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制约或促进,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发挥调节作用。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但是,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运用得当,就可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运用失当,则会引起经济的失衡和波动。

(二)财政政策的功能

财政政策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1)导向功能。指通过调整物质利益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发挥引导作用。其主要表现在:第一,配合国民经济总体政策和各部门、各行业政策,明确提出调控目标;第二,财政政策不仅规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还通过利益机制告诉人们怎样做更好。(2)协调功能。指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失衡状态的制约、调节能力,它可以协调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功能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多维性;第二,动态性;第三,适度性。(3)控制功能。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制约或促进,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4)稳定功能。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总支出水平,使货币支出水平大体等于总产出水平,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反周期性和补偿性。

(三)财政政策的类型

1.按照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它包括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直接产生调控效果。其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税收的自动稳定性。税收体系,特别是公司所得税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2)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计划是普遍的自动稳定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发挥调节作用。一般来说,这种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2.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把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其政策载体主要有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其政策载体是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但是,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

(四)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

1.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财政政策目标的确定要符合连续性与一致性的一般要求。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财政的基本特点,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物价相对稳定。物价相对稳定,并不是冻结物价,而是把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空间。物价相对稳定,可以具体释义为: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收入的合理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根据社会成员的劳动贡献不同,合理地确定他们的收入报酬,收入分配既要有利于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又不至于产生分配上的过分贫富悬殊。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以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收入合理分配目标的关键。

(3)经济适度增长。财政政策在推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政策取向上注意处理好储蓄和消费的关系,保持适度的社会储蓄率;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若干制约因素,注意发挥财政在结构调整和推进创新方面的作用。

(4)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财政政策把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政策目标之一,是因为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提供社会公共需要来实现(如公共安全、环境质量、基础科学研究、普及教育等水平的提高),仅靠市场是远远不够的。

2.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

(1)税收。税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它具有分配形式上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这些特征使税收调节具有权威性。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宏观税率(即税收占GDP的比重)确定、税负分配(包括税种选择和税负转嫁)以及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体现出来。

(2)公债。公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其调节作用体现在下述三种效应上:①排挤效应。即由于公债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调节作用。②货币效应。即公债发行引起货币供求变动,既可使部分“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也可能把存于民间部门的货币转到政府部门或由于中央银行购买公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③收入效应。即公债到期购买者收回本息及公债带来的收入和负担问题。

(3)公共支出。即政府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即经常项目支出),它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

(4)政府投资。即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政府投资所产生的效应,不局限于自身的投资收益。作为一种诱发性投资,它可将“基础瓶颈”制约所压抑的民间部门的生产潜力释放出来,并使国民收入的创造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这就是“乘数效应”。

(5)财政补贴。即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