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担保控制概述

担保控制概述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的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担保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为了保证合同签署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一般来讲,拟订担保合同人员不能同时担任担保合同的复核工作。企业应当对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作出明确规定。担保业务签订合同后,必须予以执行。未经审批的担保业务,不得签订担保合同。

第一节 担保控制概述

担保,是指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

一、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

对于担保企业来说,其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问题,即一旦被担保企业没有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时,担保企业须承担连带责任。基于此,为防范或减少企业对外担保业务的风险,担保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就应定位于:

(一)保证担保业务的合法性

内部控制系统首先要保证企业对外担保政策的合法性、有效性,其次对申请担保企业的条件要实行严格限制。在签订担保合同时,认真核实合同条款是否符合《担保法》、《合同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保证提供的担保业务的合法性。此外,内部控制系统应保证担保业务的会计核算要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二)降低或防范担保业务的经济损失

内部控制系统要严格检查企业对外担保业务管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有效性;要求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对外担保监测和报告的制度,及时反映担保项目的风险;并督促企业对担保项目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措施,降低企业在对外担保中的经济损失。

二、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重点

为实现担保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

(2)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3)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

三、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企业应当建立担保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担保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的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担保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

企业担保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以下四点:

(1)担保业务的评估与审批;

(2)担保业务的审批与执行;

(3)担保业务的执行和核对;

(4)担保业务相关财产保管和担保业务记录。

对于担保业务涉及的不相容的岗位,企业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担保业务的全过程。除此之外,各企业还应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一些权责进行适当的分离。

(1)在担保业务受理部门受理担保申请时,受理担保业务申请的人员不能同时是负责最后核准担保业务的人员。担保的核准应该是集体的审批结果。

(2)为了保证合同签署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一般来讲,拟订担保合同人员不能同时担任担保合同的复核工作。

(3)审核履行担保责任的人员应该与负责从被担保企业收回垫付款项的人员分离。

(4)支付垫付款项的人员应该与负责从被担保企业收回垫付款项的人员分离。

(5)在生成会计记录时,记录垫付款项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付款业务。

企业应当对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作出明确规定。明确审批人对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担保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担保业务。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权力。获得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或弃权。

在担保业务发生之前,担保业务需要经过审批。审批人应当根据担保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担保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审批的担保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对外部强制力强令的担保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未拒绝办理的,因该担保事项引发的法律后果和责任,由作出担保决策的人员承担。

企业制定了对外担保的规定,应严格遵守规定中明确的担保金额、担保方式及责任人员等内容。担保业务签订合同后,必须予以执行。如果情况有变不能执行,应及时请示汇报;已经授权的担保业务,在实际执行中必须按照已授权的方案进行,不得擅作主张;在执行中确需变动或更改的,应及时报告,确保各项业务的实施依照既定的方针进行。

未经审批的担保业务,不得签订担保合同。为被担保企业履行债务支付代偿款项必须经过审批,目的在于保证担保业务按照政策规定的标准、条件等进行。

对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利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对在担保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审批程序或不按规定执行担保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企业应当制定担保业务流程,明确担保业务的评估、审批、执行等环节的内部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担保业务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