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描绘“中产”的蓝图

描绘“中产”的蓝图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在薪酬收入上不能与其他行业相比,但传媒行业的特殊性,如职业声望、地位资源等,使从业人员也有条件跻身优雅与富足的生活。因此,笔者将其列为容易进入“中产”的行业之一。大致来说,电视台的从业人员比报社、杂志社的从业人员“薪”高一筹。他们早已突破了“中产”的层次,进入富豪的级别了。据称,其老板刘长乐试图创造中国的奥普拉或者大卫·莱特曼。

传媒行业的特殊性,使从业人员也有条件跻身优雅与富足的生活。

新闻传媒行业似乎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在薪酬排行榜上,他们默默无闻,并无显赫之处。但在现实社会里,他们却特别引人注目。他们经常出入五星级宾馆,接交了许多高官与豪商,高档的车坐过(虽然不是自己的),高档的宴席赴过(当然不是自己买单),谈笑皆鸿儒,往来却有白丁,外出办事将记者证一亮或者将自己的名字一报,总要比别人顺利一点……在一些媒体专业网站或频道的论坛上,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新闻记者、编辑们经常借用英文“消息、新闻” ( news)的谐音戏称自己的职业为“牛”,即反映了他们如牛般勤勉、努力、奉献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他们的职业在社会上地位高,“牛”气,有“无冕之王”之称。

新闻从业人员收入不算顶高,但社会地位很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笔者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对此深有感受。虽然在薪酬收入上不能与其他行业相比,但传媒行业的特殊性,如职业声望、地位资源等,使从业人员也有条件跻身优雅与富足的生活。因此,笔者将其列为容易进入“中产”的行业之一。

我们说传媒行业收入不是很高,是相对于IT行业与金融行业而言的,在全社会的行业比较中,传媒行业也还算得上是高薪行业,传媒人进入“中产”也很有条件。《二十一世纪人才报》就传媒行业的收入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调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在媒体新闻界,媒体从业人员不仅有工资收入,而且还有稿费收入。工资通常是不变的,而可变的、占收入大部分的是稿费。许多调查可能只统计了工资收入而没有包含稿费收入,这是造成目前传媒行业收入不高这种错觉的一个原因。目前,媒体中计算稿费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是给定一个任务量,完成任务的部分和超额完成的部分一并算稿费;二是给定一个任务量,完成任务的部分不算稿费,超额完成的算稿费。如果是采编分离的,那编辑就没有稿费,只有工资加版面费,记者则是工资加稿费,有的是根据完成的条数算任务,有的是根据字数算任务……虽然各媒体根据自身情况有所不同,但基本计算薪资的方法大概如此。其中,通常按字算钱的稿费在60~300元/千字不等,按等级来算稿费的从800~3000元/篇不等。这样,在正常的工资之外,媒体从业人员还有一笔并不低于工资收入的稿费收入。一位在财经媒体做了5年的记者说,他们单位给记者的底薪不高,月工资也就800元,编辑是1500元。编辑部主任的工资是3000元左右,大家都可以写稿子,一样算稿费,稿费平均100元/千字。这样一来,做得好的编辑一个月的收入连带稿费能拿到1万元,一般的记者一个月的收入也可以到达6000~7000元。

另外,在媒体圈里,还有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但凡发布会、厂商说明会等,举办单位通常都要给跑会记者们少则200元多则500元的“车马费”。不少记者每个月跑会的收入往往就能跟工资收入持平。像跑IT、房地产等热门线的记者,参加的会议多,一个月光“车马费”就有拿到上万元的。

在主流的大众媒体里,新人和老人的收入不一样。特别是一些主流的老牌日报性质报纸,这点体现得更为突出。通常,这些媒体根深蒂固,有很久的历史渊源和政府的支持,家大业大,广告价位很高。在这种媒体做了四五年的人,单位就可以给他配车,至于车的油钱、保养费什么的就全是单位出,一个人每个月各种收入能到7000~8000元。这与时下火热的IT程序员们也不相上下。

相对于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目前做得还相对稳定赢利的网站,工作人员的收入也是因为所在职位不同,所司职责不同,而薪酬有所差异。普通非正式人员通常在600~1500元/月;正式的员工则是3500~5000元/月;中层以上的月薪从1万到4~5万元不等。

据福州媒体调查,目前,福州平面媒体的一般从业人员收入如下:记者月薪一般在2000~5000元之间,编辑月薪一般在2500~6000元之间。

据《新闻晨报》调查,在上海的主流媒体中,大多数记者编辑的底薪收入每月在3000~5000元,少部分较低的也在每月2000元左右,这绝大多数是刚刚毕业还处在见习期的记者、编辑。通常记者的主要收入是工资+稿费。当然媒体影响力的大小也同样关系到记者、编辑们的收入高低,例如申城某知名报纸,收入高的记者一个月能拿到近两万元的薪水,某电视台采编记者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1万元。原本被认为收入不太理想的杂志社,一般记者每月也能拿到4000~5000元。至于广播记者,一般的月薪在5000元左右,高的也在1万元以上。

传媒行业也是一个贫富悬殊的行业。北京外企太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披露的一个关于“北京平面媒体行业薪酬盘点”的调查结果显示,编辑部门、广告部门和市场部门员工的总薪酬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其比例分别为1.6%、55.4%和7.5%。总编、广告总监和市场总监作为这三个部门的领导,其薪酬水平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的年度总薪酬分别为16.1万元、19.1万元和15.8万元,显示出广告部门的总薪酬相对较高。另外,职位等级较高的员工所获得的总薪酬比低等级员工的总薪酬高出6倍。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发现最高等级员工的总薪酬的中等水平能够达到约17.5万元,其中主编年薪最高可以达到30万元,至少在普通编辑的薪酬基础上翻五番,而最低等级员工总薪酬的中等水平只有约3万元。

不同类别的媒体从业人员,其收入也有所不同。大致来说,电视台的从业人员比报社、杂志社的从业人员“薪”高一筹。这得益于电视的迅速普及与持续火暴。在效益好的电视台,工作几年就买房买车的大有人在。尤其是一些有点名气的主持人,不仅工资高,而且还能在外面拍广告、演电视剧等,其收入是一般的媒体人员无法攀比的。他们早已突破了“中产”的层次,进入富豪的级别了。公开见诸报端的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窦文涛、吴小莉等人,其身价都超过百万年薪。这是凤凰卫视2000年上市时其公报透露的信息。据称,其老板刘长乐试图创造中国的奥普拉或者大卫·莱特曼。这些名字在美国电视界的价值分别为:奥普拉令人瞠目的近10亿美元个人资产,大卫·莱特曼的2000万美元年收入。在美国,一个主持人有时候就是一家企业。他们用自己的品牌来为自己定价,并因此有自己的经纪人公司,以及有更多的以这个品牌为业的生意。在中国,主持人的身价虽然没有国外的高,大陆的也没有香港的高,但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于那些明星主持人来说,“中产”早已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追求的是富豪级别。

除了主持人,电视记者一直以来也是个令人羡慕的群体。这种令人羡慕,落实到实际,就是他们的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和高出普通老百姓许多台阶的经济收入。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把孩子送进了所谓的贵族学校。他们以中产阶层或准中产阶层的形象出现,那种优越感是无需质疑的。他们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采访各级领导,走访各级企业,走近寻常百姓,人们都争着成为镜头中的主角。于是电视记者就显得极其“牛”气。电视记者收入也普遍较高。如果是省会一级城市尤其是沿海发达城市,电视业发达,电视记者走俏,其月收入大都能拿到8000元左右,名气大一点的、自己又特别勤奋的,一个月拿1万多元也很普通。不过如果想要拿更高一些的薪酬,那就除非职位往上升,如做制片人、总监什么的。只有职位上升了,薪水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另外,有些电视记者做了一段时间还会利用自己积累的各种资源自己出来开公司,这也是许多记者的“中产”之路。

以前杂志并不为人所注意,远没有报纸的影响大。但这几年一些运作较好的杂志畅销市场,受到读者热捧,杂志社采编人员一改过去默默无闻的现象,开始走红起来。如《知音》、 《家庭》、 《女友》、《读者》、 《深圳青年》等杂志,发行量逐年增长,杂志社人员收入也相应大涨。在一些市场化程度高的杂志社,其从业的薪资主要根据其组稿多少、重点稿件的发稿量、选题策划的好坏而定。如果你能组到好稿,在市场反响大,能带动杂志的发行,你便能拿到相当丰厚的奖金。如果你是畅销杂志社的高管人员,其收入自然更加不菲。在杂志界流传着这样一个“版本”,《财经》杂志的主编胡舒立曾被传为中国身价最高的财经记者。一家媒体公布的说法是,凤凰卫视资讯台开播,请她出任财经顾问时开出的价码是年薪150万元人民币。虽然这是一条并没有得到认可的传闻,但足以说明传媒业人才也是能够拿到高薪的。

以上我们介绍了几个容易进入“中产”的行业。值得说明的是,第一,进入“中产”并不限于这几个行业,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许多行业都在重新整合与更新,各个行业都有进入“中产”的机会;第二,根据市场的变化,热门行业也是不断变化的,在某些时候这个行业收入高,在某些时候又是那个行业走俏,对此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第三,我们这里介绍的只是时下容易进入“中产”的行业,也就是说在这些行业进入“中产”的几率大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只要进入这些行业就都能“中产”,事实上,行业内部悬殊较大,真正容易进入“中产”行列的,是那些处于行业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才,而不是普通的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