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该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管理要求,“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测、监管与宣传教育能力。加强环境执法能力的建设,提高环境监控水平:加强执法队伍的装备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完善市级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完备区县级监察队伍配备必备的执法工具,实现在事故或者举报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采集数据,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和法律培训。

九、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到2012年,完善1个县1区的环境监测、监管和宣教基本设施建设。在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根据该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管理要求,“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测、监管与宣传教育能力。主要内容如下:

1.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1)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农村环境管理水平,要建立乡镇环保机构,建立区县环境监测站:加强区县级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科研、环境宣传教育和环境信息机构的标准化建设,落实与工作相适应的机构、职能、编制和经费。有条件的乡镇应配备专职环保员。农村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标准制定、设施设备完善、人员队伍组建等。

(2)加强环境执法能力的建设,提高环境监控水平:加强执法队伍的装备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完善市级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完备区县级监察队伍配备必备的执法工具,实现在事故或者举报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采集数据,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和法律培训。

(3)加强环境信息系统(EIS)建设:建设区县系统协调平台,完成各区县环保局子网的建设,完善环境信息发布网络,实现协同调度和信息共享,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及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

2.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质量监测装备的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完善常规环境监测设备的配套与更新,逐步实现监测、分析自动化。逐步完善区县级的环境监测部门的装备的建设。另外,继续推广市区范围内企业的污染物的在线监测。

3.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为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范和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能有效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结合该市实际,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加强对环境突发事件的管理能力。同时开展农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源调查,建立风险源动态档案及其计算机查询系统,重要的风险源(如二氧化硫)编制污染预防和应急预案。

4.提升农村环境宣教能力

(1)加强农村环保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基层环保人员应积极参加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保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和鼓励环保技术人员与国内外相关组织、机构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交流。各级环保机构每年应对个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再教育和培训,并将其纳入对单位的考核项目中。

(2)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环保宣传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注重对区(县)、镇级环保人员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引导教育,提高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以绿色创建、发展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为载体,建设农村环境教育基地,强化青少年环境教育。利用多种手段和平台在农村开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公众把环境保护变成自觉行为,逐步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提高农村环保宣传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机构以环保部门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村环境教育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