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宁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分析

辽宁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分析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阜新目前拥有以海州露天矿、煤矸山、大型采煤车、蒸汽机车、电力机车、铁轨、废弃的厂房、工人宿舍、沉陷区的建筑等为代表的大批工业遗产资源,它们将构成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基础。加强区域联合,打破行业界限,联合开发辽宁省内及阜新周边地区工业资源、工业遗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开发工业遗产旅游。

第四节 辽宁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分析

阜新市是依托煤炭而兴起的城市。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亚洲第一座也是最大一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从1953年7月1日正式投产至今仍有零星的开采,其在艰难跋涉中走过了近60年的奋斗历程。充分利用海州露天煤矿遗址和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开展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对阜新这类资源枯竭型城市意义非凡且深远。

一、阜新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价值

(一)从“工业经济”到“体验经济”的转变中找到再生之路

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转型,阜新已经被列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目前留下来的工厂、矿区已经成为了被人们忘却的“灰色斑块”和有开发潜力的工业遗址资源。而资源型城市要解决资源与发展关系,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新兴产业培育,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实现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工业旅游”对知名企业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而“工业遗产旅游”却是“雪中送炭”,因为只有工业遗产旅游才有可能真正帮助衰退中的老工业区在从“工业经济”到“体验经济”的转变中找到再生之路。国外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历程表明,在衰退的老工业基地进行简单的再工业化,往往是得不偿失的,而工业遗产旅游则能为老工业基地再次腾飞提供广阔舞台。

(二)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旦资源枯竭后,遭受打击的首先是工业。工业的萎缩首先造成大批职工下岗,内需不足,经济滑坡。2003年,阜新失业率达到6.4%的水平。失业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相当一批人员处于贫困线以下,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创造就业的门槛比较低,提供就业机会的数量多,可以帮助阜新市工人及其后代实现“重新在公园中就业”的梦想,对促进当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繁荣和进步,带动地方经济走出困境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三)充分利用煤矿遗址,开创“工业遗产旅游之路”

工业遗产的利用和开发有巨大的想象空间。相对而言,废弃的厂矿区遗址和建筑,创意和改造的余地较大,不像一般工业旅游那样担心影响生产。阜新目前拥有以海州露天矿、煤矸山、大型采煤车、蒸汽机车、电力机车、铁轨、废弃的厂房、工人宿舍、沉陷区的建筑等为代表的大批工业遗产资源,它们将构成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基础。

阜新海州露天矿场东西长4千米,南北宽2千米,曾开采垂深达到342米,总面积30平方千米,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的原煤用装载60吨的卡车排列起来,可绕地球4.3周。阜新地表海拔172米,矿场垂深342米,说明煤矿底部低于海平面170米。长期以来,我们认为中国的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的低于海平面155米的艾丁湖洼地,其实中国陆地的最低点早就由海州的煤矿工人改写了。按照这个说法,中国大陆最低点应该在海州露天煤矿。阜新开创工业遗产旅游之路,不仅能拓展我们对旅游资源内涵的理解,丰富旅游产品体系,还能够更好的保护阜新煤矿遗产,更能够凸显旅游业在中国经济转型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良性作用,是中国旅游业在未来可以尝试的新思路。

(四)挖掘工业文化内涵,开展特色、红色旅游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是以苏联彼得格勒煤矿设计院专家的设计为蓝本,其间融入了日本专家的部分建议,而主体出于新中国第一代露天采矿专家和干部、工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总体创造,是中国大型露天煤矿生产工艺的集大成者。更重要的是,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沧桑历史。这一段既不遥远又已然逝去的历史,将激起无数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心中的共鸣。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作为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被誉为新中国工业化历程上的“金钉子”,很多人都是首先知道海州露天煤矿进而了解阜新的。1954年以“阜新露天煤矿”为标题的B-2邮票; 1960年版五元人民币也是以阜新露天煤矿电镐为图案的;中华世纪坛镌刻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300米甬道的石壁,也将海州露天煤矿的诞生日刻写其中。阜新早已成为新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光辉缩影。这些独特的工业遗产资源既可以开发为工业遗产旅游线路,也可以开发成红色旅游线路。

二、阜新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思路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阜新工业遗产价值及其保护的认识

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阜新工业遗产价值及其保护的意义,加快发展阜新旅游产业,促使其尽快成长为阜新转型振兴中的特色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处理好工业遗产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认真研究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阜新情况,高水平、高起点的制定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各项专业规划。强化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市场监督和提供公共服务职能,实现阜新“工业遗产”科学保护,永续利用。

(二)创造发展阜新工业遗产旅游良好的外部氛围

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有步骤地开展阜新工业遗产的调查、评估、认定、保护与利用等各项工作,摸清工业遗产底数,认定遗产价值,分析其保存状况,并有重点的开展维护工作。同时,制定相应法律和规章制度,将工业遗产与旅游发展、历史记忆与现代价值观等结合起来全方位思考,开发有特色的工业遗产旅游。有针对性地对外宣传,运用各种公众媒体对阜新工业遗产旅游进行大力度推介,使更多的工业旅游爱好者了解阜新,并激发他们对阜新工业遗产旅游的热情,创造发展阜新工业遗产旅游良好的外部氛围。

(三)树立大旅游观念,将工业遗产有机融入阜新旅游产品开发中

加强区域联合,打破行业界限,联合开发辽宁省内及阜新周边地区工业资源、工业遗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开发工业遗产旅游。阜新有名扬海内外的“东藏”——瑞应寺,阜新境内多处颇具宗教特色的旅游景点;有近8000年的查海文化遗址,1996年已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堪称“东北一绝”的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以沙山、碧水、森林而闻名遐迩的大清沟风景区。将工业遗产旅游与阜新这些旅游资源进行融入与整合,将会突出阜新旅游产品特色,能够很好地打造阜新旅游品牌。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推动阜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振兴,使阜新工业遗产旅游按着健康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对工业文化的传承更加重要,开发建设是发展,保护改造也是发展,传承与创新都是辽宁人的责任。工业遗产只有融入到活跃的经济文化生活中,与丰富的社会功能相叠加,才能真正激发地区的活力。以旅游为契机,充分发挥旅游牵头的“媒介”作用,同时积极引入相关产业共同参与,是实现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