弹、26万个炸药筒、1430门迫击炮等大批军火,其中大部分经海路送到山东半岛,再由支前大军用成千上万辆小推车运往华东前线,对关内战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连的企业还生产了被服数十万套、军鞋200多万双供军用,“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越打越强。

随着战局的进展,东北乃至全国各地陆续解放。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石家庄宣告成立,开始发行人民币。此时百废待兴,人民币还是沿袭过去的币制,最大面值5亿元,最小面值1元。

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采取没收的政策,被没收的资本就成为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1949年,国营经济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占26%,已经拥有全国电力产量的58%,原煤产量的68%,生铁产量的92%,钢产量的97%,水泥产量的68%,棉纱产量的49%,还掌握了全国的铁路和大部分的现代交通运输事业。一个新的时代在炮火中已然来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