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外商投资技术外溢的对策

促进外商投资技术外溢的对策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正如前文实证检验结果所显示的,虽然FDI在中国技术外溢效应总体显著,但在大多数行业中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并没显现。因此,弄清FDI技术外溢的制约因素是必要的。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受东道国企业自身技术吸收能力的制约。国内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结构的不完善制约了FDI的技术外溢效应。[39]上述制约因素阻碍了外资在中国的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

5.5 促进外商投资技术外溢的对策

5.5.1 制约FDI技术外溢的因素

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不同,我国利用外资正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引进FDI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的首要目标是利用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而正如前文实证检验结果所显示的,虽然FDI在中国技术外溢效应总体显著,但在大多数行业中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并没显现。因此,弄清FDI技术外溢的制约因素是必要的。

5.5.1.1 人力资本水平

许多实证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要想从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中获益,其人力资本水平是关键。我国的生产性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与跨国公司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异,外资出于人力资本的限制一般不会轻易在国内组建技术密集型公司。另外,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悬殊的工资差距也阻碍了外资企业员工向内资企业的流动。这就制约了人力资本流动带来的技术外溢。

5.5.1.2 技术吸收能力

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受东道国企业自身技术吸收能力的制约。跨国公司技术外溢的强弱会因东道国企业的规模、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经验数据证实,如果国内技术吸收能力不足,就不能形成有力的技术外溢效应。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外资的强烈冲击、竞争的加剧等因素,我国多数行业的技术密集度有所提高,但总体看来,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仍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产业技术水平落后是造成我国企业供应外资企业所需的中间产品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它影响了内资配套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内外资企业展开充分的竞争和内资企业的学习模仿,从而制约了外资的技术外溢,妨碍了外资对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同时国际经验表明,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能力是后进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和技术赶超的关键所在,没有对转移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模仿创新,东道国通过引进外资达到促进自主技术开发能力的提高和产业升级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而中国产业的技术吸收和模仿创新能力距离产业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目前国内企业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优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制约了其对跨国公司技术的吸收。[38]

5.5.1.3 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控制

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企业对其先进技术的取得。跨国公司之所以对外直接投资正是因为其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比较优势,对技术的垄断是跨国公司获得超额利润的首要因素。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跨国公司会尽可能保持这种垄断优势,从而控制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在东道国的外溢。我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资或是业务来往时,实际上获得的多数是标准化技术,关键技术仍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另外,技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难以量化的特点,而且技术外溢又是一种经济外在性的表现,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反映,所以我国政府和企业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监督。

5.5.1.4 市场环境

国内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结构的不完善制约了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要素市场看,首先,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金融支持的不足制约了当地企业在技术吸收过程中的规模扩张,融资渠道不通畅也阻碍了跨国公司雇用的技术管理人员离开跨国公司自己创业。其次,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对户口的严格限制,阻碍了我国人力资本的流动,从而制约了技术外溢。另外,信息的不完全也会影响我国吸收跨国公司技术的效率和成本。从产品市场来看,跨国公司进入的行业如电子、通讯、汽车、制药等一般都具有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跨国公司依靠其雄厚的实力在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当地企业很难与之抗衡,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不足,抑制了跨国公司加快内部技术转让的速度,从而制约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39]

5.5.2 对策

上述制约因素阻碍了外资在中国的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因此,我们应该针对这些制约因素的特点,制订长期计划,采取相应的策略消除其阻碍作用,使FDI在中国产生更多的技术外溢。

5.5.2.1 加强人力资本开发,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国际竞争中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迫切要求我国尽快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人力资本不仅可以吸收高质量的FDI,还可以提高我国学习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能力。加强人力资本开发,一方面,政府应继续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我国基础研究的水平;另一方面,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针对市场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培育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还要逐步完善人才市场的流动机制,降低人才的搜寻成本,使高级人才能够“双向流动”,而不是由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的单向流动,以提高FDI的技术外溢效应。

5.5.2.2 提高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

从上述制约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我国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偏低,限制了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尤其是一些本来可能与外资企业配套的厂商,由于技术水平达不到外资企业的要求而丧失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的机会。因此,要积极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突破能产生技术外溢效应的临界点,从而形成技术外溢的良性循环。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研发上投资力度逐渐加大,但是研发经费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3%(2003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40]要进一步给予研发财政上的大力支持,使用包括税收、金融在内的倾斜政策鼓励国内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投资,使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

5.5.2.3 积极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

跨国公司是先进技术的载体和绝大多数前沿技术的创新者,也是世界技术转移与技术外溢的主体。吸引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与之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是我国获取先进技术、提高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本身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加强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外溢效应,充分发挥研发机构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因此,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鼓励并规范研发人员的合理流动;二是鼓励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和科研教学机构建立联合研发机构;三是加强本地配套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力量提高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四是鼓励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地科研机构在基础技术、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五是鼓励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研发机构联合承担研发课题;六要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便于研发成果的扩散。[41]

5.5.2.4 完善市场环境

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建设,为高科技企业更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人员自主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加强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及不同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各个企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从而实现技术外溢效应。这就要求我国:一是在高度垄断的行业如银行业、电信业等领域逐步放松管制,废除或者削弱由于行政命令而造成的高度市场集中,在竞争的环境中寻求技术进步和企业实力的提升。当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的考虑,可以适度降低市场进入门槛,将准备向外资企业开放的领域首先对内资企业开放,使国内企业在内部竞争中先培养起与外资抗衡的实力,以避免外资迅速抢占大部分市场。二是在同一产业领域应该引进多家跨国公司投资,使它们之间存在足够的竞争强度。在一些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的行业例如电子和精密仪器制造等行业,跨国公司由于掌握了远高于国内企业水平的技术,因此实质上其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在不同的竞争层次上。在这种情况下,要多引入同行业的其他跨国公司,以保证市场的充分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