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准确定位·宁夏财政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准确定位·宁夏财政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以上观点来分析,今后五年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对财政的发展将产生以下影响。经济是决定财政税收的主要因素,经济活动的范围决定了财政税收的范围。宁夏实施跨越式发展,将促进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必然推进财政税收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宁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得财税在作了这两项扣除后,可分配的收益基数明显增大,引起负担的财税收入比例下降。

第一节 准确定位·宁夏财政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宁夏财政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将促进财政的跨越式发展;二是财政的跨越式发展,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处于重要的地位;三是财政的跨越式发展,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一、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将促进财政的跨越式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经济决定财政税收。财政税收产生和发展的“本原”,是一定的经济条件,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马克思说:“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用以上观点来分析,今后五年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对财政的发展将产生以下影响。

(一)宁夏财政税收的范围将明显扩大

经济活动的范围决定财政税收的范围,财政税收参与社会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生产的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经济活动延伸到哪里,财政税收就跟踪到哪里;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财政和税收。经济是决定财政税收的主要因素,经济活动的范围决定了财政税收的范围。可以预见,今后五年宁夏经济活动的范围将明显扩大。

(二)宁夏财政税收的规模将明显扩大

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水平决定着财政税收的规模和水平,财政税收的规模和水平由生产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决定,支出的程度直接受规模和水平制约,也是由生产水平所决定。宁夏实施跨越式发展,将促进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必然推进财政税收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

(三)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马克思说:“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财源结构和税源结构完全从属于经济结构,是由经济的结构决定的,主要由三个方面的经济结构决定的。一是产业结构决定财政税收结构;二是所有制结构决定财政收入和税收结构;三是区域经济结构决定财源结构和税源结构。

(四)财税负担水平将合理下降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税负担水平。国家财税要从计算收入中扣除企业成本和居民基本生活费。宁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得财税在作了这两项扣除后,可分配的收益基数明显增大,引起负担的财税收入比例下降。

(五)财税收入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科学技术是经济和税收增长的推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大,对财税收入的贡献大。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的一系列重点经济发展项目,将淘汰技术落后、增加值小、带来的税收少的传统产业,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然促进财政和税收高速增长的地区。

二、财政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财政是生产关系四环节中的核心和要害。经济,指整个国民经济及其运行状况,是对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高度概括,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恩格斯把经济所包含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的关系概括为生产关系,这四环节中,生产处于基础地位,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也不是被动地消极地适应生产,而是积极地影响生产,反作用于生产。在这四个环节中,主体并不相同,生产的主体是生产者,交换的主体是企业与消费者,消费的主体是消费者,分配的主体是政府。政府一般不参与、不干预其他三个环节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财政和税收参与企业和个人的收益分配,影响各方面的经济活动。劳动者以劳动权参加分配,企业以财产权参加分配,国家以政治权力参加分配,工人拿工资、企业拿利润,国家通过财政税收拿收益,这是收益分配的主要形式。

分配环节在整个生产关系环节中不处于基础地位,但是,参与国民经济分配,关系到各方经济效益,成为核心问题和要害问题,各方对此最敏感最关心。中外历史上许多次变革,都是从分配这个环节开始的。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质,就是对所有制、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进行改革,调整财产和分配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的基本职能是分配,是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参与收益分配,分配的对象是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产品价值,税收是财政参与分配的主要手段。财政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是国家生产发展和国民共同利益的需要,是由国家权力和国家所有制决定的。恩格斯把“公共权力”和“征税权”并列,看成是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相互联系的两个因素,政权靠征税取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征税权以公共权力为前提。马克思说“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国家的政权机关管理国家事务、兴办公益事业、保护单位和个人财产及人身安全,需要大量的财力做后盾,政府行使社会职能、担负调控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也需要大量的财力做支撑,要用社会的财产来为全社会谋福利。

从上述论述我们看出财政税收的本质特征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一)财政税收不是一般意义的分配

财政即国家财政,是国家的集中分配,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分离于一般分配,以完整的形式出现在生产关系中。是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国家主权在经济上的重要体现。税收是财政参与分配的主要手段,税收占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政府行使社会职能,调控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财力保障。

(二)财政税收是分配环节的重要环节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分配仅是其中一个环节,财政税收又是整个分配环节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经济,四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能把它们分割出来,孤立进行研究。研究中要注意事物的个性和特殊性,要充分认识到,财政税收参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影响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经济环节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分配是经济的核心和要害

财政和税收与国家政权的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以法律手段正确处理财政税收与各方利益分配关系。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职能作用,调动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

三、财政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财政和税收反作用于经济,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基本观点。财政主要以税收的形式和财政拨款的形式参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此外,还以资产收益形式、规费形式等收入形式和财政贷款支出形式参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财政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当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发展。

(一)财政是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的主要方式和方法之一,还包括计划、税收、物价、金融等手段

在历史上,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有两种形态,一是市场经济体制,二是计划经济体制,二者在资源由谁配置、对微观经济管与不管和如何管等问题上有本质的区别。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市场富有效率,主张自由放任,市场调节,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美国供求学派凯恩斯认为市场有缺陷,主张政府干预,达到供求平衡。许多国家政府采用凯恩斯理论,避免了经济大幅度波动,缓解了经济危机,保持了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都承认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同时认为市场并非灵丹妙药,主张政府调控,不能让那只看不见的手捉弄经济。

(二)财政税收对经济的宏观作用,就要从理论上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国家宏观调控需要财力做后盾,税收是国家财力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扩大税收规模,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二是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关系,这是财税体制的核心问题。因此,税收规模的扩大,不能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否则,就会削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三是公平竞争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公平税负,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四是发展是硬道理,税收政策必须体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扶持弱势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五是税收调控作用包含在税制中,通过征管来实现。当前,一方面企业负担重,经济效益不高,亏损面较大,靠提高税负、增加税收不大可能;另一方面我国财政赤字连年增加,债务连年上升,靠减税刺激经济增长也不大可能。但是,税制不尽合理,税负不平,税收流失较多,税外收费额较大,费挤税的现象相当突出。因此,要完善税制,合理设置税种,调整税率,清费立税,清理减免税,开征新税种,扩大税基,加强税收征管,增强税收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三)财政税收调控与经济发展

财政税收调控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要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此,应当根据当前形势,采取相应的税收措施和对策。

一是调节供求关系,促进供求平衡。经济能否均衡发展,取决于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二是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平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但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扩大。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各个地区的经济能否平衡发展,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为了促进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让各个地区都走上富裕之路,必须实行分税制,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三是调节个人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但是,市场经济本身不是趋向共同富裕,而是趋向两极分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收入来源渠道增多,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同时出现了个人收入差距扩大乃至悬殊的现象。一方面,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的温饱问题未解决,城市也有上千万的贫困人口;另一方面,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估计将达到1000万人以上。因此,对合法收入应当保护,并依法征税;对过高收入作适当调节;对于非法收入,必须坚决取缔和打击。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将各类应税个人的各项收入纳入所得税征收范围,实行按年综合计征个人所得税,同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物业税和社会保障税,加大个人收入调节力度,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四是调整税负,促进公平竞争。市场经济要求税收公开透明,保持中性,不扭曲企业的经济活动,给企业创造一个透明的、公平的、可预见的税收环境,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税收负担一要公平,二要合理,三要透明。所谓公平,就是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不搞歧视政策;所谓合理就是税收负担不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不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不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所谓透明就是让企业预见自己缴纳的税款。五是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税收优惠是国家利用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减少税收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世纪初的10%猛增到80%。所以,应当把税收优惠的重点放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上。六是调节对外经济往来,促进对外开放。中国加入WTO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标志着中国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和税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可以合理合法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促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降低关税总水平,加强国际间的征管合作,维护我国权益。经济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的统一,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是极其重要的。财政和税收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影响都很大,是经济发展各要素中极其活跃的重要因素。财政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财政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导向作用、经济调节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作用、社会利益调节器作用和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财政要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为自己的基本目标,以和谐社会的导向指导并约束自己的活动,要以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对财政工作进行科学的总结,对今后的财政改革和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