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麦当劳公司的控制系统

麦当劳公司的控制系统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麦当劳公司以经营快餐闻名遐迩。为此,麦当劳公司制定了一套全面、周密的控制办法。麦当劳公司主要是通过授予特许权的方式来开辟连锁分店。特许经营使麦当劳公司在独特的激励机制中形成了对其扩展中的业务的强有力控制。为了确保所有特许经营分店都能按统一的要求开展活动,麦当劳公司总部的管理人员还经常走访、巡视世界各地的经营店,进行直接的监督和控制。除了直接控制外,麦当劳公司还定期对各分店的经营业绩进行考评。

5-16 麦当劳公司的控制系统

麦当劳公司以经营快餐闻名遐迩。1955年,克洛克在美国创办了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其菜单上的品种不多,但食品质量高、价格廉、供应迅速,环境优美。连锁店迅速发展到每个州,至1983年,国内分店已超过6000家。1967年,麦当劳在加拿大开办了首家国外分店,以后国外业务发展很快。到1985年,国外销售额约占它的销售总额的1/5。在40多个国家里,每天都有1800多万人光顾麦当劳。

麦当劳金色的拱门允诺:每个餐厅的菜单基本相同,而且“质量超群,服务优良,清洁卫生,货真价实”。它的产品、加工和烹制程序乃至厨房布置,都是标准化的、严格控制的。它撤销了在法国的第一批特许经营权,因为它们尽管盈利可观,但未能达到在快速服务和清洁方面的标准。

麦当劳的各分店都由当地人所有和经营管理。鉴于在快餐饮食业中维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其经营成功的关键,因此,麦当劳公司在采取特许连锁经营这种战略开辟分店和实现地域扩张的同时,就特别注意对各连锁店的管理控制。如果管理控制不当,使顾客吃到不对味的汉堡包或受到不友善的接待,其后果就不仅是这家分店将失去这批顾客及其周遭人光顾的问题,还会波及影响到其他分店的生意,乃至损害整个公司的信誉。为此,麦当劳公司制定了一套全面、周密的控制办法。

麦当劳公司主要是通过授予特许权的方式来开辟连锁分店。其考虑之一,就是使购买特许经营权的人在成为分店经理人员的同时也成为该分店的所有者,从而在直接分享利润的激励机制中把分店经营得更出色。特许经营使麦当劳公司在独特的激励机制中形成了对其扩展中的业务的强有力控制。麦当劳公司在出售其特许经营权时非常慎重,总是通过各方面调查了解后挑选那些具有卓越经营管理才能的人作为店主,而且事后如发现其能力不符合要求则撤回这一授权。

麦当劳公司还通过详细的程序、规则和条例规定,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所有麦当劳分店的经营者和员工们都遵循一种标准化、规范化的作业。麦当劳公司对制作汉堡包、炸土豆条、招待顾客和清理餐桌等工作都事先进行翔实的动作研究,确定各项工作开展的最好方式,然后再编成书面的规定,用以指导各分店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行为。公司在芝加哥开办了专门的培训中心——汉堡包大学,要求所有的特许经营者在开业之前都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强化培训。回去之后,他们还被要求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公司的规章条例得到准确的理解和贯彻执行。

为了确保所有特许经营分店都能按统一的要求开展活动,麦当劳公司总部的管理人员还经常走访、巡视世界各地的经营店,进行直接的监督和控制。例如,有一次巡视中发现某家分店自行主张,在店厅里摆放电视机和其他物品以吸引顾客,这种做法因与麦当劳的风格不一致,立即得到了纠正。除了直接控制外,麦当劳公司还定期对各分店的经营业绩进行考评。为此,各分店要及时提供有关营业额和经营成本、利润等方面的信息,这样总部管理人员就能把握各分店经营的动态和出现的问题,以便商讨和采取改进的对策。

麦当劳公司的再一个控制手段,是在所有经营分店中塑造公司独特的组织文化,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质量超群,服务优良,清洁卫生,货真价实”口号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麦当劳公司的共享价值观建设,不仅在世界各地的分店,在上上下下的员工中进行,而且还将公司的一个主要利益团体——顾客也包括进这支建设队伍中。麦当劳的顾客虽然被要求自我服务,但公司特别重视满足顾客的要求,如为他们的孩子们开设游戏场所、提供快乐餐和组织生日聚会等,以形成家庭式的氛围,这样既吸引了孩子们,也增强了成年人对公司的忠诚感。

思考题:

1.麦当劳提出的“质量超群,服务优良,清洁卫生,货真价实”口号如何反映它的公司文化?以这种方式来概括一个组织或公司的文化,具有哪些特色或不足?

2.麦当劳公司所创设的管理控制系统,具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

3.该控制系统是如何促进麦当劳公司全球扩张战略的实现的?

【注释】

[1]本案例摘自2007年2月的《中国企业家》杂志,其引自日本《文艺春秋》2007年1月刊,作者天外伺朗(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作家)。

[2]本案例摘自《杰克·韦尔奇自传(第3版)》,曹彦博等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

[3]本案例材料摘自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企业司、中国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编:《学邯钢促管理增效益:全国企业学邯钢经验汇编》,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4]本案例摘自达夫特著,王凤彬等译:《组织理论与设计(第9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3—394页。

[5]本案例材料选自罗宾斯著:《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94页。

[6]本案例材料摘自陈晓萍的文章“执行制度的尺寸”,《管理人》2007年第11期,第24页。

[7]本案例选自王凤彬、李东编著:《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2—263页。

[8]本案例选自纽曼、萨默著,李柱流等译:《组织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9—170页。

[9]本案例选自黄孟藩、赵苹、王凤彬著:《管理概论》,第43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