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如何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顾世界银行发展的历史,创新已成为全球银行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而我国学者对于中间业务创新的理论较少,在有关中间业务系统研究文献中,对银行中间业务具体业务的操作介绍的书籍居多。如1995年杨干忠、朱毅峰教授主编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种类。然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坎坷,如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研究的背景

回顾世界银行发展的历史创新已成为全球银行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从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推出大额定期储蓄存单这一新金融工具起,各种新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现代商业银行形成了一股开发新业务的浪潮。20世纪80年代后,以中间业务产品创新为代表的金融业务创新活动尤为突出,它改变了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使中间业务成为与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并重的第三大支柱业务。随着金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利率水平的走低,中间业务创新、发展已成为21世纪国际银行业重要的发展战略。

国外有关中间业务创新的理论研究大部分都与金融创新紧密相连,而且多集中于中间业务创新原因的探索上,如西尔柏(W.LSILBER)1974年提出的约束诱导理论、凯恩(E.J.Kane)的回避管制创新理论、希克斯(J.R.HICKS)和尼汉斯(J.NIEHANS)的交易成本理论等。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金融创新,1985年12月,《金融研究》发表了周林教授和何旗先生关于金融创新理论的评价文章和译文,“金融创新”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金融界的权威刊物上。徐进前先生1994年编著的《金融创新》一书为国内学者编著了第一部有关金融创新的著作。而我国学者对于中间业务创新的理论较少,在有关中间业务系统研究文献中,对银行中间业务具体业务的操作介绍的书籍居多。如1995年杨干忠、朱毅峰教授主编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种类。与此同时,许多报刊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商业银行创新及中间业务发展的文章,但多是一些零散的、泛泛的论述,缺乏合理、科学、系统、全面的分析。

然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世界银行发展的长远战略,因而仅仅研究它产生的动因及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外资银行的重大竞争压力,我国商业银行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要经营方向的历史即将结束,确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战略地位,已成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对此,国内理论界已达成共识,黄达教授曾指出:“现代金融,包括商业银行,应充分看到市场化所带来的挑战,如果不研究、不适应、不调整它,肯定会走向衰落。”中国人民大学吴晓球教授指出:“2001年7月,中国央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实质性意义。央行意识到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行方式、业务结构和利润来源要发生变化,要和资本市场对接。在目前的金融环境和竞争格局下,如果商业银行不进行业务创新,将会被淘汰。”

然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坎坷,如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目前创新道路上最直接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创新的空间与方向如何把握?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现实问题,因此本书存在较大的理论研究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