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盘整市的形成与突破

盘整市的形成与突破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盘整市的突破有向上与向下两种。一般导致盘整市转为突破的主要原因是消息面的变化和流动筹码的变化。利好消息的出台与浮动筹码的减少会造成买盘踊跃,将导致盘整市向上突破,形成升势;利空的出现与大户筹码的逐步减少,可造成接盘无力,股价下滑,则盘整局面转为向下突破,形成空头行情。

三、盘整市的形成与突破

(一)盘整市的形成

以上我们介绍的牛市和熊市,都是就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来说的,至少也要有几个月的时间,主要是用来描述一种长期趋势。实际上,在股价上升的牛市中,特别是上升了一段时间后,也可能有股票的短期下跌,我们称之为回档;同样,在股票下跌的熊市中,经过一段下跌之后,也可能有股票的短期上升,我们称之为反弹。如果在长期牛市或者长期熊市之后,这种回档或者反弹达到一定的强度,使得股价从牛市转入熊市或者从熊市转入牛市,我们则称之为反转。

另外,在股市的股价走势中,股价变动轨迹除了上涨趋势和下跌趋势以外,还有一种就是股价震幅微小的盘旋局势,称为盘局,也称为盘整市或者牛皮市。在盘整市里,股价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趋势不明显,看不出股价是要往上走还是往下走,而是停在某个小区间内上下波动。而一旦股市从盘整转入牛市或者熊市,便是我们常说的突破。

盘整市的形成与牛市和熊市一样,也是多空力量对比的结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利多、利空因素两相纠结,使投资者很难衡量其可能的冲击力,因此心存观望,既不敢大力介入,也无意轻易撤退。

(2)经过一段涨升或下挫后,涨幅或跌幅都已达到相当程度,也就是投资者认为“涨得差不多了”或“跌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持这种看法的人比例逐渐上升。在技术面上,已达“超买”或“超卖”的地步。比如行情上涨了一段时间后,无力再向上攀升,但又没有下跌的动力,只得停顿盘旋,股价日常波动幅度很小,多空双方力量势均力敌,成交量日益萎缩,便形成高位盘旋;反之,如果行情下跌了一段时间,无力再向下跌落,但又缺乏上涨的动力,只得停顿盘旋,从而形成低位盘旋。

(3)基本面缺乏重大“利多”或“利空”刺激,双方都无助长声势的诱因,股市因而陷入盘局。

(二)盘整市的突破

大家都知道,在盘整市中一般应以观望为主,不宜频繁炒作,要等趋势明朗以后再作打算,这样风险就相对比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就无所事事了,实际上,此时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就是寻找“拐点”,也就是确定盘整市突破的时机与形态。盘整的局势持续一段时间后,流动筹码经过换手的整理消化,往往会打破这种沉寂的多空平衡局面而寻找新的股价变化趋势,形成一种突破的形态,所以盘整局势也可以看做蓄势阶段。如果盘整市有向上突破的迹象,投资者可以考虑逐步建仓,至少是做好建仓的准备,反之则要逐步减仓,这样才能避免在真正突破时措手不及,失去进货或者出货的最佳时机。因此,掌握盘整市突破的迹象,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当重要。

盘整市的突破有向上与向下两种。一般导致盘整市转为突破的主要原因是消息面的变化和流动筹码的变化。利好消息的出台与浮动筹码的减少会造成买盘踊跃,将导致盘整市向上突破,形成升势;利空的出现与大户筹码的逐步减少,可造成接盘无力,股价下滑,则盘整局面转为向下突破,形成空头行情。

一般来说,导致盘整市向上突破的情况有:

(1)突发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明朗化,使得投资者顾虑消除。

(2)机构大户在盘整市里逐渐建仓,浮动筹码日益减少,使上档没有压力

(3)企业的业绩有所上升,至少比原来想象的要好,因而人们回过头来买进。

(4)资金并未离开股市,只要行情跌不下去,下档风险不多,又纷纷进场。

导致盘整市向下突破的原因有:

(1)突发重大的利空消息,使原来不愿脱手的股票,也由于害怕而抛售出去。

(2)在盘旋进程中,机构大户逐渐抛售出手中持股,等到持股不多时,就撒手不管。泛滥的筹码让小额投资者踢来踢去,最后踢不动了,只好向下滑。

(3)在盘整市里,着眼于短线差价的投机者,以及小额投资者吃饱后,一旦不耐烦久盘而卖出,就形成行情买压,导致股价向下突破。

(4)企业业绩较差的真相大白时,盘整市便向下突破。

盘整阶段是股市中多空双方力量的暂时平衡,一般不会持续太久,一旦突破,向上或向下都将有很大的空间。那么,如何寻找股市盘局的“拐点”,也就是如何判断是否是有效突破呢?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可以依照以下4项原则加以研判:

一是3%原则。即指数或股价突破(超过或跌破关卡指数的3%)。这里的关卡指这样几种情况:或者是历史上成交的密集区,或者是K线图上的长期趋势线,或者是移动平均线,或者是以黄金分割率及费波南兹点来确定。

二是收盘突破原则。收盘指数必须突破重要关卡。

三是两天原则。连续两天在原来方向上突破技术位。

四是量价配合原则。无论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突破,必须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

“拐点”是股市出现的转折点,一旦突破盘整,就会开拓出向上或向下的空间,投资者如果能敏锐地发现“拐点”的位置及其突破方向,并据此作出及时跟进或及时止损的操作策略,则能运筹帷幄,游刃自如。投资专家认为,对“拐点”的判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观察中得出:

(1)观察成交量。大体上看,如果是向上突破,则上涨股票家数开始增加,成交量亦猛增,个股则价涨量增。如果是向下突破,则下跌家数增加,成交量大幅增加,表现在股市上是价跌量大增。

(2)观察技术指标。以RSI为例,当股市陷于盘整,RSI值总在50上下盘旋,时上时下,变化不大。但一旦开始向上或向下突破,则此指标会脱离原先范畴,开始上升或下降,幅度较盘整期大。

(3)观察线型。股市盘整,移动平均线即呈平行走势,一旦突破盘整向上或向下发展,此项移动平均线即转呈上升或下降趋势。

(4)观察买卖笔数。当股市进入盘整时,买进、卖出与成交笔数,彼此相差有限,仅在小幅度内变动,一旦买卖成交笔数出现剧烈变化,则预示股市将突破盘局。

(三)识破假突破

股指或者股价常常出现升到某一点便受阻回落,跌到某一点得到支持又反弹走高的现象。来回几次这样的波动,从图表形态和投资者思维上,就形成了一种阻力位和支撑位的定向模式。

阻力位和支撑位对股指和股价的波动的确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股指或股价在某一区域窄幅运行了一段时间,一旦向下突破,那么在这一区域买进的投资者如没及时出货便遭套牢;当股市重新上升至这一区域,解套的抛压较重,加上一些在低位买进的人对冲破原先的密集成交区信心不足,纷纷在该位附近获利了结,多头又不敢轻易在阻力位附近建仓,各种因素会聚起来,就造成股市上升受阻。反之,当股指或股价在某一密集成交区上方运行,一旦回调至密集成交区附近,以前买进的投资者已无盈利可言,抛压减轻,稍有买盘,大势又会反弹走高。所以,人们便形成了阻力位附近抛出,支撑位附近买进的操作思维。通常这样的手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由于阻力位和支撑位时的效应,又给投资者在操作上形成这样的启发:冲破阻力位时买进,跌破支撑位时卖出。因为股市一旦冲破关键点位,说明力度很强,通常都有一种惯性力量继续保持其运行的方向。在一般情况下,冲破阻力位和支撑位后采取追买或追卖的做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久而久之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做法。而K线图形态、移动平均线、黄金分割率等多项技术指标都可以提供阻力位和支撑位的判断。

但需要引起投资者高度警惕的是:一些机构大户利用人们根据阻力位和支撑位突破后的惯常做法,设法达到自己出货或建仓的目的。他们所采取的手法就是搞假突破。即在阻力位附近奋力买进拉抬一把,形成大盘表面上的突破,引诱其他人跟进,待中小散户纷纷追高入货时再抛售筹码,由于此时买盘汹涌,很容易卖出存货。反过来当大盘下调至支撑位附近,主力为了在低位吃饱喝足,有时会利用手中筹码狂抛狠砸,先打穿支撑位,引发中小散户恐慌抛售,然后在下方大口吃进。当市场中的散兵游勇发现苗头不对已为时晚矣,因为吃足了便宜货的大户借抛盘穷尽顺势推高大盘,踩空的人只能反手追高买进。

下面两则实例颇为典型。其一,1995年2月6日,春节后第一天开市,原先市场普遍认为上证指数在550点有很强支撑,并视其为关键点位,万一打穿,后市下跌空间很大。就在这一天,沪市中的超级大盘股上海石化由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1.71元一举下挫至1.62元收盘,成交量并不大。由于打穿了市场认同的支撑位,很多人认为破500点大关指日可待,纷纷争相抛售,大盘直线下降,在525点附近经过几次上下震荡,市场主力吸足了筹码。此时,抛压已明显减轻,稍稍用力一推大盘便调头向上,一些中小散户发现苗头不对又反手追货,而后股市连连走高。

其二,1995年4月6日,上海股市反弹至659点,市场人士正对大势能否冲破660点阻力位争论不休时,机构主力于4月7日奋力拉抬一些对指数影响比较大的大盘股,如石化、马钢、金杯,使得上证指数一举升至阻力区之上,吸引散户跟进。当市场出现争相进货,群情激奋,欢呼大行情又来临时,主力随即反手做空,拼命出货。一来一去,机构大户用了少量的资金在关键点拉抬一下,顺利地将原先大量被套牢的存货清仓。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主力大户有时会根据大势的情况,在阻力位或支撑位附近人为地制造假突破,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作为一般的中小散户,能否识破这种假突破事关重大。首先,对大势作客观判断,根据市场情况看大盘突破关键点位的机会有多大,因为机构主力在正常情况下也不敢逆势而为。如果大盘还有很大潜力,即完全能够突破关键点位继续向上或向下运作,也就是说真突破的形成机会很大,用假突破的手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次,在关键点位附近,密切留意一些对指数影响较大的股票,即大盘股的动向,因为机构大户要制造假象不可能全面出击,只能是利用大盘股的波动来影响指数。

炒股我们都想低买高卖,为什么很多人却始终做不到这一点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没有踩准股市的节拍。有人概括是:牛市行情上蹿下跳,熊市行情捂紧股票,跌到底部赶快跑掉。因此总是合不上拍、找不准调、踏不准步。而之所以不能踩准股市的节拍,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看清大势,没有找到拐点。

老子告诫人们要相信“道”,循道行事就会取得成功,失去道必然会失败。比如自然界中的万物都会出现发展—鼎盛—衰落—再发展—再鼎盛—再衰落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发展过程;植物要经历萌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这样的自然过程,人类的活动也自然要遵循这一规律,农家要春种、夏忙、秋收、冬闲,每个时节都有不同的任务,尽管任务不同,但是共同构成了整个循环过程,缺一不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有遵从了这样的规律,劳动才有回报。

其实,股市也有“道”,以其自身运行规律来说,这种“道”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存在的。分析股市的运行轨迹,我们就可以发现,股市也总是在行情初起—向上发展—顶部形成—中期调整—底部构筑这五部曲中不断循环向前发展的。只有了解了所处的阶段,才能知道我们该做的工作和任务。

股市中的高手,无不是根据股市运行的规律与节奏进行操作的。他们在行情初起的时候买进股票,在股市向上发展的时候增加筹码,在顶部形成的前夕卖出股票,在中期调整的时候出局观望,在底部构筑的时候又伺机出击。用业内的行话说,这叫“通吃一大浪”,既赚足了钱,又避免了风险。

遗憾的是,许多股民不但做不到这点,反而屡屡踩错节拍。在股票跌至底部区域时,许多股民不知是底,认为股票还会下跌,空仓者认为买的时间越晚价格越便宜,买早了还会被套牢,持股者则还在恐慌地低价抛股。有的也认为到了底部,但看到市场一片悲观气氛,便不敢相信自己,心想跟大众走没有错,不知道赚钱的恰恰是少数眼光敏锐的人。行情往往在绝望中产生。但当行情刚起来时,许多股民又心无主张,不知这一波行情是反弹还是反转,是否应当买入,于是行情便在他们的犹豫中一步一步前进。待股民们终于确立了行情的特征决定买入时,却发现挑选出的个股此时股价已涨高了许多,让他们进退两难。而行情在犹豫中继续上升,市场成交日渐活跃,股民们的激情则日益澎湃,恐惧日益远离他们的思想,终于有一天热血沸腾,心中呐喊一声,冲向刷卡机满心欢喜地买入了股票。行情进一步前进,股票终于获了利,但股民们还在期盼股票进一步上扬,不料行情却在欢乐中死亡。当顶部确立时,眼睁睁看这些纸上富贵又灰飞烟灭,自己又不舍得卖出,最终使自己成为套牢一族。

所以,我们只有看清了市场走势,找准了股市拐点,才能做到在股市启动之初低价买进股票,在顶部到来之前抛出股票,从中获取利润。否则的话,我们要么就是在高位套牢,要么就是在低位割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