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辽宁省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分析

辽宁省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分析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辽宁省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分析一、工业基础雄厚辽宁是一个工业省份,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构成了辽宁发展工业旅游的基础条件。1988年,辽宁省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国9.9%,居第二位。这些拥有品牌的企业为辽宁省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产品基础。

第一节 辽宁省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工业基础雄厚

辽宁是一个工业省份,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全省社会总产值中,工业的比重占70%以上;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的比重占90%以上;在国民收入总额中,来自工业的部分占60%以上。这构成了辽宁发展工业旅游的基础条件。

辽宁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菱镁矿、硅石、萤石、硼矿、滑石、铜、铅锌、钼、金等。资源潜在价值16000亿元。其中,石油探明储量十几亿吨,煤炭保有储量70亿吨,铁矿保有储量100多亿吨,占全国1/4。非金属矿共35种,其中硼矿、金刚石、玉石矿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滑石等居全国第二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辽宁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国家向辽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搞资源的开发和初加工,形成了以基础原材料工业,即冶金、石油、化工、煤炭和建材为主体的重工业。1988年,辽宁省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国9.9%,居第二位。在工业结构中,原材料工业和采掘工业一直占主导地位,产值比重一直在55%以上。其中,围绕铁矿、煤矿、石油三种自然开发利用的共19个行业,1985年产值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71.8%,1996年占到76%。机械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工、石油化工、纺织、食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建材、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这十个行业的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2%。

党的十五大以后,辽宁工业经济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进入工业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大幅度增加,由1997年的964.18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1255.69亿元。“十五”期间,在国家扩大内需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全省工业经济总体上继续在稳定、快速发展的轨迹上运行,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高。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达到2400.21亿元,比“九五”末期增加1206.91亿元,年均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的比重扩大到34.9%,比“九五”末期提高了9.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30.78亿元,比“九五”末期增加254.60亿元,增长1.4倍,基本实现了全省工业生产的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

党的十六大以来,辽宁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07年与2002年比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倍,平均每年递增20.6%。

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辽宁工业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全省工业行业已形成有39个大类、197个中类、607个小类,是全国工业行业最全的省份之一。从采矿、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冶炼加工、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到大中小型机械加工、仪器仪表、汽车、电子通信、耐用消费品家用电器制造业,以及纺织、丝绸、服装、食品、饮料等日用生活必需品制造业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工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辽宁工业产品中的航天、航海、军工、贵金属、精密仪器等高技术产品以及各种制造产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贡献。

工业企业作为工业旅游的吸引物,是工业旅游实现的载体。在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中,都是拥有较高的品牌声誉的企业。辽宁老工业基地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工业基地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生产了大批的工业装备、工业燃料和原材料,支持了各地的工业建设;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员,为全国各地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智力支持,拥有大批品牌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品牌,特别是大型国有制造业企业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享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这些拥有品牌的企业为辽宁省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产品基础。

辽宁已形成三个工业区,其中,中部工业密集区,以省会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各市,是辽宁省工业最密集地区,也是全国三大工业基地和城市群之一。

沈阳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工业门类比较齐全。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超过50%,拥有4.4万户工业企业,尤其以机械、电子电器、化工、制药、建材等行业著称。“一五”、“二五”期间建立的老企业较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占相当大比重。最近几年,国外独资、中外合资等企业相继在沈阳落户,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大公司。中部工业密集地区的城市化程度较高,有3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2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固定资产占全省60%以上,重工业超过70%。其中,钢及钢材产量占全国20%,机械工业占全国的6%,机床产量占全国的10%;形成沈阳市以机械工业为主,鞍山、本溪以钢铁工业为主,抚顺以石油加工业为主,辽阳市以化学纤维工业为主,铁岭市以电力工业为主的专业化分工格局。

二、旅游资源丰富

辽宁旅游业经过了1978~1989年的起步奠基阶段、1990~2000年的成长壮大阶段和2001~2008年的跨越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素质不断提升,产业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业发展成就显著。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重点产业之一,正在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由朝阳产业向支柱产业发展。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307亿元,比2006年增长34.7%,居全国第8位,相当于全省GDP的11.9%。

2007年底,全省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营运里程达到1849千米,高速公路建设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沈大高速公路成为全国第一条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以沈阳为中心的省内3.5小时旅游交通圈基本形成。已开通了连接日、韩、俄、朝、新、德、美、澳、英等国家、地区和国内主要大中城市的定期航线,其中国际航线近百条,客运量逐年增长。铁路客运明显改进。大连至沈阳电气化铁路、北京至沈阳高速铁路相继建成;路况、车况明显改善,旅游专列显著增加。继大连至韩国仁川客运航线之后,海上运输又开辟了丹东、营口两地至仁川的海上航线,海上交通工具状况也有很大改观,大大提高了游客的可进入性。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金融、商贸电子化步伐的加快,为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旅游餐饮、旅游娱乐、旅游购物也在旅游需求的刺激下,产品供应丰富,质量显著提高,旅游产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格局初步形成。

辽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然风光秀美,山海景观壮丽,文化古迹别具特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辽宁有山海之称。千山、凤凰山为著名风景区,岩溶地貌分布虽不广,但发育典型,本溪水、旱二洞景色瑰丽,尤其水洞为中国北方罕见的有地下河溶洞。辽东半岛海岸线长达到2200公里。不乏优美的海滩与避暑胜地,其中以大连海滨为最。鸭绿江沿线兼有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已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保护区。有多处地热活动遗迹,如宽甸火山线、鞍山汤岗子温泉等。动植物资源较多,已建有仙人洞、老秃顶子山、医巫闾山等自然保护区,旅顺口外的蛇岛自然保护区更名闻天下。辽宁是满族发祥地,也是中国清王朝的发祥地,前清历史和文物遗迹众多,其人文旅游资源中以清代遗存居首要地位。目前,全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的沈阳故宫,是清代开国时期留下来的宫殿建筑。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辽阳壁画墓群等都是古代劳动人民遗留下的历史结晶。沈阳故宫是仅次于北京故宫的保存完好的封建帝王宫殿,清朝入关前的三座皇陵俱在辽宁,沈阳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与上述情况有密切关系。兴城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旅游城市,其吸引力除因拥有海水浴场外,还在于它较好地保持了明代的风貌。辽东半岛是中国历史上曾多次修筑长城的地区,可惜破坏严重,其遗迹常被人忽略,以建平县烧锅营子燕长城遗址、锦州九门口明长城保存较好。旅顺口、锦州等地战略地位重要,曾分别是甲午海战、日俄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战场或基地。辽宁工业发达,大连被确定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这也形成旅游吸引力。

辽宁省现有文物古迹1.13万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处。近年来,辽宁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如蒸汽机车旅游、康复疗养旅游、仿古旅游和商务旅游等。各地举办的民间节庆活动也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最著名的有大连国际服装节等。现在,辽宁省已成为中国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辽宁的九门口长城、沈阳故宫、昭陵、福陵、永陵和五女山城六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旅游部门以“满韵清风、多彩辽宁”为主题,结合辽宁旅游资源特色,推进辽宁中部、辽东半岛、辽宁西部三大旅游区建设,倾力构建具有辽宁代表性的产品体系。经过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打造旅游品牌,建设旅游精品,形成了历史文化旅游、海滨度假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工农业旅游和红色旅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推出了代表辽宁整体形象的“红、绿、蓝、金、银”“五色”旅游品牌,辽宁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旅游产品逐步向观光、度假、休闲相结合的多样化结构发展。通过整合全省旅游资源,推出了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都市文化风光环线”、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的“滨海休闲度假线”、沈阳—本溪—丹东的“山水边境风情线”和沈阳—锦州—阜新—朝阳—盘锦—葫芦岛的“辽西走廊风光线”等具有辽宁特色的“一环三线”旅游精品线路。

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产业优势

辽宁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目前已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海上运输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叉运输网。这一切都为辽宁省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另外,辽宁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创汇位于全国前列,这些有力地促进了辽宁工业旅游资源的发展。

涉及各行业的众多企业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接待对口单位的参观与学习成为这些知名企业的日常工作之一。在长期的摸索与实践操作中,各企业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合理规范的参观线路。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将工业旅游列为全国旅游工作重点,加之辽宁省政府也重视工业旅游,大批企业更是投入大量资金对原有的参观线路进行了完善与提高。

四、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十一五”以来,辽宁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旅游经济、旅游产业、旅游规模等均实现或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06~2009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6244亿元,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46亿人次,新增就业人员24万,全省旅游就业人数达到110万,同比增长24.4%。“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已提前一年完成,其中,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接待国内游客三项指标提前两年实现,全国排名已经晋升到第7位。

中国辽宁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相邻,而这三个国家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三个境外旅游客源市场,同时也是辽宁省最大的境外旅游客源市场,而且这三大境外旅游客源市场每年的增长幅度还在增加。随着中国对日本来华游客免签证政策的实行,以及中俄两国签订的有关旅游备忘录,必将促进日本、俄罗斯到辽宁旅游市场的稳步增长。辽宁有人口4210万,本身就是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而周边的北京、天津、山东、内蒙古、河北等省市旅游需求旺盛。同时,由于南北地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南方等其他客源市场形成巨大魅力,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使得发展辽宁的工业旅游成为促进区域合作的契机。

五、政府政策机遇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的战略思想,并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称为“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使“振兴东北”获得了“国策”地位。

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等部门都分别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发布了相关政策,如表8-1所示。

表8-1 国家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性文件

在这些文件里,明确了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对老工业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对能代表和反应东北老工业区发展历程的工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要求,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骨干企业、矿产遗址和工业遗产,将沈阳、鞍山、大庆等作为重点城市,进行工业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以此引导资源枯竭型城市积极发展工业旅游。2010年度,中央财政对老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提供财力性转支付达到75亿元。

政府政策确定了包括工业旅游、工业遗产旅游在内的旅游业对辽宁省振兴的重要性。政府对东北老工业区旅游业开发战略的宏观调控和整体规划以及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在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完善方面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充分发挥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扩大老工业基地的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是东北振兴的应有之义。东北有望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之后,成为中国经济第四个增长极。借此东风,辽宁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发展前景看好,辽宁工业旅游蕴含无限商机

社会各界的重视以及上级相关部门出台的扶持政策,为工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氛围。近些年来,上级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特别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出台,辽宁省的示范点的数量位次列前。这不仅向全国展示了辽宁省工业旅游的雄厚实力,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辽宁省社会各界对于开展工业旅游的信心,对于辽宁省发展工业旅游都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